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嶗山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描寫“嶗山美景”的句子

1. 聞名中外的嶗山位于青島郊區,屹立在黃海之濱,被稱為“海上第一名山”。

2. 我們旅游團乘坐索道飛越郁郁蔥蔥的古木上山,來到了聞名全國的“一線天”。這個小山洞通往高山,只能一個人一個人緩緩爬行。

洞內隱隱約約聽見流水之聲,偶爾還能聽見外面的幾絲鳥鳴。從洞內往外看,狹窄的山縫中本來很廣闊的藍天漸漸變得很小了,很快就成了一條線。

這就是“一線天”名字的由來。3. 小心地走出一線天,眼前陽光燦爛,呼吸著清新空氣,感覺好極了。

再往上攀登,便來到了主峰峰頂。俯視山下,高樓擁大廈的城市、白浪逐沙灘的海灣,盡收眼底。

那邊山峰上有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被稱為“石老人”。據說,這是一位老漁民因日思夜想被龍王騙去的女兒而化成的。

在山頂上還可以看見對面巖壁上無數個碩大無比的各種字體的“壽”字,在如此高的崖壁上鑿刻出字來是多麼不易啊。峰頂上的一塊巨石的側面題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在這高山之巔,欣賞美景,回味傳說,感受神奇,吟誦詩歌——這是多麼美好的享受啊!4. 嶗山不僅有自然美景,也有人工建筑。很快我們就到了嶗山腳下的一座古剎。

寺里古木參天,綠樹成陰,香火繚繞,經聲陣陣。佛殿內人頭攢動,人們點香敬佛,祈禱菩薩保佑家人幸福平安。

5. 返程時車靠海邊行駛。陣陣驚濤拍打著礁石,發出雷鳴般的轟響。

海邊也有一塊奇石,傳說這只上天派來的青蛙無法回去,天天仰望碧空,直至成石。而海邊的巖壁旁人流如潮,因為那兒有著嶗山的象征——一只大海螺。

旁邊山泉流下,至低凹處形成一個大水池。清涼的泉水吸引了大批的孩童,這兒很快就成兒童樂園。

6. 嶗山的美麗古老真是讓我流連往返。7. 嶗山位于山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余公里。

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120°42′。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

繞山區東南的海岸線長87.3公里,形成了13個有名稱的海灣,有大小島嶼16個。 8.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里。

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的余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余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余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9.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10.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

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

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涂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

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11.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于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筑。

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

三官殿這組建筑最大,前后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

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的中心。

12. 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一百五十多間殿宇,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墻,單開山門。東南院是三官殿,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

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

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于此。13. 游覽嶗山的人,不會忘記到傳說蒲松齡住過的三清殿西關岳祠看看。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干圍1.78米,樹齡約700年,為世界少見的大山茶。

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

當年蒲松齡寓于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14. 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摩崖石刻等。

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海市蜃樓”奇景。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

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

2. 贊美嶗山的句子

贊美嶗山的句子例如:1.我一凡夫俗子,沒有太白的仙氣,游嶗山只為一瞻太清宮的“尊容”,那全是因蒲松齡老先生《聊齋志異》中《嶗山道士》、《香玉》兩篇短文的緣故。

因而今天的游山有點“按圖索驥”的意味。雖說心思沒在游山觀海上,可走在去太清宮的山道上,還是被嶗山的雄奇壯美,大海的波瀾壯闊所震撼。

盤山公路緊靠著海岸線,人行棧道緊貼著盤山公路。此時天色蔚藍,海水墨綠,煙波浩渺,水天一色。

大海潮水初生,遠處暗潮涌動,近岸潮水親吻著礁石,卷起朵朵白色的浪花。2.我見過黃山的云海、泰山的云濤,和它們比嶗山的云瀑更顯壯美!隨著山道的不斷升高,低頭看深淵下的大海,一列列涌起的巨浪,恰似碧空下聳入云霄的群山,巨浪頂峰激起的白色浪花,好似山頂常年不化的積雪,大有乘坐飛機飛臨雪山的感覺。

山與海結合的如此完美,真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

3. 描寫“嶗山美景”的句子

聞名中外的嶗山位于青島郊區,屹立在黃海之濱,被稱為“海上第一名山”。

我們旅游團乘坐索道飛越郁郁蔥蔥的古木上山,來到了聞名全國的“一線天”。這個小山洞通往高山,只能一個人一個人緩緩爬行。

洞內隱隱約約聽見流水之聲,偶爾還能聽見外面的幾絲鳥鳴。從洞內往外看,狹窄的山縫中本來很廣闊的藍天漸漸變得很小了,很快就成了一條線。

這就是“一線天”名字的由來。小心地走出一線天,眼前陽光燦爛,呼吸著清新空氣,感覺好極了。

再往上攀登,便來到了主峰峰頂。俯視山下,高樓擁大廈的城市、白浪逐沙灘的海灣,盡收眼底。

那邊山峰上有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被稱為“石老人”。據說,這是一位老漁民因日思夜想被龍王騙去的女兒而化成的。

