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梁實秋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短文《雅舍》句子賞析3句

原文: 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經濟。

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墻,墻上敷了泥灰,遠遠的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

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墻,一切特點都應有盡有。講到住房,我的經驗不算少,什麼“上支下摘”,“前廊后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茅草棚”,“瓊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

我不論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對那房子便發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舍不得搬。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并不敢存奢望,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是并不能蔽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

有個性就可愛。“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階。

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雅舍”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墻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

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順坡而下,或吸燈油而推翻燭臺,或攀援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棹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

但是對于鼠子,我很慚愧的承認,我“沒有法子”。“沒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最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度。

其實我的對付鼠子并不懶惰。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

試問還有什麼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沒有法子”?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黃昏時候,滿屋里磕頭碰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

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住在“雅舍”!“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

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

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素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

此種經驗,已數見不鮮。“雅舍”之陳設,只當得簡樸二字,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

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發,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

但是陳設雖簡,我卻喜歡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譏笑婦人喜歡變更桌椅位置,以為這是婦人天性喜變之一征。

誣否且不論,我是喜歡改變的。中國舊式家庭,陳設千篇一律,正廳上是一條案,前面一張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兩旁是兩把靠椅夾一只茶幾。

我以為陳設宜求疏落參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無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

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閑情偶寄》之所論,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為我所有。

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劉克莊詞:“客里似家家似寄。”

我此時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實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注:①該文選自作者《雅舍小品》一書(香港碧輝圖書公司出版)的首篇,故稱。 賞析:梁實秋(1903~1987),名治華,字實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縣。

一生著作甚豐,散文集《雅舍小品》一、二、三集行世,文學批評論文集多種,經近40年的時間獨立翻譯完成莎士比亞全集40卷。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學者、文學家和翻譯家。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小篇之首。本文寫于1938年,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國難當頭,大學教授到重慶只能住陋室。

明明是陋。

2. 雅舍梁實秋語文書課后練習結合下列加點的字品味下列語句

(一)駢散相間。作者喜用排偶,對偶、排比句式,幾乎每段都有,或鋪敘,或描寫,異彩紛呈。這些排偶句顯示了很強的文學功力,語言老到,文采斐然。作者又善于將整句與散句配合使用,奇偶互見,駢散相宜,行文活潑,舒卷自如,恰如行云流水,姿態橫生。

(二)雅俗共存。梁文的主流詞匯是典雅的書面詞藻,梁先生深厚的古文修養,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而從全篇來看,精致、雅馴的書面語又與淺近、活潑的口語相輔相成。如第三段寫各種聲音破壁而來,用了兩組詞語,一組典雅,一組淺俗,卻顛倒不得。文人吟詠詩章是風雅的事,作者連用幾個措辭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不登大雅之堂”的聲音,則用口語羅列,使人如聞其聲,如睹其狀。文中許多句子書卷氣甚濃,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則又是十足大白話。

(三)引用自如。中外資料,信手拈來,內容貼近,形式多樣。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種成語的活用,有人稱之為成語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義相當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義。“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觀。此句出自《詩經·鄘風》,原句為“相鼠有牙(一作齒),人而無止(通恥)”,表達的是對喪盡廉恥之人的詛咒,這里也用字面義。引李漁的《閑情偶寄》,只引其題,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劉克莊的詞,則引其句,不述其題,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對讀者的充分信任。兩處引述外國人的言論,只引大意,未見原文。總之,引用靈活,材料豐贍,不但幫助了文章的表情達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顯示了學者型作家的飽學多識。

(四)幽默叢生。幽默詼諧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手段或修辭方式,而是滲透于全篇的語言特色。比如寫雅舍單薄簡陋,不避風雨,本來是生活中并不“雅觀”的困境,卻用上一組雅正的駢句來描繪,出人意表。雅舍的名字上“典雅”,文中又“水池、糞坑”一應俱全,“酣聲、噴嚏”羅列無遺。這類充滿人間煙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個十分雅致的文句來收束——“蕩漾而來,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國人對國人“懶惰”的譏評后,作者正兒八經地起而爭辯,最后還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來,不也是‘沒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爭辯:不然你來試試?“蚊風之盛”有諧音的效果,“最忌排偶”莊詞諧用,都有新穎幽默的雅趣。

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雅舍》一文在內容與形式上取得了和諧的統一,集中體現了一個“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語言風格上的典雅的文氣和蘊藉的辭采,是“文質彬彬”的典范。

3. 《雅舍小品》的句子摘抄和賞析有哪些

1、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經濟。

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墻,墻上敷了泥灰,遠遠的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

