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比喻君臣關系的句子

解夢佬 0

1. 孔子家語 中孔子用來比喻君臣關系的句子

孔子的君臣觀是建立在對歷史進行反思的基礎上的,以民本,以仁為核心。君必須以道行政,臣則應以道事君。君臣的離合,以道是否相同的為前提,臣對于君不存在人身依附關系。孔子的君臣觀表現了春秋末期人的意識的覺醒。

以董仲舒為首的漢儒提出“三綱”說,對孔子的君臣觀加以改造,從而形成了所謂“綱常名教”。

“三綱”說的君臣觀與孔子的君臣觀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然而兩千多年來,人們習慣于將這兩種不同的君臣觀混同起來,將

“三綱”說的君臣觀,當成孔子的君臣觀。

孔子所謂“君君、臣臣”(《顏淵》)又說:“君使臣以禮,世事君以忠。”(《八佾》)臣對君忠是以君對臣以禮為前提的。君以禮待臣,換來臣對君以忠。君與臣的關系不是專權與屈從的關系。所謂“為君難,為臣不易”。(《子路》)就是說,為君與為臣都是不容易的,都要各自盡到自己的責任。所以子路問如何事奉君主,孔子回答說:“勿欺也,而犯之。”(《憲問》)臣對君應當忠誠,然而可以犯顏亟諫。供參考。

2. 描寫君臣的詩句

君戒專欲,臣戒專利。荀況,戰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君臣名言北宋文學家 蘇軾

君心中無國,臣心中無君。春秋齊國大夫 鮑叔牙

人臣之欺君誤國,必自其貪于貨賂也。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顧炎武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戰國·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敏:同。“序”。這幾句大意是,父子之間有骨內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有男女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講的是封建社會的人際關系和行為準則.用以維系封建的社會秩序,現在人們談封建社會的人際關系時,還常常引這幾旬概括而又典型的話。

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滕文公上》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 關于君臣的名言東漢末年東吳杰出軍事家 周瑜

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雖然,臣愿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西漢經學家,文學家 劉向 《戰國策·張儀說秦王曰》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則國家興盛,父子和則家宅安樂,兄弟和則手足提攜,夫婦和則閨房靜好,朋友和則相互維護。故《易》曰:和氣致祥,乖氣致戾。清末民初的中醫藥學者,傳說活了268歲 李慶遠 《養生自述》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知之于賢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口對于美味,眼睛對于美色,耳朵對于好聽的聲音,鼻子對于香味,四肢對于安逸,(都是極喜歡的,)這是天性,(但能否享受到,)其中有命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強調天性。仁對于父子關系,義對于君臣關系,禮對于賓主關系,智慧對于賢者,圣人對于天道,(都是極重要的,)這都由命決定的,(能否得到它們,)其中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強調命的作用。

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盡心下》

3. 求一篇論述古代君臣關系的文章

首先聲明 不是本人寫的

出處

/?dongligong

試論中國古代的君臣關系

自從有了皇帝和大臣,就有了君臣關系。和其他關系比起來,君臣關系似乎是最難處理、最難把握尺度的一種關系。處理好了,平步青云,雞犬升天;處理不好,丟官棄爵,甚至連小命兒都不保。君臣關系的復雜可見一斑。

作為大臣,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如何處理君臣關系,其次才是如何為民辦實事,如何幫助老百姓致富奔小康。原因很簡單,只有你處理好了君臣關系,你才能繼續掌握和控制包括權力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而這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基本前提。丟了官,甚至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遑論幫助百姓奔小康?

作為皇帝,處理君臣關系的壓力似乎小一些。因為皇帝對大臣,本身就是上級對下級,皇帝手中掌握的各種資源足夠讓很多人心甘情愿地為他賣命了。皇帝更多的是布置任務、下達命令,根據大臣完成任務的效率和質量來論功行賞。

但是,皇帝同樣也不能忽視君臣關系。因為君臣關系有的時候會戲劇性地發生轉換。今天還是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明天很可能就變為別人的階下囚了。歷史上皇帝被貶為庶民、淪為階下囚的例子不勝枚舉。

可見,中國歷史上的君臣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很多中類型,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兩種:

