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心情句子

解夢佬 0

1. 詩詞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十五的月亮

和藹中透著慈祥

十五的月亮

是白發蒼蒼的親娘

十五的月亮

悲傷中透著凄涼

十五的月亮

是輾轉反側的愁腸

十五是思念的種

月亮是化不開的濃

十五是纏綿的歌

月亮是解不散的砼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為何娘親您不把孩兒的小手牽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為何娘親您不等孩兒的忠孝全

又是一年十五夜

中秋月滿夢難圓

舉杯默默邀風飲

握腕咨嗟合管弦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一個天文現象。原因是,農歷的標準是朔一定要落在初一。正常來說,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麼望應該在十五的晚上。因此當朔在初一出現比較晚時,望就出現在了十六。甚至有時能到十七。

月亮最圓滿明亮的時刻是在"望"時。什麼是"望"? 每逢農歷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于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2. 描寫十五月亮圓的好段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3.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高中作文

俗話說的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真是應驗了這句老話。今天是中秋節,本來是賞月的最好時機,可是,早上一起床就看到天陰沉沉的,下午,還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到了晚上,我走出屋子到陽臺上賞月,只見天空一片黑暗,連一絲光明也沒有,我嘆了口氣,心里真掃興,早知道這樣,就不在陽臺上吹風了。

第二天晚上,我正在電腦上玩游戲,忽然聽到媽媽叫我:“快來看,今天的月亮特別圓。”我跑過去一看,果然不假,月亮像個大玉盤似的掛在空中。它在空中發出的亮光,使它周圍的云都隱約能看的清了。還有一顆顆星星在天空中發出閃耀的光芒。

我呆呆地看著月亮,好像自己也飛到了月亮的身邊,在它旁邊眨著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