賞析:雅舍雖以“雅”為名,實乃是一棟典型的“陋室”,其結構簡陋,作者說它“瘦骨嶙峋”、“單薄得可憐”,便一轉:“但是……沒有人能說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說它實際上并不是一座“房子”(連起碼的磚墻也沒有)。

這話說得俏皮,表現了梁實秋從容的文風,也包含了作者對人生各種窮愁況味的感慨。 2、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是并不能蔽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

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賞析:寫它的“不避風雨”,用了駢偶句式。聞一多的《死水》以美寫丑,用的是“反諷”手法,表達的是憂憤的情緒;梁實秋用整飭、雅致的駢句寫房屋的破舊、殘損,是承認它的“丑”,但肯定它的“個性”,表現了梁先生超脫、豁達的性格。

3、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賞析:明明是“地點荒涼”,卻冠以“若說”,“荒涼”只是別人所說,他未必這麼認為;明明屋內地板是個斜坡,連來客也“無不驚嘆”,卻說“亦不覺有大不便”。表現了梁先生超脫、豁達的性格。

4、“雅舍”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墻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

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順坡而下。

或吸燈油而推翻燭臺,或攀援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棹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對于鼠子,我很慚愧的承認,我 “沒有法子”。

“沒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最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度。 其實我的對付鼠子并不懶惰。

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試問還有什麼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沒有法子”? 賞析:寫門窗不嚴,雜音擾人;鼠子瞰燈,破壞嚴重,都不厭其煩地用排比來鋪敘,極言環境之不寧,而最后的結論卻是“沒有法子”,表現了一種自嘲和無奈。

5、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黃昏時候,滿屋里磕頭碰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

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住在“雅舍”! 賞析:寫蚊子騷侵,用了兩處夸張,強調蚊子的厲害,結果卻是“我仍安之”。作者“以不變而應萬變”,對環境的惡劣始終安之若素,不是別有旨趣的人是無法想象的。

擴展資料: 中國現代作家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是享譽海峽兩岸的名篇,《雅舍》是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后來《雅舍》一文被收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高中《語文讀本》第一冊。

《雅舍》是作者在1940年寫的散文,作于重慶。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往重慶。

1939年5月,梁實秋隨教育部中小學教科書編委會遷至重慶北碚,秋天,他與吳景超夫婦在北碚主灣購置平房一棟,遂命名為“雅舍”。 此屋結構系磚柱木架,瓦頂篾壁,有房6間,高低兩蹬,梁實秋住一室一廳。

他入住以后,來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實秋在雅舍蟄居7年(1939年到1946年),其間翻譯、創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這里寫就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雅舍小品。

4. 梁實秋 雅舍 主要內容簡短的寫下來即可,越短越好

《雅舍》是作者在1940年寫的散文,作于重慶。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往重慶。1939年5月,梁實秋隨教育部中小學教科書編委會遷至重慶北碚,秋天,他與吳景超夫婦在北碚主灣購置平房一棟,遂命名為“雅舍”。

此屋結構系磚柱木架,瓦頂篾壁,有房6間,高低兩蹬,梁實秋住一室一廳。他入住以后,來做客的文人很多。

梁實秋在雅舍蟄居7年(1939年到1946年),其間翻譯、創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這里寫就的。 雅舍雖以“雅”為名,實乃是一棟典型的“陋室”,缺點多多。

大致有:1、結構簡陋,2、風雨難避,3、地點荒涼,4、行走不便,5、門窗不嚴(隔墻傳聲),6、鼠子瞰燈(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關于其結構簡陋,作者剛剛說它“瘦骨嶙峋”、“單薄得可憐”,便一轉:“但是……沒有人能說不像是房子。”

“像”一座房子,就是說它實際上并不是一座“房子”(連起碼的磚墻也沒有)。這話說得俏皮,表現了梁實秋從容的文風,也包含了作者對人生各種窮愁況味的感慨。

接著寫它的“不避風雨”,用了駢偶句式。聞一多的《死水》以美寫丑,用的是“反諷”手法,表達的是憂憤的情緒;梁實秋用整飭、雅致的駢句寫房屋的破舊、殘損,是承認它的“丑”,但肯定它的“個性”,表現了梁先生超脫、豁達的性格。

明明是“地點荒涼”,卻冠以“若說”,“荒涼”只是別人所說,他未必這麼認為;明明屋內地板是個斜坡,連來客也“無不驚嘆”,卻說“亦不覺有大不便”。寫門窗不嚴,雜音擾人;鼠子瞰燈,破壞嚴重,都不厭其煩地用排比來鋪敘,極言環境之不寧,而最后的結論卻是“沒有法子”,表現了一種自嘲和無奈。

