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寫司馬遷的名言
1.西伯幽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圣發憤之所作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4.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5.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識理義。
6.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7.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8.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9.士為知己者死
10.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11.所以隱忍茍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不識其人視其友。
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2. 司馬遷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
人固有一死,這句話出自司馬遷《報任安書》。整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注釋:
固:固然,雖然,必然的意思.
或:有的人
于:比 相比
泰山:山東泰安的泰山,比喻偉大
鴻毛 :也是鳥的羽毛,比喻渺小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卻像鴻毛一樣輕.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司馬遷從父親的言談話語之中看出參加封禪泰山的大典對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宮刑之后,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親未競之業。他在給好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表達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征。征。
3. 司馬遷的名言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司馬遷名句 ·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 ·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 求學貴于博,求道貴于要”司馬遷 —— 司馬遷語錄 ·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 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 ·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 以權利合者,權盡而交疏.—— 司馬遷語錄 · 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 不知其人,視其友.贊同 1| 評論 2012-3-20 20:15 熱心網友 1、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3.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4.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識理義. 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6.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7.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8.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9.士為知己者死 10.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11.所以隱忍茍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不識其人視其友.贊同 0| 評論 2012-3-20 20:38 熱心網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贊同 0| 評論 2012-3-20 20:41 1415189103 | 一級 1.西伯幽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圣發憤之所作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4.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5.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識理義. 6.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7.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8.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9.士為知己者死 10.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11.所以隱忍茍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不識其人視其友. 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1.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2.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3.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識理義. 4.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5.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9.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10.士為知己者死 11.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12.所以隱忍茍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 司馬遷的名言
司馬遷的名言: 1、不知其人,視其友。
——漢司馬遷《張釋之馮唐列傳》 釋義:如果不了解某個人,只要看看他所結交的朋友便可知一二,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朋友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交友者的思想品德以及為人處世準則。
2、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釋義:得到人們的擁護和支持就興旺,失去人們的擁護和支持就敗亡。
3、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漢司馬遷《史記·鄭世家》 釋義:因為權勢和貨財結交的人,一旦權勢 貨財消失,交情就疏遠了。
指建立在私利基礎上的關系最不可靠。 4、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 釋義:一個人,為了國家、民族的事業,可以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 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 釋義: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天,一鳴便能驚人。后世比喻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驚人的業績。
6、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司馬遷《齊悼惠王世家》 釋義:應當果斷做決定的時候,卻躊躇不決,必然會招致災禍,而受其困擾。
7、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漢司馬遷《鄒陽列傳》 釋義:有些朋友雖然彼此交結多年,但是縱然雙方頭發都已斑白,交情卻仍然淡薄有如新交一般。
有些朋友則不然,彼此可能初次在路上相遇,隔著車窗互相傾談時,就親密得仿佛已經相知許久似的。 8、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漢司馬遷《刺客列傳》 釋義:大丈夫會為了了解自己,賞識自己才華的人,而不惜犧牲生命。女子則為了喜歡自己,愛戀自己的人,而修飾容貌。
5. 司馬遷的名言名句
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智者貴在乘時,時不可失 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無形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不知其人,視其友。
以權利合者,權盡而交疏。 司馬遷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漢·司馬遷 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 (漢)司馬遷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
6. 用一句名言贊美司馬遷
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后世影響巨大。
班固在贊語中說:“自劉向、楊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狀況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說司馬遷“不虛美、不隱惡”,
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毛澤東對司馬遷很佩服,認為“司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昆侖,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
司馬遷就是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不放棄、發憤的精神,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著成了前無古人的輝煌巨著——《史記》!而且這不是書都流傳到現在,可謂是名揚千古,名垂千史啊!
他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認罪;面對威逼,他絲毫不畏懼;面對厄運,永遠不屈服。是什麼使司馬遷忍辱負重,勇敢地與命運抗爭?是堅韌不拔的意志。他正是靠著這樣的信念,才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豪言壯語,才成就了《史記》這樣的鴻篇巨制,才鑄就了流芳百世的輝煌。
===========================================================
你可以隨便選用一句~ 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