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敦煌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描寫敦煌莫高窟的句子有哪些

1、有的伸開雙臂,迎接客人;有的輕撫琴弦,,低吟淺唱 ;有的邁開大步,目光堅定;有的目光惆悵,獨自落淚;有的長發飄飄,奔向天邊;有的輕落人間,,獨自舞蹈。

2、云霧繚繞中,她們衣帶飄揚,俯瞰眾生萬象;仙樂飄緲中,她們舞姿妖嬈,笑對人生百態。

3、敦煌壁畫上的飛天,有的吹簫奏樂,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臂跨花籃,將幸福的花兒灑向人間。

4、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 。

5、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

6、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

7、莫高窟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

8、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

9、壁畫上的飛天,有的從天而降,一只手托著蟠桃,另一只手舞動飄帶,裙袂飛揚,仿佛一位仙女來人間幫助窮苦的人們;有的倒掛在天空中,手中捧著潔白美麗的蓮花,從天間把幸福送給人們;有的手撫揚琴,悠揚的琴聲傳來,讓人心曠神怡;有的輕彈豎琴,婀娜多姿;有的彈著琵琶,身姿嫵媚,她們像是在開一場盛大的音樂會,把快樂傳播到世間的每個角落。

10、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11、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畫三者相結合的藝術宮殿,尤以豐富多彩的壁畫著稱于世。敦煌壁畫容量和內容之豐富,是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宮殿都不能媲美的。環顧洞窟的四周和窟頂,到處都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有佛經故事畫、經變畫和佛教史跡畫,也有神怪畫和供養人畫像,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圖案等。

12、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這里有高達33米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絕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數量眾多,堪稱是一座大型雕塑館。

13、莫高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宮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書。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 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14、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

15、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

16、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筑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

2. 絲路古道,茫茫戈壁,描寫敦煌的語句

在人類歷史上,顯赫一時的樓蘭古國神秘地消失了。

偌大的國家為何會突然消亡?是什麼災難使之毀于一旦呢?這是令人困惑的千古之謎,也是今天考古學上的大謎團.本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到我國西北探險。他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以東、羅布泊西北處,意外地發現了一座被茫茫沙海掩埋了的神秘古城。

雖然歲月流逝,風沙侵襲,但城郭依然,佛塔、圣殿殘跡猶存。這一發現,一時間引起了世界轟動,各國科學家紛沓而至,前來考察探索。

經研究,科學家們一致認為,這座古城是在1000多年前由于某種原因逐漸毀滅的。它是建造于四五千年以前的曾經以燦爛的文化、繁榮的經濟和強盛的國力炫耀于世的樓蘭古城的遺址。

古國樓蘭在漢代常遭到匈奴的侵襲,因而時常求助于漢朝皇帝。據歷史記載,公元前77年,漢朝皇帝的使者來到樓蘭,他向樓蘭人提出了一個意外的建議:“你們在此常受匈奴侵襲,若能下決心將國家往南遷移,漢朝的軍隊就能保證貴國的安全。”

于是,樓蘭人便開始流散,背井離鄉,最后衰亡。這便是“異族人侵說”。

一些學者認為,由于某種原因造成了絲路古道北移伊吾、多河,不再經樓蘭,樓蘭因此逐漸消亡,這便是“絲路改道說”。可是,絲路改道雖然可使昔日繁榮的樓蘭變得蕭條,但卻不足以使一個人丁興旺、建筑宏偉的城市毀滅。

于是,科學家們又提出了“河流改道說”。由于塔里木河改道南行,注入臺特馬湖,只有孔雀河一河之水流入羅布泊,水量大減,造成了羅布泊逐漸縮小,以至干涸。

由于嚴重缺水,樓蘭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只好遠走他鄉。 近年來,我國氣象科學工作者通過多次實地考察,根據大量的文獻史實又提出了“氣候變遷說”。

此說認為,古時的樓蘭氣候濕潤,雨水豐沛,河湖眾多,漁業發達,并有農牧業。但大約在公元3世紀到6世紀,那時的氣候逐漸由濕潤轉為干旱,雨量減少,最終土地沙漠化。

“此地不養人,自有養人處”,樓蘭人只好去尋找能夠生息的地方了。但是,“氣候變遷說”和“河流改道說”也都有各自的缺陷,因而尚不足以說服人。

樓蘭古國是怎樣消失的?至今仍是一個千古之謎。 簡而言之猜測版 是環境問題真正的,還是未知呢。

3. 描寫洱海,敦煌,洛陽,大理,蘇州,昆侖,樓蘭,燕王古墓等地方的

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敦煌詞)

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詞)

清平調詞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還有這個,建議截選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象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為樓蘭女兒身影的不見