寫蚊子騷侵,用了兩處夸張,強調蚊子的厲害,結果卻是“我仍安之”。作者“以不變而應萬變”,對環境的惡劣始終安之若素,不是別有旨趣的人是無法想象的。

[3] “雅舍”雖然有那麼多缺點,但也并非一無好處。從文中看,至少有兩大優點:一是地勢較高,得月較先,便于欣賞自然美景;二是陳設簡樸,易于安排,最能彰顯主人個性。

物質形態未能盡如人意,作者就從自然界去找快樂,覓情趣。正如李白詩里所說:“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

蘇軾賦里也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為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種面對困境的釋然、達觀的態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喪、頹廢,總是要積極得多。

余秋雨寫過一篇《為自己減刑》(收入《霜冷長河》)的短文,說有一個友人因事入獄,刑滿釋放,帶出了一部60萬字的譯稿。作者由此發出感慨:正是這位朋友正確的生活態度,實際上為自己大大地減了刑。

相反,現實生活中,任何一點小小的拂意,都會成為一個人“心造的監獄”。論梁實秋當時所處的物質環境,與一座“牢獄”沒有多大差別,且一住七年,而梁實秋豁達的心胸,實際上也就是為自己“減了刑”。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梁實秋除完成中小學戰時教材編寫任務外,還創作了《雅舍》等十幾篇小品文,翻譯了莎士比亞《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國作品。梁實秋的這種對待逆境的從容、平和的心態,在后來物欲橫流、浮躁之風盛行的形勢下,有可借鑒之處。

“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發,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此處排比,看似多余的廢話,實則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各色人等自我炫耀之陋習的譏諷,亦有對自我個性的張揚,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對他人概不艷羨,亦不模仿。

5. 求梁實秋經典語錄

1 梁實秋語錄 生吞活剝 外國的風俗永遠是有趣的,因為異國情調總是新奇的居多。

新奇就有趣。不過若把異國情調生吞活剝地搬到自己家里來,身體力行,則新奇往往變成為桎梏,有趣往往變成為肉麻。

基于這種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與牛奶。 ——《雅舍小品·洋罪》 2 詩難賣 詩不能賣錢。

一首新詩,如拈斷數根須即能脫稿,那成本還是輕的,怕的是像牡蠣肚里的一顆明珠,那本是一塊病,經過多久的滋潤涵養才能磨練孕育成功,寫出來到哪里去找顧主? ——《雅舍小品·詩》 3 病中溫情 魯迅死前遺言“不饒怒人,也不求人饒恕。”那種態度當然也可備一格。

不似魯迅那般偉大的人,便在體力不濟時和人類容易妥協。我僵臥了許多天之后,看著每個人都有人性,覺得這世界還是可留戀的。

不過我在體溫脈搏都快恢復正常時,又故態復萌,眼睛里揉不進沙子了。 ——《雅舍小品·病》 4 自由人 “襤褸的衣衫,是貧窮的罪過,卻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職業的優美的標識,他的財產,他的禮服,他公然出現于公共場所的服裝。

……沒有人肯過問他的宗教或政治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

話雖如此,誰不到山窮水盡誰也不肯做這樣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鐵拐和濟公之類,游戲人間的時候,才肯短期的化身為一個乞丐。

——《雅舍小品·乞丐》 5 柔韌之妙 莎士比亞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這脆弱,并不永遠使女人吃虧。越是柔韌的東西越不易摧折。

——《雅舍小品·女人》 6 高峰 譬如登臨,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峰。回頭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頭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

再仔細看看,路上有好多塊絆腳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臉腫,有好多處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這種種景象的觀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

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雅舍小品·中年》 7 陳釀 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面還帶著挺長的一層毛。

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

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于他們,中年沒有悲哀。 ——《雅舍小品·中年》 8 鳥的苦悶 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溜達(現在這樣有閑的人少了)。

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閑,卻是那鳥的苦悶。……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于粘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于在標本室里住著罷? ——《雅舍小品·鳥》 9 不老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擺脫賴以糊口的職務,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

有人八十歲才開始學畫,也有人五十歲才開始寫小說,都有驚人的成就。“狗永遠不會老得到了不能學新把戲的地步。”

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雅舍小品續集·退休》 10 生氣 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后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上帝獻祭表示感謝。”

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 ——《雅舍小品續集·怒》 11 破落戶 每一個破落戶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為奇的事。

