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無題的優美抒情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無題》詩句

李商隱《無題》 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無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情景交融的句子是 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的《無題》四首 ——讀詩札記 田暉東 中國古典詩歌常常靠想象的并列,迭加,以表現關系,表現情態。

李商隱的抒情詩,將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他的一些《無題》詩,往往完全拋開了意象間表面的邏輯關系。

讀他的詩如不深入底蘊,確是丈二金剛,隨時會碰到攔路虎。然而,這些謎似的詩,以它典麗的語言,復雜的結構,灼熱的感情,放射出謎人的魅力,因而流傳千古。

歷代詩評家對那些魅力無窮的《無題》詩,爭論不休,或認為是“半托香奩,以寓感憤”,或者說什麼寓意也沒有,純粹寫愛情。梁啟超先生則認為: “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祠》等詩,講的什麼,我理解不著。

拆開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講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種新鮮的愉快。”

他勸人尊重美的神秘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這是一種大家的風度。評家們見仁見智,愈是爭論不休,對于義山詩的流傳會有好處。

下面就他的《無題》四首,談談感受,以就教于方家。 《無題》四首,似乎與別的單首或雙首《無題》沒有什麼兩樣,實際上這四首詩是相當嚴謹的組合體。

它像一首交響樂,在同一主題下分成四個既能各自獨立又能相互關聯的樂章。 其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是一首流暢動人,幾乎未用典,幾乎未用曲筆的抒情詩。

正因為流暢,很容易引人從字面看問題。不少注家認為這是寫一位女子在害相思,她在思念情人。

但思到第七句就講不通了,于是只好作變性手術自比劉郎。其實這首詩是在寫男主人公的相思,他為女主人公孤寂無望地等待自己而痛苦。

一、二句寫夢,說聲來的許諾,只是空話;說聲去,蹤影全無,此時正是月斜了,五更鐘敲響的時候。他設想著情人的心態來責備自己。

三、四句,仍在夢中,情人飄然而至,卻被告知要遠別。遠別之哀,使情人哽咽不已,掙扎不出一聲呼喚;倉促寫成的書信,墨也來不及磨濃。

色淡如淚,情深也如淚。 五、六句,夢醒了,看見半籠著金翡翠畫屏的燭光,聞到微微透過圓頂芙蓉帳的麝香;這光影和悶人的香味,使人窒息而惆悵。

夢固然是悲傷的,但比這寂寞而窒人的香閨,似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在夢里,說不定他會飄然而至的。

七、八句,男主人公向難以相見的情人傳遞心聲:“劉郎恨蓬山太遠,我離你比蓬山更遠一萬重。”借用漢武帝劉徹派人去蓬萊求仙的故事來襯托自己的愛情,更顯出一種高貴的格調和詩意。

第一首是第一樂章,寫夢,象征人生與愛情均像夢一樣,空虛,變換而飄忽不定,但愛的痛苦,對夢的裝點,反而比現實更有詩意。夢醒時只是些華貴而重濁的俗物,擠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男主人公因不能赴約,除了自身的痛苦,還在細細地品味情人的處境和痛苦,想到她含有微詞的心酸,更加上一層負疚感。 雖然第一首詩寫得流暢自然,但結構仍是曲折的,詩的旋律,夢一樣地單純美妙,也像夢一樣變換自如。

閨中人被鎖在深宅帷幕之后,被包裹在金玉之中,只好藉夢來體現相思之苦。男人有相對的自由,離自然較近,卻在清醒時憑想象去相思。

這便是第二首《無題》的基調。 其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 芙蓉塘外有輕雷。

男主人公(或者說就是詩人自己)獨處時,聽到窗外颯颯東風細雨,又聽到芙蓉塘外的輕雷。盡管雨中的車輪聲不再像雷鳴,且貴人很少在雨中出門,但詩人可以想象這是遠去的車輪聲。

坐在這華貴的馬車里,也可能是位貴夫人,甚至更可能是那位“車走雷聲語未通”的意中人。聽覺連著想象,東風,細雨,芙蓉塘外的輕雷,構成了一幅抒情的憂郁的,美的意境,此時最好相思。

金蟾嚙鎖燒香入, 玉虎牽絲汲井回。 金蟾玉虎表面上與東風細雨毫無關系,但呈現出一種神秘,聰明的讀者能被它們吸引,希望從錯亂的搭配中得到一種暗示。

反復吟誦,你會很自然地領會到兩個諧音字;燒香中的“香”,牽絲中的“絲”,諧音暗示著 “相思”,詩人的難言之隱,先瞞住他要瞞住的人,又忍不住向聰明的讀者吐露。再往下追去,很自然會聯想到這是對私情的相思。

咬鎖(鼻紐)的金蟾腹內在焚著晚香,這不是一般人家的香閨。曾在此時,男主人公去幽會了。

玉虎牽絲是在清晨,正當仆婦或主婦們汲井之時,他安然回來了。這是一次有金蟾玉虎可作見證的秘密,他和情人曾得到過天堂般的快樂。

如今只留下相思的苦味。 賈氏窺簾韓掾少 泌妃留枕魏王才。

與他的愛情可比肩的,有兩個歷史故事。賈女在簾后窺見美男子韓壽,后發展到偷情;泌妃死后給曹植留枕以示愛的忠貞和遺憾,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詩人認為,他的青春年少(人稱義山少俊),他的無與倫比的才情,都可以與韓壽和曹植相比。第三層,從詩的悲涼和惆悵情調看,這是自傷;韓壽與賈女偷情進而成為眷屬,他沒有韓壽那樣的幸運;也沒有曹植那樣。

2. 李商隱在無題詩中通過景物描寫烘托出哀傷之情的句子

李商隱在無題詩中通過景物描寫烘托出哀傷之情的句子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全文: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賞析:首聯是極度相思而發出的深沉感嘆,在聚散兩依依中突出別離的苦痛。“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次句不僅象征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征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

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里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舍、痛苦得難以禁受。

“東風”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

兩個"難"字包含了不同的意義,前一個"難"是寫當初兩人相聚的不易,有過多少思念追求;后一個"難"字則寫出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和離別后雙方所經受的情感煎熬,可見這對戀人的愛情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和辛酸。第二句則寫傷別之人偏逢暮春。

百花盛開憑借的是春風之力,而春風力竭,則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樣呢?詩人在這里用暮春景象進一步表達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傷。

頷聯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詩人以象征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癡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

“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

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

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

“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

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

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

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 是。

“蠟炬成灰淚始干”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復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

頸聯從詩人體貼關切的角度推測想象出對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寫出了年輕女子"曉妝對鏡,撫鬢自傷"的形象,從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憂愁。

“云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于鬢發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里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云鬢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

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于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

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

下句,“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于對方的想象。

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寫出年輕女子寒夜相思的悲涼。

3. 李商隱無題中抒發離別愁緒并借用藝術形象抒情的句子

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詩是這樣的: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象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4. 李商隱《無題》有名的句子是什麼

李商隱《無題》有名的句子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解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更是因為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至死不渝,成為一曲悲壯的千古絕唱。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