君強臣弱型:此種君臣關系最常見,也最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為君臣關系定下了“君君臣臣”的基調,也就是說,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君為臣綱,大臣要聽君主的。但偏偏有大臣不信邪,甚至連布衣陳勝、吳廣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五代一個節度使也嚷嚷道: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而。

君弱臣強型:此種君臣關系在王朝末期也很容易看到,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周王雖在名義上貴為天子,但在實際上甚至連諸侯國的宰相都不如。在三國時期,曹操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此時的皇帝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唐末,唐朝皇帝則完全淪為節度使朱溫的玩物,真是可悲。

君強臣弱時,大臣處于弱勢地位,言談舉止必要要小心謹慎,行事自然要戰戰兢兢。所謂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皇帝是虎,大臣自然要低一等了,于是大臣就經常自稱“犬馬”,表示愿效犬馬之勞,主子要出門,大臣可以當馬來騎;主子要休息,大臣就是看門狗;主子要打獵,大臣就是獵狗,主子打完獵了,大臣就有可能被烹。甚至主子犯錯了,大臣也可以來當替罪羊。

君弱臣強時,大臣似乎處于強勢地位,但強勢地位的大臣一不留神就成了君主,如趙匡胤,本來是后周的一員大將,看到自己的主子孤兒寡母比較好對付,就干脆把主子的皇袍扒了下來,自己披上。后來又通過“杯酒釋兵權”,很快就像變戲法兒一樣將“君弱臣強”變成了“君強臣弱”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這種類型的人。林語堂先生在《吾國與吾民》中對此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建立新王朝,需要愛好戰爭和混亂的天才,——對學問及儒家倫理都嗤之以鼻,直到自己穩穩當當地坐到龍位之上,再將儒家的倫理撿起來,這可是個極有用的東西。

4. 用香草美人比喻君臣的詩詞

離騷 【作者】屈原 【朝代】先秦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 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 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純粹兮, 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 豈惟紉夫蕙茞!彼堯、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 夫惟捷徑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殫殃兮, 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 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 反信讒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 夫惟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 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 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 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 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 愿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 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 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 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 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將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 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茞兮, 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 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 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于今之人兮, 愿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 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攬茞。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 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 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 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 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 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 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 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 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 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 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 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豈余心之可懲?女嬃之嬋媛兮, 申申其詈予,曰: “鯀婞直以亡身兮, 終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 紛獨有此姱節?薋菉葹以盈室兮, 判獨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 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舉而好朋兮, 夫何煢獨而不予聽?依前圣以節中兮, 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 就重華而敶詞:啟《九辯》與《九歌》兮, 夏康娛以自縱。不顧難以圖后兮, 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 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 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強圉兮, 縱欲而不忍。日康娛而自忘兮, 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 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 殷宗用而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 周論道而莫差。舉賢才而授能兮, 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 覽民德焉錯輔。夫維圣哲以茂行兮, 茍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后兮, 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 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 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 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 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 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陳辭兮, 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虬以桀鹥兮, 溘埃風余上征。朝發軔于蒼梧兮, 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 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 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飲余馬于咸池兮, 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 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驅兮, 后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 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鳳鳥飛騰兮, 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 帥云霓而來御。紛總總其離合兮, 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開關兮, 倚閶闔而望予。時曖曖其將罷兮, 結幽蘭而延佇。

世溷濁而不分兮, 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將濟于白水兮, 登閬風而紲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 哀高丘之無女。溘吾游此春宮兮, 折瓊枝以繼佩。

及榮華之未落兮, 相下女之可詒。吾令豐隆乘云兮, 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結言兮, 吾令謇修以為理。紛總總其離合兮, 忽緯繣其難遷。

夕歸次于窮石兮, 朝濯發乎洧盤。保厥美以驕傲兮, 日康娛以淫游。

雖信美而無禮兮, 來違棄而改求。覽相觀于四極兮, 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臺之偃蹇兮, 見有娀之佚女。吾令鴆為媒兮, 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 余猶惡其佻巧。心猶豫而狐疑兮, 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既受詒兮, 恐高辛之先我。欲遠集而無所止兮, 聊浮游以逍遙。

及少康之未家兮, 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 恐導言之不固。

世溷濁而嫉賢兮, 好蔽美而稱惡。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