為敦煌飛天琵琶的喑啞

夜樓明月弦。 露下百花鮮。

情多意不設。 啼罷未歸眠。

敦煌定若遠。 一信動經年。

4. 敦煌的描寫找一些描寫敦煌的好句子,謝謝,20分送上,有那種滄桑的

1。

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敦煌詞) 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詞) 長城: 2。 首吞滄海,尾銜大漠,綿亙神州,跌宕關山,逶迤萬里,閱千秋烽火。

長城本身就是一部歷史,重重疊疊萬里關山,綿綿延延茫茫煙海,承載多少愿景,這里蜿蜒的是龍的圖騰,龍的血與火。 إ我是你的子孫,滿懷虔誠地跪向蒼茫的落日,殷殷渴盼著繼承你的血脈,踏遍雪原,覽遍群山,行遍大漠,去尋找那段祖先寄予你的愿景,去窺視那座長城的曉夢。

إ 夢開始的地方إ夢開始的地方,歲月綿長,夢也綿長。إ六王畢,四海一,秦皇雄風,舉精兵,北擊匈奴,興徭役,連六國長城,從此長城綿延萬里,始皇在磊磊青磚中希冀著千秋萬代的愿景。

只可嘆抵御了南下的胡馬,卻阻不了六國復興,禁不起楚漢鐵騎蹂躪山河。長城終是守不住秦,萬萬世的愿景,二世而亡,瞬間傾覆。

إ 長城萬里今猶在,只不見當年秦始皇!空惆悵。إ 夢如風地行進إ夢如風地行進,殘雪孤獨,野草瘋長。

إ但使將軍能百戰,不叫天子筑長城。盛唐巍巍馬壯兵強,何須筑城以戍之?唐人相信與其把山河永固的愿景寄予于死物之上,不如與子同袍,修我戈矛,保我家國。

إ 于是,長城猶如莊園的籬笆,鑲嵌在青山綠野間,悠也閑哉。إ 夢驚醒的時候إ夢驚醒的時候,白云蒼狗,山河寂寥。

إ大明江山近三百年,長城重披戎裝,挑戈振戟,韃靼豈可覬覦。明人占據著天塹通途,寄予那長城銅墻鐵壁的愿景,卻不想百年心血禁不起沖冠一怒為紅顏的荒唐,不攻自破,土崩瓦解,從此滿清鐵騎馳騁,換了天地。

大清朝重新分封。長城,乃八旗子弟游戲的圍場。

إ 康熙帝負手站于皇輿前,輕輕淺淺一點,我朝不修長城,乃使蒙古為我長城也。 إ 他言:固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國自固,此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

إ 夢,逝去已久إ 一彈指頃去古今,往事已隨風逝,還看今朝。إ 長城不再是屏障,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最初的想象。

إ霪雨霏霏的江南,風沙肆虐的塞北,長城一一把它們拾起,用它們來澆鑄支撐中華血肉的骨骼。黃河水、長江水、珠江水……流入了中華的血液,沸騰了青春;東北平原的黑泥、甘陜高原的黃沙、南粵山丘的紅土……和成了中華的筋肉,磅礴了生命。

于是,云岡佛像蘇醒了,敦煌飛天復活了……而萬里長城,我千年跪拜的圖騰,已溶成了骨骼中的精髓,隨思維載歌載舞,亦奔亦馳。 إ 3。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斑駁城墻寄予著不可計數的愿景,在歷史的年輪里張揚。到如今,我們依然在修葺長城,它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成為龍的圖騰。

إ我的長城,我的夢,它承載著新的愿景,永遠的向往!إ 4。在《飲馬長城窟行》一詩中,楊廣道出了筑長城之意義所在:“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煬帝雖然是馬上得天下,但仍然“詎敢憚惟思,高枕于上京”,亦橫漠筑長城三千余華里,唐代道州司王翰僅幾句詩文便道出秦始皇修長城與秦二世而亡之真諦,其《長城詩》曰:“秦筑長城何太愚,天實亡秦非北胡。一朝禍起蕭墻內,渭水咸陽亦覆都。”

這種見解比后人把秦二世而亡歸罪于秦始皇修長城要客觀得多。 宋朝釋文?用短短二十言即說明秦長城之作用,其《悠悠萬里行》寫到:“秦既滅六國,驅民筑長城,長城三千里,將以限北兵”。

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曾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在邊關奔波數年,對邊關將士守關征戰生活體會頗深,寫下了許多反映邊關將士征戰戍邊活動的詩歌,被后人譽為“邊塞詩人”。 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詩句勾畫出邊關壯美宏偉的風光。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之嘆,道出了多少離別之情。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句,寫盡古時邊關的凄涼與艱辛。