在山頂上還可以看見對面巖壁上無數個碩大無比的各種字體的“壽”字,在如此高的崖壁上鑿刻出字來是多麼不易啊。峰頂上的一塊巨石的側面題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在這高山之巔,欣賞美景,回味傳說,感受神奇,吟誦詩歌——這是多麼美好的享受啊!嶗山不僅有自然美景,也有人工建筑。很快我們就到了嶗山腳下的一座古剎。

寺里古木參天,綠樹成陰,香火繚繞,經聲陣陣。佛殿內人頭攢動,人們點香敬佛,祈禱菩薩保佑家人幸福平安。

返程時車靠海邊行駛。陣陣驚濤拍打著礁石,發出雷鳴般的轟響。

海邊也有一塊奇石,傳說這只上天派來的青蛙無法回去,天天仰望碧空,直至成石。而海邊的巖壁旁人流如潮,因為那兒有著嶗山的象征——一只大海螺。

旁邊山泉流下,至低凹處形成一個大水池。清涼的泉水吸引了大批的孩童,這兒很快就成兒童樂園。

嶗山的美麗古老真是讓我流連往返。嶗山位于山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余公里。

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120°42′。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

繞山區東南的海岸線長87.3公里,形成了13個有名稱的海灣,有大小島嶼16個。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里。

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的余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余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余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

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

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涂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

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于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筑。

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

三官殿這組建筑最大,前后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

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的中心。

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一百五十多間殿宇,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墻,單開山門。東南院是三官殿,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

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

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于此。游覽嶗山的人,不會忘記到傳說蒲松齡住過的三清殿西關岳祠看看。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干圍1.78米,樹齡約700年,為世界少見的大山茶。

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

當年蒲松齡寓于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摩崖石刻等。

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海市蜃樓”奇景。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

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圣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

嶗山的。

4. 描寫嶗山的句子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

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

但是,螃山的主要特點還是“奇”:山峰像駱駝,像獅子,像烏龜,像蛇頭,像鷹嘴,像竹節,真是無奇不有。

嶗山有黃山的氣派。可是黃山七十二峰,都有路可通,而螃山奇峰林立,都可望而不可及。

嶗山的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我國離海最近的山。嶗山因此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在山頂觀看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嶗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嶗山的海真清啊,清得好像能看到海底的魚蝦;嶗山的海真靜啊,靜得好像一塊透明的大玻璃;嶗山的山真奇啊,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嶗山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倒掉下來。這樣的山,這樣的海,令人陶醉。

“太清水月”是嶗山十二景之一。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真是別有一番情趣。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鐘聲。”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于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三官殿這組建筑最大,前后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的中心。

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圣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礦泉水,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

