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樹中表達愛情觀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致橡樹課文的主題思想(詩歌表達的愛情觀)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夫貴妻榮”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兩性關系,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應以不舍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為前提.這是新時代的人格在性愛觀念上對前輩的大跨度的超越.這種超越出自向來處于仰視、攀附地位的女性更為難能可貴.詩歌對愛情理想的歌唱、高揚,樹立在極有思想含量、極有力度的否定之上.全詩共36行.1至13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進行象征類比,對攀附(“凌霄花”)和單方面奉獻(“險峰”)這兩種以一方的壓抑、萎縮和犧牲為愛的前提的愛情觀作了深刻的否定,這正是以對立的價值面對現代愛情理想構成的深刻有力的反襯.14至31行正面抒寫理想的愛情觀:愛情的雙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獨立個性,又互相支持,攜手并進.32至36行寫真正的愛情就應該既愛雙方的人品,也愛他的理想——忠于祖國。

2. 《致橡樹》是一篇關于愛情的宣言,請找出表達“中心觀點”的詩句: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也不止象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吹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象刀象劍也象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象沉重的嘆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評析/

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中心觀點: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這首詩 我超愛)

3. 致橡樹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愛情觀

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的愛情觀。

《致橡樹》是中國詩人舒婷1977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這首詩共36行,前13行詩人用攀援的凌霄花、癡情的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六個形象,對傳統的愛情觀進行否定;

14~36行正面抒寫了自己理想的愛情觀。全詩通過整體象征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

熱情而坦誠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詩歌的章法及句法精心安排,使抒情與議論自然融合,使豐富細膩的感情帶有理性的光彩。

擴展資料:

作品賞析

雖然舒婷說過《致橡樹》“并非一首愛情詩”,但更多的讀者還是愿意把它當作愛情詩來欣賞。

這首詩通過整體象征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誠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可以看出,詩人在選取詩歌創作材料時有著精心的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平等的要求。

4. 【致橡樹否定了哪幾種愛情觀】

否定了一方攀附、單方癡戀、一味奉獻三種世俗的愛情觀.作者否定了三種傳統的愛情觀:首先,攀援的凌霄花.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炫耀自己),為了追求高貴的地位,不顧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嚴于不顧,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這是一種“極力攀附”的愛情.其次,癡情的鳥兒,為綠陰重復單調歌曲的鳥兒.因為這種鳥兒是單方癡戀,只知為對方歌唱,卻忘了用自己的歌喉為自己歌唱.她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不知道在愛對方的同時“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樹的陰影之中,卻不愿飛出橡樹的庇護,不愿飛向屬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這是一種“只知依附”的愛情.第三,泉源、險峰、日光和春雨.這些事物在其他文學作品中大多屬被贊美的對象,詩人在這里雖然不象前兩種全盤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認同.因為它們為了橡樹的蓬勃生長,無怨無悔地奉獻、結予,卻忘了給自己一個獨立的世界、創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固然可嘉,卻也難免令人遺憾.所以,這是一種“一味奉獻”的愛情.以上三種都是傳統的“世俗的愛情”,都是以犧牲一方為前提的.傳統的愛情觀顯示愛的雙方的結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價值的平等的結合,往往是權勢和財勢的結合;結合的雙方也往往是主導和從屬、統治和被統治的關系,失去了愛的本質.作者是持否定、批駁的態度的.在作者看來,愛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單方的癡戀,即使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