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 ——《雅舍小品續集·舊》 12 沉默 有道之士,對于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

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咽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寂然,惟迦葉破顏微笑,這會心向笑勝似千言萬語。

——《雅舍小品續集·沉默》 13 會心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們無法追問她為什麼笑,她笑的是什麼。……會心的微笑,只能心領神會,非文章詞句所能表達。

——《雅舍小品續集·讀畫》 14 能造樹麼? 又有一位詩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詩——《樹》,有人批評說那首詩是“壞詩”,我倒不覺得怎麼壞,相反的“詩是像我這樣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樹”,這兩行詩頗有一點意思。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侈言創造,你能造出一棵樹來麼? ——《雅舍小品續集·樹》 15 有情樹 我曾面對著樹生出許多非非之想,覺得樹雖不能言,不解語,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榮枯,它也曉得傳宗接代,它也應該算是“有情”。

……總之,樹是活的,只是不會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 ——《雅舍小品續集·樹》 16 吃一行恨一行 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為自己這一行只有苦沒有樂,不但自己唉聲嘆氣,恨自己選錯了行,還會諄諄告誡他的子弟千萬別再做這一行。

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雅舍散文二集·流行的謬論》 17 無斧鑿痕 藝術與自然本是相對的名詞。

凡是藝術皆是人為的。西諺有云:Ars est celare artem(真藝術不露人為的痕跡),猶如吾人所謂。

6. 緊急求助~~幫幫忙吧(語文問題有關《雅舍》梁實秋)

1----(1)記敘我住的“雅舍”最是經濟(雖不能蔽風雨,卻有它的個性)。

(2)記敘“雅舍”的地點荒涼。(個性之一)

(3)記敘“雅舍”的(人、鼠、蚊)三聲。(個性之二)

(4)記敘“雅舍”的三景。(月夜幽絕、細雨有趣、大雨惶悚--個性之三)

(5)記敘“雅舍”的陳設(簡樸)。(個性之四)

(6)抒寫“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

(7)說明“雅舍小品”的寫作因緣。

主旨:抒寫“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篇末(6))

如果簡單的話大概就是可愛與簡陋,個性與共性什麼的吧~

2-----文章開篇簡潔、自然,像是閑來之筆。但在讀到“磚柱”“木頭架子”“瓦”“竹南墻”“泥灰”的同時,也從“孤零零”“瘦骨嶙峋”“單薄”“可憐”等詞語中體會到作者不滿的情緒。既不滿卻又對“好感油然而生”,可見其幽默。由此我們便能理解為什麼作者評價四川人造房子,用了“經濟”一詞,為什麼在寫到“雅舍”的時候用了引號。像“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這樣的句子用詞逼真、細膩,真實地再現了房子的簡陋和不方便,但在“贊美”“雅舍”的語境里,“地板••,…坡度甚大”“飯后鼓腹而出”似漫畫一般,很有分寸地表現出作者處之泰然的幽默感。堂堂知名教授居此陋室,本已無限。辛酸,而他偏以曠達超脫的胸襟從容視之,以寬緩舒和的語氣予以,調侃,自具雅人情致,別有況味。論住處,作者說:“我不論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便對那房子發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舍不得搬。”對為友之道,作者說:“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論生活環境,.作者似乎是在審美:“鄰人轟飲作樂,唯晤詩章,隅隅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難而來,破我岑寂。”陋室多有不便,卻能挖掘出它的許多可人之處,柳話聽聲,鑼鼓聽音。言外之意也很有分寸地表現著作者閑適、散淡、不與人爭的生活態度。

從對“洋鬼子”“鼠子”“蚊子”的厭煩中.我們看到作者用了“騷擾“”“猖撅”,這或可理解為作者內心的不滿,對生活、對戰爭的不滿,回設有直抒胸臆的憤怒和反抗,所有的仍然是對“月夜”“細雨”的欣賞,對“簡樸”之風的追求,對“似我”“非我”境界的陶醉。

3------.“雅舍”具有哪些“個性”?答:①地點荒涼;②三聲惱人;③三景兼具;④陳設簡樸。

三------本文與劉禹錫“陋室銘”一文有何神似之處?答:①陋(第一段);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第二段);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六段)。

對不起,小貓拿的準的也就是后面兩題……理解句子的那個自己可以胡編嘛~只要抓住作者自己隨欲而安的性格就好了,可以嗎?

