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表達誠信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描寫誠實守信的名言

52.修辭立其誠。

——《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閥叮脆顧詒該錯雙氮晶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29959698.html。

2. 世說新語中講誠信的句子

言語第二之二十一、仲思之思

(原文)諸葛靚在吳,于朝堂大會。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譯)諸葛靚在吳國時,一次朝堂大會上,孫皓問他:“你的字是仲思,你思的是什麼呢?”諸葛靚回答:“在家思的是孝敬父母,侍奉君主思的是忠誠,交友思的是誠實,如此而已。”

方正第五之一、元方答客

(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陳太丘(寔)和朋友相約外出,約定的時間是中午,可到了中午了,朋友還沒來,太丘就自己走了,太丘剛走朋友到了。太丘的兒子元方當時七歲,正在門外玩,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回答:“等你不來,他已經走了。”朋友大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約好出去,現在卻丟下我自己走了。”元方說:“你和我父親約在中午,到了中午你卻沒來,這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這就是不懂禮貌。”朋友很慚愧,下車來拉元方想表示親近,元方走進家門,不再理他。

3. 中華美德的句子(誠信)

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小雅·蓼莪》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114.父慈而教。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115.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116.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

——桓寬《鹽鐵論·孝養》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118.夫婦和而后家道成。

——《幼學瓊林·夫婦》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120.父不慈則子不孝。

——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121.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孟子·離婁上》122.貧*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漢書·宋弘列傳》重 義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

——《國語·晉語》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126.見得思義。

——《論語·季氏》12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130.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131.臨難毋茍免。

——《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茍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于義》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陸九淵《與郭邦逸》尚 勇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136.率義之為勇。

——《左傳·哀公十六年》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論語·憲問》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140.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

——《荀子·榮辱》141.知而好問者圣,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漢書·班超列傳》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144.初生之犢不懼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好 學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論語·泰伯》1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15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并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孟子·離婁下》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154.學至乎沒而后止。

——《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呂氏春秋·用眾》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161.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進學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162.圣人無常師。

——韓愈《師說》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勸學》16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審 勢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64章173.圣人擇可言而后言,擇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勢解》174.三思而后行。

——《論語·公冶長》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后句)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楚策》180.差若毫厘,謬以千里。——《禮記·經解》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凡事如果能預先充分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182.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只有有遠見的人才能夠在禍患沒有。

4. 古文里關于誠信的名句

德不孤,必有鄰。 ——《論語》

言顧行,行顧言。 ——《禮記》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禮記》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記》

言必行,行必果。 ——《墨子》

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茍》

失信不立。 ——《左傳》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 ——《左傳》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馮夢龍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明·馮夢龍

5. 表示誠信的名句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俗語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中)馮玉祥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 ——(英)毛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諺語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蘇)高爾基

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爾斯泰

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 ——(美)馬克.吐溫

6. 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

1、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2、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艾琳·卡瑟3、民無信不立。

——孔子4、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高爾基5、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塞羅6、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7、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8、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9、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10、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德萊11、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12、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都是長久之策。——約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