明代巡按御史徐養量獨具慧眼向統治者提出諷諫:“王者守四夷,天險亦空設。 ”至于昭君出塞,更是名留千古,她為民族和睦而下嫁單于,被歷代文人所稱頌。

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考古學家曾在甘肅居延古城遺址處發掘出漢簡兩萬余枚,1990又在敦煌懸泉置遺址發掘出漢簡一萬五千余枚。這些漢簡內容豐富,涉及諸多方面歷史文化。

這些漢簡的發掘,重現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 它所展示的古代書寫工具及文字,給中國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

中國的絲綢,也是沿長城古道運往西方。火槍火炮的出現更是與長城有關。

從這個意義上說,一部長城史,是中國歷史的縮影,研究中國歷史與文化,離不開研究長城的歷史與文化。(選自著名長城專家董耀會著《萬里長城縱橫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5。

快看哪,民主的旗桿己插入了你冰冷的心臟,那雄健的旗面對著你嘩嘩作響。仿佛在告訴你——長城啊長城,你那暴虐的主子已被正直的地母深深埋葬。

6。它,不是金字塔,殘陽中見證著夕日的輝煌; 它,不是角斗士的墳墓,晚霞中留有余金; 它,只是一座古老的城墻---長城! 初登長城,手不住地摩挲招著它,于是,一股無形之中的民族自豪感在心中萌芽。

于是,我走在上面,開始解讀。讓這種無意之中的感覺開花結果。

兩千年前,秦始皇大筆一揮,頒布了修建長城的命令,于是征收賦稅,押解壯丁,長城啊,你可知道這里有。

5. 贊美敦煌的詩句有哪些

敦煌樂

明 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曲

明 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云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幸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

《敦煌太守后庭歌》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

此中樂事亦已偏。

賦得邊城雪送行人胡敬使靈武

年代:【明】 作者:【王偁】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

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歲暮贈新安吳用卿

年代:【明】 作者:【王惟儉】

北風吹云云四幕,歲盡窮陰苦寂寞.

忽聞有客來大鄣,清姿絕塵立野鶴.

大鄣山客性耽古,開緘發篋光煜龠.

夏王九牧鑄黃金,大澤深山遠不若.

于闐雁肪截昆吾,饕文如發雙龍攫.

豐隆煽火天公下,紫煙飛盡粉骨薄.

錦縹細展墨花翻,河東二柳敦煌索.

會稽內史十五字,崩崖斷石壓秘閣.

老夫亦出漢螭鉤,海虬盤觚綠玉削.

方鼎癸父隱亞文,滿堂賓客起錯愕.

篋中寶物朽欲死,誰從柯亭裁新龠.

嗚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傾銀鑿落.

6. 關于敦煌的詩句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的落日下/那吹蕭的人是誰/任歲月剝去紅裝/無奈傷痕累累/荒涼的古堡中/誰在反彈著琵琶/只等我來去匆匆/今生的相會/煙花煙花滿天飛/你為誰嫵媚/不過是醉眼看花花也醉/流沙流沙滿天飛/誰為你憔悴/不過是緣來緣散緣如水

7. 描寫敦煌莫高窟的句子有哪些

有的伸開雙臂,迎接客人;有的輕撫琴弦,低吟淺唱 ;有的邁開大步,目光堅定;有的目光惆悵,獨自落淚;有的長發飄飄,奔向天邊;有的輕落人間,獨自舞蹈。

*******************************

您好,答案已經給出,請您瀏覽一遍

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歡迎回復我!

如果滿意請及時點擊【采納為滿意答案】按鈕

或者客戶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評價點【滿意】

您的采納,

是我答題的動力

也同時給您帶來知識和財富值

***************************************************

8. 描寫敦煌的詩句

《敦煌樂》

年代: 明 作者: 楊慎

角聲吹徹梅花,胡云遙接秦霞。

白雁西風紫塞,皂雕落日黃沙。

漢使牧羊旌節,閼氐上馬琵琶。

夢里身回云闕,覺來淚滿天涯。

《敦煌曲》

年代: 明 作者: 曾棨

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七關蕭索少人行,白骨戰場縱復橫。

敦煌壯士抱戈泣,四面胡笳聲轉急。

烽煙斷絕鳥不飛,十一年來不解圍。

傳檄長安終不到,借兵回紇何曾歸。

愁云慘淡連荒漠,卷地北風吹雪落。

將軍錦韉暮還控,壯士鐵衣夜猶著。

城中匹綾換斗麥,決戰寧甘死鋒鏑。

一朝胡虜忽登城,城上蕭蕭羌笛聲。

當時左衽從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憶中原,還著衣冠望鄉哭。

老身幸存衣在篋,官軍幾時馳獻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