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國藩家書摘抄加賞析
1.“惟不耐久思,思多則頭昏,故常冥心于無用,優游涵養,以謹守父親保身之訓”(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與父親書)
啟發:隨年齡增大,事情增多,我也有時會感到易乏易困,注意力、記憶力減弱,當學曾子靜心養神,修身養性。另外,曾子對長輩的絕對尊敬及那種純粹的孝道很值得我學習。
2.“然當京官者,大半皆東扯西支,從無充裕之時,亦從無凍餓之時,家中不必系懷”(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與祖父書)
啟發:清朝在京的公務員生活也很拮據。何為國之棟梁?棟梁不見得富甲一方,腰纏萬貫,反而很可能是最窮的。要耐得住貧窮,禁得住誘惑,堅守底線,堅持修行,真心干事。
3.“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溫”(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與諸弟書引用朱熹名言)
啟發:對我近期的體育、工作啟發很大。跑步時慢慢加速,充分熱身,之后啟動“猛火”,加快飛奔一段時間,當汗水飛涌時,可換“慢火”,僅用接近于走路的速度便可保持汗水一直高強度的流出。對工作呢,在不熟悉時,要“猛火煮”似得狂補,等逐漸熟悉后,改用“慢火”,很少的精力都會出很好的成果。
4.“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與諸弟書)
啟發:讓我想起了梁啟超的一句話,“今生以關注的太多為撼,只撼自己沒有專一”。淺挖100個坑,不如深挖1個坑。做事,做學問,必須要“專”。
5.“手諭示以節勞、節欲、節飲食,謹當時時省記”(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與父母書)
啟發:忽然想到了陶指導。做工作要講究輕重緩急,要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時間。要對食物存在敬畏感,在半年內消掉肚子上的脂肪。
6.“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與諸弟書)
啟發:讀書也罷,做事也罷,主觀不努力,不要找借口,不要挑時擇地。真正驅使你做的是堅定的志向,是你對事情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要善立志,立長治,不要常立志,真正做點事情。
2. 求曾國藩家書的讀書筆記
曾國藩的家書行文從容鎮定,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蘊藏真知灼見,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謂字字良言,句句妙語。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的“三不朽”之說。曾國藩雖出身低微,卻從小發憤圖強,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持之以恒,銖積寸累,對人對己坦坦蕩蕩,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實現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理學名儒”,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孔子曾說:“三家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名經歷了幾千年歲月打磨依然閃爍著金子般光芒的警世名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有志之士。人貴有志。但“志”對于人來,不能僅僅作為一個符號和標記,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對它負責。一部《曾國藩家書》讓我仰望到曾國藩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靈世界,感悟到一個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碼,更觸摸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層積淀。 其認為讀書要“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己矣。”講究“志、識、恒”;鼓勵其弟“不能不趁30以前立志猛進也。”、“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講求立志需嚴,求強當在自修處著力,內心修養、素質的提高,經過日積月累,形成高山景行的道德品德,做到真強;教育家人“作人之道,圣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以“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為處世為人之本,悉心體會“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勤勞、謙遜、戒驕、寬容、節儉、堅忍、自強,在其家書中屢屢可見,言之切切。 人們常說,子孫有用,留錢沒有用;子孫無用,留錢也沒有用。令人感慨的是,曾國藩身為朝廷重臣,手中實權在握,竟然入不敷出,“亦將欠債”,“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留銀錢與后人。”再三叮囑家人要力行節儉以不致虧空,這在一般人看來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然而,這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廉”字,作為封建士大夫的曾國藩是做到了,與今天那些利用職權大撈錢財、中飽私囊的鄭筱萸、王懷忠等社會主義的“蛀蟲“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盡管書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那個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但我們評價歷史人物又怎能以點代面、求全責備。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今天,經濟跳躍式地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人們的雄心壯志,也引發了浮躁之氣。各個領域追求短期效應、表面效應之風盛行,許多人不是在基礎工作上下功夫,而是沉浸于“一飛沖天,一鳴驚人”,竭澤而漁、殺雞取卵,比比皆是。這部家書值得每位有志之士一讀,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特別是當今人民的公仆們更應好好讀讀曾國藩的“八本堂”,謹記“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每日審視自己的心靈,是否做到了“不問收獲,只問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