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倫理道德觀的名人名言
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
作者:普盧塔克 道德應當成為科學的指路明燈。 作者:布夫勒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作者:王安石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明·洪自誠《菜根譚》 暗昧:不光明。
厲鬼:兇惡的魔鬼。情操不同,對客觀環境事物的體驗迥異。
作者:洪自誠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毛澤東 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作者:《禮記·中庸》 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證明。 作者:約翰生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時刻注意光明正大。 作者:金纓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誰要是沒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于事業中 作者:凱洛夫 真理的發見,或道德責任的完成,都引起我們的歡欣,使我們整個生命震顫…… 作者:克羅齊 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
作者:毛澤東 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 作者:唐·神秀 人類的食糧大半是謊言,真理只有極少的一點。
人的精神非常軟弱,擔當不起純粹的真理;必須由他的宗教、道德、政治、詩人、藝術家,在真理之外包上一層謊言。 作者:佚名 明人不做暗事。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4回 光明正大的人,不做見不得人的壞事。 作者:吳承恩 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 人能克制自己就沒有災禍,做事不昧著良心就自然能安睡。 作者:馬致遠 愛國主義也和其他道德情感與信念一樣,使人趨于高尚,使人愈來愈能了解并愛好真正美麗的東西,從對于美麗東西的知覺中體驗到快樂,并且用盡一切方法使美麗的東西體現在行動中。
作者:凱洛夫 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 作者:歐文 一生肝膽向人盡。
唐·顧況《行路難》 為人處世,應當肝膽相照。 作者:顧況 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誹謗。
作者:薩迪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須少結實成。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外表光鮮好看,也不如有實際內容的好。
作者:《增廣昔時賢文》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作者:黃石公 生活是欺騙不了的,一個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作者:馮雪峰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作者:盧梭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為先。宋·王安石《洪范傳》 宜:應該,應當。
作者:王安石 忠誠是人生的本色。 作者:《明儒學案》 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作者:周敦頤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作者:詩經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作者:孔丘 人應該裝飾的是心靈,不是肉體。 作者:高爾基 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是每天都在更換主人的 應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作者:德謨克利特 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于偉大的人。
作者:雨果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發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心靈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
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 真正積極的人,只能是會愛別人的人,高尚的人。 作者:車爾尼雪夫斯基 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
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 作者:蘇格拉底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誰不屬于自己的祖國,那麼他也就不屬于人類。
作者:別林斯基 欲為天下第一等人,當做天下第一等事。明·胡居仁《居業錄》要成為杰出的人物,就應當干出杰出的事業。
作者:胡居仁 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請首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作者:狄德羅 那些立身揚名出類拔萃的,他們憑借的力量是德行,而這也正是我的力量。 作者:貝多芬 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
作者:歐里庇得斯 忍耐和時間,往往比力量和憤怒更有效。 作者:拉封丹 憐此皎然質,無人自芳馨。
唐·白居易《詠牡丹》 憐:憐愛。皎然:潔白。
作者:白居易 鏡子明則塵埃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能明辨是非,就能抑止邪惡行為的萌發。
作者:史襄哉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 作者:何塞·馬蒂 點燃了的火炬不是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們的美德應該超過自己照亮別人,否則等于沒用。
作者:莎士比亞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 作者:孟德斯鳩 從惡德中逃避是美德的開始。
作者:賀瑞斯 道德常常能。
2. 有違背倫理道德
倫理是指“五倫十義”,儒家認為,人的一起關系離不開五種:夫妻、父子、兄弟、領導與被領導(君臣)、朋友,并且為每一種關系的雙方都規定了詳細的行為規范。具體規范您可從網上搜閱“蔡禮旭”先生的詳細講解。
關于道德,請看當代高僧大德凈空法師的解釋:
“什麼叫道呢?道是宇宙之間自然的規則,稱之為道,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大宇宙在太空當中運行,它有秩序,它有規則,所以古圣先賢他們教學的根在哪里呢?根就是從這里生的。人生活在世間,一定要隨順自然的規則,這叫道啊。中國人常常說的天人合一,自古以來所謂是天地人三才,天地人是一體的,人要能體天心。什麼叫天心呢?就是自然的法則,叫天心,自然的規律。在人就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個人與人之間關系,這是天然的法則,不是制度,不是學說,如果人能夠合乎天然的法則,這叫行道。行道有得于心,有得于身,這叫德。德是日常行為當中局部的標準,局部的規律,但是這個標準規律跟大道、大自然的規律一定相應,古圣先賢教育的根是從這來的。”
[凈空老法師接受中國公益文化教育網站-“中華養正文化網”及“中華王逸夫網”之邀,進行了一段有關青少年教育及重建道德的專訪]。
由此可見,能夠實踐“五倫十義”的人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