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表達人生理想的句子

解夢佬 0

1. 岳陽樓記中表達麼其人生一志向的語句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歷史上的文天祥在國家危亡之時,置個人生命于不顧,明知兇多吉少,念及“國家至此”,毅然前往和元軍談判;被捕后,幾度掙脫敵人魔掌,以期重整旗鼓,收復大宋江山,表現了這種精神;1958年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元帥冒著丟官舍命的危險,反映民情,說出真話。他為人民憂,為人民愁,為人民大聲疾呼,盡管被罷官,仍然矢志不移,真正做到了憂在百姓前,為人民鞠躬盡瘁。

2.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自己憂國憂民情懷的句子是哪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出處:《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節選: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

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擴展資料

本文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

《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

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一的準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質,無疑仍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