7. 求梁實秋《雅舍》的文學評論

雅舍之雅

——梁實秋《雅舍》賞析

雅舍,在一般人看來,并不雅。雅舍之雅,緣于其在梁實秋先生筆下,緣于梁實秋先生的心境之雅。

《雅舍》是梁實秋先生的一篇行文雅潔,瀟灑幽默的散文。文章描寫了作者所居住的“雅舍”的地理位置、環境、特點以及作者對其陳設的看法,體現了作者豁然超脫的心境。

雅舍既為舍,自然具有舍的一切特點,只是這舍實在簡陋:“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墻,墻上敷了泥灰”,如此簡陋之舍,卻又不能說不是座房子,如此簡陋之舍,何以稱“雅”?更何況并不能蔽風雨。然而,作者卻稱之為“雅舍”,認為“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這一切皆因作者對生活,對雅舍有著處之泰然,從容平和的心態。于是,雅舍之不雅亦變為雅的了,雅舍之不足亦變為有個性的了。

雅舍之不足共有以下幾處:(一)位置在半山腰,客人探望不便;(二)篦墻不固,門窗不嚴岑寂被破;(三)鼠子瞰燈,難以安枕;(四)聚蚊成雷,難以居住。但是,作者在敘述這一切時,心境始終是清雅恬淡的,態度始終是不慍不怒的,字里行間絲毫沒有流露出對雅舍的不滿來。雅舍雖處在半山腰,然亦常有客到,可見朋友情誼之深,“我”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大不便處。可見,作者并沒有將之視為不足。雅舍門窗不嚴,“我”與鄰人彼此可互通聲息,作者并不為之煩惱。對于鼠子,作者雖是無可奈何,卻是一番自嘲:“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沒有法子?”;“在別處早已肅清的蚊子,在‘雅舍’則格外猖厥”,“我仍安之”。面對雅舍的種種,作者無不顯示出一種豁達超然,樂觀開朗的態度。雅舍之不足如此之多,似乎更能體現出雅舍之雅的珍貴。

雅舍之雅在于其“最宜月夜”,在于其簡樸。雅舍曾因地勢較高給友人探望帶來不便,卻又因此得月較先;因其簡樸,又可隨意布置。于是,觀月,陳設便給作者帶來無限的樂趣。即使是“細雨蒙蒙之際”,也能使身居雅舍的作者能體會到其中的趣味。個中樂趣,非心境曠達明凈之人能領受。

這篇文章語言駢散相間,巧妙地運用排比、對偶句式,文白相濟,行文活潑,描寫生動,優雅清麗,引典如信手拈來,幽默風趣,富于情韻,是雅舍之雅得以體現的重要原因。如文章對各種聲音的描述,鼠子的各種動作的描述,運用了排比手法,顯得姿態橫生。作者的詼諧風趣也可在字里行間得到體現:“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沒有法子’”;對雅舍賞月的描寫更是情韻悠長:“清光從樹間篩灑下來,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文章用典較多,如“聚雷成蚊”,“客里似家家似寄”等,體現了作者熔性情,學識,修養于一爐的創作手法。

雅舍之雅,與作者的人生態度和心境是分不開的。作者對所居住的雅舍并沒有過高的要求,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自由灑脫的人生襟懷,恬淡自然的心境和隨遇而安的生命意識。因此,在文章中,作者多次表現他的這種心境。如:“我久則安之”,“但是我仍安之”,“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并不敢存奢望”,“我亦不復他求”等都是作者雅的心境的體現。再如大雨滂沱,屋頂灰泥突然崩裂時,本是一件凄涼的事情,作者卻把它寫成“如奇葩初放”;對陳設的布置更能體現作者的自由灑脫。在文章的結尾處,作者由雅舍而抒發出對人生的感慨:“人生本來如寄”。人如同寄游于天地的蜉蝣,哪里都可為家,卻又是哪里都不為家。或許正是由于這種感慨,使作者能躬受親嘗雅舍之酸甜苦辣吧!

8. 寫一篇短文分析、評論 梁實秋的《雅舍》

讀《雅舍》,我不禁會想到劉禹錫的《陋室銘》。“陋室銘”明言其“陋”,其實是有很多與自然契合之處,算不上真正的“陋”;“雅舍”是真的陋,作者卻偏言“雅”舍,讀來更給人情趣盎然之感。仔細閱讀全文,想一想;房屋簡陋,風雨難避,鼠子瞰燈,聚蚊成雷,這樣一個所在,作者卻名之曰“雅舍”,這“舍”到底“雅”在何處?作者于雅舍的描寫中又寄托著怎樣的情感?本文語言幽默詼諧,值得一讀。還可與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比較閱讀。

提問者,以上是提示,可參考,自由發揮一點,應該可以寫一篇較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