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比較出名的帝王經典語錄
民之所所欲,天必從之(周武王 姬發)
參堯舜,下配三王(漢武帝 劉徹)
夙夜憂危,思改其弊(晉元帝 司馬睿)
以人廢言,君子斯戒(梁武帝 蕭衍)
為政之要,務全其本(唐太宗 李世民)
講信修睦(元世祖 忽必烈)
綏懷諸國,薄海內外(元成宗 鐵穆耳)
先正紀綱(明太祖 朱元璋)
違者詰治(明孝宗 朱祐樘)
擾民行私,無異動奪(清世祖 愛新覺·福臨)
君臣惟崇儉樸擾民行私,無異劫奪(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
2. 短篇散文有哪些
郭沫若先生散文《銀杏》片段
你這東方的圣者,你這中國人文有生命的紀念塔,你是只有在中國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過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華僑,你僑居在日本大約已有中國的文化僑居在日本的那樣久遠了吧。
你是真應該稱為中國的國樹的呀,我是喜歡你,我特別的喜歡你。
但也并不是因為你是中國的特產,我才特別的喜歡你,是因為你美,你真,你善。
亭亭最是公孫樹,挺立乾坤億萬年。
云去云來隨落拓,當頭幾見月中天。
郭沫若
一九四二年五月廿三日贊同
還有《春》
其實,魯迅散文挺多的
3. 如果要了解尼采的哲學,應該看哪些作品
周國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4. 霍金《宇宙的未來》好句賞析
宇宙的未來霍金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講演錄。
這篇講演,從古代巫師的預言,談到近代宗教預言,再過渡到對宇宙未來的討論,主要探討了宇宙未來的兩種命運:一是繼續膨脹下去,一是收縮以至于坍縮成一個點。膨脹還是收縮,取決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運用天體物理學理論,對宇宙的未來作出科學的論斷,這是科學家與巫師不同之處。 節選自《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版)。
杜欣欣、吳忠超譯。史蒂芬·霍金,英國理論物理學家,1942年1月生于英國的牛津。
先后在牛津大學物理系和劍橋大學物理系學習,23歲獲博士學位。21歲時,患上一種運動神經細胞病,以致全身不能動彈,不能說話。
他身殘志堅,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學理論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被譽為當代的愛因斯坦。他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在全世界行銷數千萬冊,極大地增進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
現任英國劍橋大學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講演錄。
這篇講演的主題是宇宙的未來,或者不如說,科學家認為將來是什麼樣子的。預言將來當然是非常困難的。
我曾經起過一個念頭,要寫一本題為《昨天之明天:未來歷史》的書。它會是一部對未來預言的歷史,幾乎所有這些預言都是大錯特錯的。
但是盡管有這些失敗,科學家仍然認為他們能預言未來。(盡管預言宇宙的未來有困難,但科學家仍未失去信心。)
在非常早的時代,預言未來是先知或者女巫的職責。這些通常是被毒藥或火山隙溢出的氣體弄得精神恍惚的女人。
周圍的牧師把她們的咒語翻譯出來,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釋。古希臘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師以模棱兩可而臭名昭著。
當這些斯巴達人問道,在波斯人攻擊希臘時會發生什麼時,這巫師回答道:要麼斯巴達會被消滅,(古代巫師的預言,訣竅在于可以隨意作出解釋。)要麼其國王會被殺害。
我想這些牧師盤算,如果這些最終都沒有發生,則斯巴達就會對阿波羅太陽神如此之感恩戴德,以致忽視其巫師作錯預言的這個事實。事實上,國王在捍衛特莫皮拉隘道〔特莫皮拉隘道〕一般譯作“溫泉關”。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領大軍五十多萬、戰艦千艘,越過達達尼爾海峽,水陸兩路進犯希臘。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率領300名斯巴達士兵在溫泉關頑強抵抗波斯軍,全部戰死。
波斯軍隊占領雅典,大肆焚掠。希波戰爭是希臘諸城邦反抗波斯侵略和壓迫的戰爭,最后以希臘的勝利而結束。
的一次拯救斯巴達并最終擊敗波斯人的行動中喪生了。 另一次事件,利迪亞〔利迪亞〕一般譯作“呂底亞”,小亞細亞西部的奴隸制國家,在現在的土耳其境內。
的國王克羅修斯〔克羅修斯〕一般譯作“克羅伊斯”,呂底亞的末代國王(約前560—前546年在位)。公元前546年,波斯國王居魯士攻破其首都薩狄斯,被俘。
據說他是古代的巨富之一,他的名字已成為“富豪”的同義語。,這位世界上最富裕的人有一次問道:如果他侵略波斯的話會發生什麼。
其回答是:一個偉大的王國將會崩潰。克羅修斯以為這是指波斯帝國,殊不知正是他自己的王國要陷落,而他自己的下場是活活地在柴堆上受火刑。
近代的末日預言者為了避免尷尬,不為世界的末日設定日期。這些日期使股票市場下瀉。
雖然它使我百思不解,為何世界的終結會使人愿意用股票來換錢,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麼也帶不走的話。 迄今為止,所有為世界末日設定的日期都無聲無息地過去了。
但是這些預言家經常為他們顯然的失敗找借口解釋。例如,第七日回歸的創建者威廉·米勒〔威廉·米勒〕(1782—1849)美國紐約州農民,近代基督復臨運動的創始人。
從1831年起開始傳道,根據《但以理書》的某些章節推算出基督將于1843年或1844年3月21日第二次降臨,贏得了成千上萬的追隨者。預言雖然失敗,但該派仍堅持教義,并于1863年成立了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預言,耶穌的第二次到來會在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3月21日間發生。在沒有發生這件事后,這個日期就修正為1844年10月22日。
當這個日期通過又沒有發生什麼事后,又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據說,1844年是第二次回歸的開始,但是首先要數出獲救者名單。
只有數完了名單,審判日才降臨到那些不列在名單上的人。幸運的是,數人名看來要花很長的時間。
當然,科學預言也許并不比那些巫師或預言家的更可靠些。人們只要想到天氣預報就可以了。
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們認為可以做可靠的預言。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來,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我們在過去的三百年間發現了制約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體的科學定律。我們仍然不知道制約在極端條件下物體的精確的定律。
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起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響宇宙的未來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縮成一種高密度的狀態。事實上,我們必須花費大量金錢建造巨大粒子加速器去檢驗這些高能定律,便是這些定律對現在宇宙的影響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一個標志。
