中庸名句經典語錄

解夢佬 0

1. 〈〈大學〉〉,〈〈論語〉〉,〈〈中庸〉〉各十句名言

論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不到想弄明白卻不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想說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舉出一個方角卻不能由此類推出其他三個方角.就不在教他了.中庸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遠,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君子之遇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年不能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知止為始,能得為終.本始所先,末終所后.此結上文兩節之意.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齊家以下,則舉此而措之耳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富則能潤屋矣,德則能潤身矣,故心無愧怍,則廣大寬平,而體常舒泰,德之潤身者然也.蓋善之實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結之.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則無以檢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無不修也.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右傳之七章.釋正心修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蓋意誠則真無惡而實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檢其身.然或但知誠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則又無以直內而修身也.自此以下,并以舊文為正. 所謂平天下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