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中的借喻句子

解夢佬 0

1. 比喻句中的 借喻,我分不清楚,誰能幫幫我

借喻,比喻之一。

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如“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魯迅《故鄉》)以“厚障壁”來比喻“我”和閏土之間形成的感情距離。再如:“這輪曉日從我們民族歷史的地平線上一躍而出,閃射著萬道紅光,照臨到這個世界上。”

(楊朔《泰山極頂》)用“這輪曉日”來比喻“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這兩個例句中,本體和比喻詞都隱去了,所以宋代陳?在《文則》中稱這類形式為“隱喻”,應當注意不要與現在所說的隱喻(即暗喻)相混淆。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級形式,運用它時要求本體與喻體的關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語境中,由喻體就可以直接領會到本體。如:“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杰,揚眉劍出鞘”,讀者可以立即領會“鬼”、“豺狼”之所指。

借喻由于只有喻體出現,所以能產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達效果,同時也使語言更加簡潔。像上面幾個例子,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2. 比喻句中的暗喻 摘抄10句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桃李天下春滿園。

人們說我是燃燒的蠟燭,默默只留淚燭殘。

人們說我是吐絲的春蠶,纖纖秀絲織錦絹。

人們說我是吃草的黃牛,滴滴乳汁化涌泉。

理想是水,澆灌綠色之樹,

理想是樹,裝扮荒蕪的地,

理想是地,伸出前進的路,

理想是路,伴你走向未來。

愛心是雪,化為潤心之水

愛心是水,澆灌枯萎的樹

愛心是樹,引來百靈之歌

愛心是歌,響徹人生長河

理想是日,照耀清晨之露;

理想是露,滋潤大地之草;

理想是草,抽出嫩綠的芽;

理想是芽,萌發金色的夢。

理想是春雨,滋潤干枯的農田;

理想是農田,長出雪白的棉花;

理想是棉花,做成溫暖的棉被;

理想是棉被,溫暖冰冷的靈魂。

理想是海,掀起驚濤駭浪,

理想是浪,考驗萬舸千舟,

理想是舟,裝載遠行的人,

理想是人,開辟嶄新天地.

友誼(愛心也可)是雪,化為人生之水

友誼是水,澆灌枯萎的樹

友誼是樹,燃出星星之光

友誼是光,陪伴你我前進

愛心是光,照溶寒冬的雪;

愛心是雪,滋潤土地的水;

愛心是水,形成無邊的海;

愛心是海,包容一切過錯.

······································

3. 寫幾個借喻的句子,越多越好

借喻和借代:

1)這兩種修辭方法的本體都沒有出現,而只出現了喻體或借體

2)借喻是靠“相似點”把本體和喻體聯系起來的

3)借代卻是靠“相關性”把借體和本體聯結在一起

4)借喻是靠“喻”使語言生動形象的

5)借代則是靠“代”將事物的某一相關部分的特征拿來代替本體使形象突出、語言生動的

怎樣區分排比和反復

排比是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近,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句子連接起來運用的一種修辭方法,恰當地運用排比,能加強語言氣勢,使思想內容層層深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反復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請看例句:

A.沙丘的移動雖然慢,可是所到之處,森林全被摧毀,田地全被埋葬,城郭變成丘墟。

B.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C.殺死了人,又不敢承認,還要誣蔑人,說什麼“桃色事件”,說什麼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

D.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我們來分析一下:

A是排比句,它用了三個結構相同的主謂短語把風沙的危害寫得極其具體,其語勢如瀉堤之水,不可阻擋。

B也是排比句,“開我”、“坐我”、“脫我”、“著我”四個內容前后相承、語氣一致、結構相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對這些生活細節的描寫,從內心深處表現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熱愛,渲染了歸來時的喜悅之情。

C句中,“無恥啊!無恥啊!”是反復的修辭方法,突出了聞一多先生對反動派殺害李公樸先生的滿腔憤怒,使反動派的丑惡嘴臉躍然紙上,一覽無遺。句子反復,它主要歌頌了中華兒女在抗擊侵略者中的偉大精神。

排比和反復的區別在于:首先排比是為了加強語勢,反復是為了突出強調某種感情。其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結構相同的句子連在一起,反復是把某個詞語或句子重復二次以上。再次是排比中有部分提示詞語相同,而反復則是詞語或句子完全相同。

4. 比喻句分為明喻.暗喻.借喻. 請各告訴我三句話.

明喻:有很明顯的判斷詞的時候 在看到一個句子的時候首先判斷是不是比喻句 這是前提 然后再看 有"好象""似乎""如"之類的明顯的標志詞,舉例:朝氣蓬勃的孩子就象六七點種的太陽 首先這是個比喻句 又有標志性的詞"像" 這就是明喻; 暗喻:在你看到一個句子的時候判斷他是一個比喻句 但是在這個比喻句只沒有標志性的詞 這就是暗喻 舉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里將瀑布比作銀河 是比喻句 但是卻沒有標志性的詞語來判斷 這就是暗喻;借喻:借物來作比 更身一層的比喻 舉例:芙蓉如面柳如眉 將芙蓉比作面 將柳條比作眉毛 這樣的比喻更說明一個人的美 是更深一層的比喻。

5. 【怎樣判斷比喻句】

最近復習時發現有些同學比較難區分比喻句,請同學們閱讀下面的短文,再從練習冊中找出相關的習題自己做一做.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懂得什麼是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運用“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句子.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們小學階段重點要認識明喻.在比喻句中一般稱被比的事物為“本體”,用來作比的事物叫“喻體”,聯系本體和喻體的詞叫“比喻詞”.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句子的本體是“晚霞”,喻體是“雞冠花”,雖然這是兩種不同的事物,但它們有相似的地方:顏色相同,都是紅色;形狀也相似.聯系晚霞和雞冠花的詞“像”就是比喻詞.又如:“燕山月似鉤”,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彎鉤,主要是樣子相似,“似”就是連接本體“月”與喻體“鉤”的比喻詞.再如:太陽仿佛是大火球.句子中“仿佛”就是連接本體“太陽”與喻體“大火球”的比喻詞.可見,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將“像”、“似”、“仿佛”這類詞作為主要依據,主要應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關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沒有用一種事物去比另一種事物,有沒有兩種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沒有的,不是比喻句.例如:“天河”顯得很清楚,仿佛為了過節,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6. 歸納比喻句、擬人句、夸張句、雙重否定句、設問句、排比句、轉述句

比喻 1.比喻: 1、定義 又叫打比方。

即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3、種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征,可分為四種。 (1)明喻。

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 似的”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

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

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系。

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系,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鐘,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3)借喻。

不出現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4)博喻。

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2)化深奧為淺顯;(3)化抽象為具體 5、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2)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3)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比擬 2.比擬: 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作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 擬人修辭手法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 朱自清 (2)擬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荷花淀》孫犁)夸張 3.夸張: 1.定義 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夸張。

2.種類 (1)擴大夸張。故意把食事物說的“大、多、高、深、強”等的夸張形式。

例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縮小夸張。

故意把客觀事實說的“小、少、低、淺、弱”等的夸張手法。例如:烏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張。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翠綠的麥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氣來了。”

3.夸張的用法 表達鮮明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 4.運用夸張要注意的問題 (1)夸張不是浮夸,必須合乎情理,不能脫離生活的基礎和依據。

(2)夸張和真實要有一定的距離。否則就分不清實在說事實還是在夸張。

(3)夸張要注意應用的場合。嚴肅的匯告 、報告,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等文體,不宜使用夸張 的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