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電話相聲哪句是反問句,表達了什麼意思
遲、疾、頓、挫
相聲說功技巧,即根據腳本內容對語言節奏的把握。
“遲”是放慢速度。如“甲:賢弟,愚兄有一事不明,要在臺前領教,不知肯賜教否?乙:(放慢速度)不必客氣,有話請講當面何言領教……我也受傳染了不是!有話你就說吧!”
“疾”是加快速度
“頓”是指表演時,為了突出某一件事,或強調某一句話,而使語氣停頓。
“挫”又稱“錯”,一說是指話出口時不早不晚,恰到好處。
“遲、疾、頓、挫”的技巧,逗、捧、膩三者都使用,并要緊密配合,數“逗哏的”使用最多。憑借這四種技巧,控制說話的高低輕重、抑揚快慢,掌握相聲表演的尺寸、相扶與火候。
手、眼、身、法、步
高(元鈞)派山東快書關于做功的總結與具體要求。
手:伸手眼要疾,出入胸前抵,雙手同時舞,二肘稍彎曲。 眼:視物如翻掌,隱假不露虛,遠望有真境,近看似釣魚。 身:挺身立如松,體態避彎曲,往返面向外,周身成一體。 法:欲動先要靜,視高先襯低,欲進先后退,指東先畫西。 步:抬腿無須高,最怕碎步移,停步如山穩,行動分男女。
瞪、諞、踹、賣
相聲中捧哏者的表演技巧。按相聲演員張壽臣的說法,“瞪”即瞪眼、撇嘴表示不滿,表演時有容無聲;“諞”即諞能,指夸耀、顯示之類表情,表演時亦有容無聲;“踹”,即貶低、否定對方,如使用“不像話!”等短語,表演時有容有聲;“賣”,即稱贊對方,如使用“好!”“真不錯!”等短語,表演時亦有容有聲。
倒口
7 .又稱“變口”。相聲、評書的說功,即仿學某些特定人物的家鄉方言,以突出其籍貫、社會地位、精神氣質,既能反映豐富多彩的風情世態,又增強了說唱的語言魅力。評書最初的“變口”僅有三種:山東口音、山西口音、江南口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始有了擴展,增加了河北深縣及口音。相聲則多用山東、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唐山、河南、東北等地方言。
現掛
相聲、評書、數來寶等曲種的說功。指演員根據演出的實際情況,在適宜的情境里,聯系當時當地發生的事件,現場進行即興發揮。憑借演員的聰明才智,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火爆的藝術效果。一些相聲、數來寶、評書表演藝術家,都曾有過許多優秀的“現掛”范例。相聲的現掛,在說墊話和場上發生意外事故時使用最多
2. 打電話相聲
原發布者:樂圖數據
打電話相聲
篇一:13打電話
13打電話
一、教材解讀
1.課文解說。
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深受群眾的喜愛。《打電話》就是一段惹人發笑、發人深省的相聲,它諷刺了一個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輕人。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小事,結果被這個人東拉西扯,說了兩個多小時,既誤了自己的事,又耽誤了別人的時間。這段相聲采用夸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啰里啰唆、廢話連篇、
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
選編這段相聲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相聲語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聲這種特殊的語言表演藝術。在讀中感悟到,打電話與人交流要言簡意賅,這樣不僅節省時間,也是對別人
的尊重。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體會相聲語言的精妙與幽默。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給人物起名叫啰唆,是編創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說話絮絮叨叨,重復煩瑣。姓氏上根本沒有姓啰的,以“啰唆”命名,增強語言的幽默感,名實相符,突出了對文中打電話
人的諷刺意味。
(2)對詞語的理解。
四害:原指老鼠(耗子)、麻雀、蒼蠅、蚊子。麻雀是益鳥,但是由于當時認識有誤,四、教學案例一吐不快認識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打電話》是一段惹人發笑、發人深省的相聲,它諷刺了一個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輕人,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