即便我們知道了制約宇宙的有關定律,我們仍然不能利用它們去預言遙遠的未來。這是因為物理方程的解會呈現出一種稱作混沌的性質。
這。
5. 周國平 《面對苦難》 原文
面對苦難 周國平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
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癥,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
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人們往往把苦難看做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當然,苦難不同于主動的冒險,冒險有一種挑戰的快感,而我們忍受苦難總是迫不得已的。
但是,作為人生的消極面的 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總是完全消極的嗎? 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并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 時,它便醒來了。
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麼,苦難之為苦難,正在于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對象,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靈魂在出場。
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不成為一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于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說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多數時候,我們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我們忙于瑣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也難得有時間想一想人生。
可是,當我們遭到厄運時,我們忙碌的身子停了下來。厄運打斷了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迫使我們與外界事物拉開了一個距離,回到了自己。
只要我們善于利用這個機會,肯于思考,就會對人生獲得一種新眼光。古羅馬哲學家認為逆境啟迪智慧,佛教把對苦難的認識看做覺悟的起點,都自有其深刻之處。
人生固有悲劇的一面,對之視而不見未免膚淺。當然,我們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紅塵。
我相信,一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苦難不僅提高我們的認識,而且也提高我們的人格。
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譬如失戀,只要失戀者真心愛那個棄他而去的人,他 就不可能不感到極大的痛苦。
但是,同為失戀,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委靡不振,有的人為之反目為仇,甚至行兇報復,有的人則懷著自尊和對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間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異。當然,每個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變的,他對痛苦的態度本身也在鑄造著他的人格。
不論遭受怎樣的苦難,只要他始終警覺著他擁有采取何種態度的自由,并勉勵自己以一種堅忍高貴的態度承受苦難,他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著自己的人格。 凡苦難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
不過,在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喪失了某種重要的價值,但同時人生中畢竟還存在著別的一些價值,它們鼓舞著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難。譬 如說,一個失戀者即使已經對愛情根本失望,他仍然會為了事業或為了愛他的親人活下去。
但是,世上有一種苦難,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著其余一切價值的毀滅,因而不可能從別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氣。在這種絕望的境遇中,如果說承受苦難仍有意義,那麼,這意義幾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難的方式本身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個名叫弗蘭克的人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凡是被關進這個集中營的人幾乎沒有活著出來的希望,等待著他們的是毒氣室和焚尸爐。
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確實都遭到了這種厄運。但弗蘭克極其偶然地活了下來,他寫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講他在集中營里的經歷和思考。
在幾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沒有被集中營里非人的苦難摧毀,正是因為他從承受苦難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說得好: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證明了人在任何時候都擁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歸要面對一種沒有任何前途的苦難,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嚴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確是我們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項偉大成就。 作品賞析 《面對苦難》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文章分為三部分,分別以三個小標題標出.它的特點不是追求分析論證的層層相扣,而是采用詩一般跳躍的思維,充滿哲理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闡發來直接點明思考的主題。
作者簡介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散文家、哲學家、作家,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