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作者是誰啊
1、《大學》為孔子弟子曾參(前505—前434)作。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
2、《中庸》一般認為它出于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中庸》(與《大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收授心法”。
3、《論語》是由孔子的學生編輯而成,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
4、《孟子》是由孟子的學生編輯而成,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游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并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擴展資料:
四書又稱四子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合稱。
四書中的經典句子
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譯文: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們的先后順序,就可以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2、人靜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譯文:人在心靜了之后才能心安,心安之后才能安定,安定了才會聰慧,聰慧自會慧悟,能悟之后才能有所得。
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譯文: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
4、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譯文:創造財富有個大原則:生產財富的人多,消費者少,管理財富的人勤快,使用財富的人少量緩慢使用,這樣,財富自然充足。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四書
2.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各書的簡介】
應該說,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不知道《四書》.它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著作的總稱.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 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不過,在朱熹之前的程顥、程頤兄弟已己大 力提倡這幾部書了.他們認為,《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 門”的要籍,經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 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 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 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正是根據這樣的觀點,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稱為 “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其 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后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 子》順序.。
3.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各書的簡介
應該說,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不知道《四書》。
它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著作的總稱。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言論集, 《大學》、《中庸》則是《禮記》中的兩篇。
首次把它們編在一起的 是南宋著名學者朱熹。不過,在朱熹之前的程顥、程頤兄弟已己大 力提倡這幾部書了。
他們認為,《大學》是孔子講授“初學入德之 門”的要籍,經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門傳授 心法”之書,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筆之子書,以授孟子”的。這 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一起表達了儒學的基本思想體系,是 研治儒學最重要的文獻。
正是根據這樣的觀點,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稱為 “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
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其 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
后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現在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 子》順序。
4.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出自
《大學》和《中庸》出自于春秋曾子的《禮記》,《論語》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編寫而成,《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編寫而成。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儒家經典。南宋理學家朱熹 注《論語》,又從《禮記》中摘出《中庸》《大學》,分章斷句,加以注釋,配以《孟子》,題稱《四書章句集注》,“四書”之名始立,后用作學習的入門書。
元皇慶 二年定考試課目,必須在“四書”內出題,發揮題意規定以朱熹的《集注》為根據。 明清相沿不改。 元方回《古齋箴》序:“近世朱氏‘四書’,吾服膺焉。”參見“ 四子書 ”。
擴展資料
《四書》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儒學認識論和方法的集中體現,記載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體現出早期儒學形成的嬗遞軌跡。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產有深遠的影響。
在二十一世紀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堪稱為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精華。毋庸諱言,《四書》中也夾雜著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這些局限已成為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包袱,這無疑是需要加以揚棄的。
《四書》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論語》在漢代即是婦孺必讀的書,《四書》自宋代以來是中國人必讀的書,作為當時人們的基本信仰與信念,成為其安身立命之道。
是家傳戶誦之學,哪怕是鄉間識字不多甚至不識字的勞動者,也是通過口耳相傳,蒙學讀物與民間文藝,接受并自覺實踐其中做人的道理。
其中的“仁愛”“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僅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類文明中最光輝、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儒家核心價值,《四書》的主要內容,又通過私塾鄉校、教書先生,通過唱戲的、說書的,從各種渠道流向社會,影響世道人心。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中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論語》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孟子》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