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對偶的句子
語文中的對偶
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 a.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平厭相對、不重復用字。如例句曲。寬式對偶對嚴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所謂“相象”,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如《辭海》“對仗”條下注釋曰:“指詩文詞句的對偶。”陜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學辭典》則解釋“對偶”為“修辭方法一種,……詩歌中叫‘對仗’。”如此以“對偶”注“對仗”,用“對仗”釋“對偶”的輾轉解說,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結果是使人誤以為“對偶”與“對仗”是一回事,是一個概念的兩種稱謂。那麼,究竟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1、對仗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2、對偶主要是從結構開工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3、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
2. 對偶的句子有哪些
對偶的句子有:
1、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意思是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微不足道的過錯都予以處罰。出自《諸葛亮傳》。
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意思是青山感到榮幸的是墳里埋著抗金名將岳飛的忠骨,白鐵感到恥辱是墳前跪著的是用它鑄造的秦檜等人的像。《岳墳對聯》。
3、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意思是六國結束,四海統一。蜀山樹木砍光了,阿房宮才建造起來。出自《阿房宮賦》。
“六王畢”與“四海一”相對,都是主謂詞組,“蜀山兀”與“阿房出”相對,也都是主謂詞組,且“六王畢,四海一”與“蜀山兀,阿房出”相對。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意思是登上高處向人們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老遠的人也可以看見;順著風勢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到的人卻覺得很清楚。出自《勸學》。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離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上下聯的意思是相近相關的。“海內”,四海之內,古代指全中國。“比鄰”,近鄰。
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意思是用刀刻東西,刻一陣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出自《勸學》。其中“鍥而舍之”與“鍥而不舍”是反對。
3. “對偶”的表達效果是什麼
1.能夠高度概括所要表達的內容,使之凝煉集中。
2.能夠增強節奏感,使語言整齊、語句勻稱,瑯瑯上口,便于記憶和背誦。3.結構工整嚴謹,給人以結構美;內容上感染力強,增加蘊味和內涵,給人以意境美。
表達效果 編輯 表達效果是指文章的語言,在介紹對象中所產生的影響、作用和心中的想法。具有理想表達效果的言語可以是明白流暢、生動活潑、形象而富于表現力的。
適當的表達效果可以使句子變得生動出彩。表達效果分為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
中文名 表達效果 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效 果 可以使句子變得生動出彩 主要分類 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記敘表達 ▪ 介紹 ▪ 順敘 ▪ 倒敘 ▪ 倒敘作用 ▪ 插敘 ▪ 插敘的類型 ▪ 插敘與補敘 記敘表達編輯 介紹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四種。
順敘 是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后順序來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它是一種最常見、最基本的敘述方法。
其特點是能使文章的層次與生活實際相一致。運用得當,可使文章眉目清楚、條理分明、有頭有尾、結構完整。
對于作者來說,便于把握線索、組織材料;讀者也易于了解所敘的來龍去脈,符合一般讀者的閱讀習慣。然而,順敘記述法的短處在于平鋪直敘,缺少變化。
因此,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突出重點,注意材料的剪裁取舍,不要記成流水賬。二是要多種表達方法結合使用,不可一敘到底。
三是要在敘事中寫人,不能只見事不見人。作用:使事情敘述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中心明確。
倒敘 是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開頭來敘述,然后再按事件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并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
采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
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倒敘作用 采用倒敘的方法,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同時也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中,作者李星華在第一自然段中先寫了父親李大釗的死對自己的感觸很深,再寫了父親死的過程。
這種敘述方法叫做倒敘。采用倒敘應從內容和形式的需要出發;或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或為了結構變化的需要或為了造成懸念,引人入勝,起到特殊的表達效果。
千萬不可為倒敘而倒敘。運用倒敘,非有過渡句或過渡段銜接不可。
當倒敘的部分敘述完畢回到順敘時要交待清楚。否則,會使文章頭緒不清,脈絡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插敘 在記敘的過程中,由于表達的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另一個或幾個與中心事件有關的情節和事件的敘述方式,叫插敘。它是記敘文常用的一種敘述方法。
插敘的作用:(1)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的作用。(2)有時會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脈絡清晰。 (4)結構緊湊,更加完整。
(5)推動情節發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6)突出主題 編輯本段 插敘的方法:(1)作者直接插進來進行敘述、介紹、說明,或通過作品中的人物所見所聞所感和親身經歷來進行插敘。 (2)通過人物的回憶、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動來進行插敘。
插敘的類型 插敘是敘述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作者在敘述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發展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線索,即不依時間順序而插入有關的另一故事片斷或事件,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密,內容更充實。
插敘結束后,再繼續原來的敘述。從內容上看,插敘有下列常見的形式: 追敘 追敘是追憶過去,追憶往事,以幫助讀者弄清事情的原因,或對情節進行追溯性的敘述。
如魯迅的《故鄉》中, “我”和“母親”談到閏土時,插入少年閏土和“我”的友誼片斷,借以表現因過多艱辛、痛苦和精神摧殘,一種壁壘森嚴的等級觀念已注入了閏土的頭腦,摧殘了他的精神,默認了那條橫亙在自己童年伙伴之間不可逾越的界限。不僅使閏土的形象更鮮明,也深化了主題。
補敘 補敘是對情況和事件作某些補充,一般并不發生于原來的情節,僅僅是補充原來敘述的不足,豐富敘述的內容。逆敘 逆敘是指插入的一段敘述是逆行的,即由近及遠,由今及古。
插敘與補敘 插敘與補敘的根本區別在于:插敘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關情況,去掉它并不影響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補敘補入的則是基本事件發展之中的有機環節,去掉它會影響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補敘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敘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4. 對偶的句子怎麼寫
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對稱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 a.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例如: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平厭相對、不重復用字。如例句曲。寬式對偶對嚴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所謂“相象”,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如《辭海》“對仗”條下注釋曰:“指詩文詞句的對偶。”陜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學辭典》則解釋“對偶”為“修辭方法一種,……詩歌中叫‘對仗’。”如此以“對偶”注“對仗”,用“對仗”釋“對偶”的輾轉解說,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結果是使人誤以為“對偶”與“對仗”是一回事,是一個概念的兩種稱謂。那麼,究竟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1、對仗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2、對偶主要是從結構開工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3、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