5. 【描寫環境的句子】

好 句 巍峨的云峰上,霎時峭壁生輝;轉眼間,腳下山林云消霧散,滿山蒼翠,掩映著雕檐玲瓏的古代建筑群.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擎手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古人盛贊泰山“方古此山先得日,諸峰無雨亦生云”. 烏龍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樹木繁茂,翠竹成陰,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仰望天湖山,只見那嵯峨黛綠的群山,滿山蓊郁蔭翳的樹木與湛藍遼闊的天空,縹緲的幾縷云恰好構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畫. 仰望天臺,峰上云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彩帶從云間飄落下來,游人似一個個小白點,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帶上,緩緩地向上移動著. 蒼山19座山峰連為一體,宛如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環繞著整個大理,成了一座天然的“擋風屏障”. 在這煙波浩渺的大海之中,屹立著一座山峰,它的形狀很像筆架,所以叫它“筆架山”. 高矗云霄的博格達峰上,成年累月戴著白雪的“頭巾”,披著白雪的“大氅”,不管春夏秋冬,它總是一身潔白. 遠處,奇山兀立,群山連亙,蒼翠峭拔,云遮霧繞. 遠處,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綠樹成陰,又有花兒映襯,把整個山峰打扮得分外妖燒. 遠望天山,山頂千年積雪,像一位久經滄桑的白衣老人安詳地臥在那里. 影影綽綽的群山像是一個睡意未醒的仙女,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脈脈含情,凝眸不語. 兩岸的山峰變化成各種有趣的姿態:有時像飄灑的仙女,有時像持杖的老翁,有時像獻桃的猿猴,有時像脫韁的野馬. 在陽光下,遠山就像洗過一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離眼前近了許多,也陡峭了許多. 遠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像調皮的孩子和你捉著迷藏. 鑲嵌在天邊的連綿起伏的山巒,在夕陽的照耀下反射出閃閃的金光,顯得分外壯麗,好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其實,那山本身就富有神奇感:這邊的像鋒利的尖刀,那邊的像駝背的老人,再遠一點兒便像含苞欲放的蓮花…… 當登上極頂,舉目四望時,那壯觀的景象使我血液沸騰,整座嶗山就像在霧里飄著一樣. 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雄偉山峰,有的像巨人,有的似駱駝,有的如駿馬,形態各異,險峻陡立. 十渡的山雖沒有峨嵋的嬌姿、華山的險峻,也比不上泰山的挺拔、桂林山峰的奇異,但它卻有自己獨特的風韻——樸實無華. 俯瞰足下,白云迷漫,環視群峰,云霧繚繞,一個個山頂探出云霧外,似朵朵芙蓉出水. 這里的山真陡啊,好像用刀劈斧削的一般! 群山重重疊疊,像波濤起伏的大海一樣,雄偉壯觀. 泰山拔地而起,直沖云霄,恰如一個巨人,矗立在萬山之中,正深情地俯視著大地. 銀裝素裹的群山,登高遠望,就像是大海被狂風卷起的雪浪,蜿蜒起伏,一望無際. 群山都落在腳下,顯得空曠高遠,高得可以同月牙兒拉手,同太陽親臉. 路兩邊群山起伏,林海莽莽,在綠色的林海中間還點綴著一簇簇小黃花. 龍首巖拔地千尺,危峰兀立,怪石磷峋,一塊巨崖直立,另一塊橫斷其上,直插天池山腰,勢如蒼龍昂首,氣勢非凡. 遠山近嶺迷迷茫茫,舉目顧盼,千山萬壑之中像有無數只飛蛾翻飛抖動,天地頓時成了灰白色,山林的第一場雪悄無聲息地鋪天蓋地而來. 遠遠望去,整座雪峰好像一朵閃閃發光的雪蓮,不需要任何美麗的裝飾,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個最完美的奇跡. 南極的冰山,頂部平展展的,四面陡立,像刀劈似的整齊,顏色是藍幽幽的. 大小冰山千姿百態,潔凈的冰面像龜背一樣裂成美麗的紋理,卻并不破裂,冰面像鏡面一樣光滑透明,可照人影. 當紅日的萬道金光照射到冰峰上的時候,像給銀光閃閃的冰峰戴上了黃金的桂冠. 好 段 廬山素以它的美麗和云霧聞名于世.真有幸,我在五老峰上就親眼看到了那晨霧一般的云.我坐在石凳上,偶一抬頭,呀!頭頂上竟有那麼多云在飄動.它們時而散得很快,被風一吹,立即毫無規律地飛舞著,盤旋著;時而又抱得很緊,牢牢地簇擁在一起,任憑風怎麼吹也吹不開.一瞬之間竟不知有多少變化.我又轉過頭,遙望另一種云:它們自山谷裊裊騰起,又緩緩升起,始終是淡如煙,薄如紗,卻不會讓風吹散. 紅葉似火的香山,以它特有的風景吸引住了我.站在山下向山上一望,嗬,恰似一朵朵晚霞灑落在山腰間,到處紅艷艷的一片.我們踏上山路……登上山頂,向四下一看,紅葉樹這兒一片,那兒一片,又恰似給香山鋪上了一塊塊地毯. 黃山可真高啊,連綿起伏,聳入云端,從山頂向下一看,云在腳下飄浮,人在山上好像仙人一樣,能騰云駕霧,悠然而去.黃山可真險啊,平生以來我還從沒有看見過這樣陡峭的山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橫如斷,幾乎是90°垂直的石梯,隔老遠都讓人心驚肉跳,似乎一失腳即刻就會從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我家的西北面不到2公里處,就是有名的五福山. 五福山由5座巍峨的山峰組成,呈蓮花狀排列著,四周的矮山連綿起伏,遠遠望去,像是大海的巨浪涌向遠方;高高突起的主峰比周圍的山要高出幾十倍,就像大海上的巨輪乘風破浪,從遙遠的歲月駛來.我登上山頂,四下望去,好一派迷人的景色!近處,山腳下,星湖水波瀲滟,粼光閃閃;遠處,一座座山峰峰谷相連,綠樹覆蓋,像翻著巨浪的大海.山頂上,黃頂紅柱的亭子掩映在濃蔭之中;山溪丁冬,鳥雀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