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言名句大全

解夢佬 0

1. 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唐 劉禹錫 譯文:這里的山哪怕不高,但是有了仙人在這里,這山就能非常出名。這里的水,哪怕不深,只要有了龍,也會非常靈驗。

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 盧梅坡 譯文: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西漢 司馬遷 譯文:人終究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的其所,體現出了生命的價值,而有的人的死無足輕重,因此意義是不同的。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宋 范仲淹 譯文: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 5、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香。——西漢 劉向 譯文: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進入蘭花香氣屋子,久了會身染香氣,就聞不到蘭花香氣了。

和素質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進入咸魚市場,時間久了就變臭。 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北宋 孫昭遠 譯文: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

2. 有沒有古代名言警句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詩經 衛風 洪奧) 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鋸子切,銼子磋,再慢慢雕琢,最后磨光。 喻做學問還要像玉一樣地切磋琢磨。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小雅 鶴鳴) 它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磨玉石。

指相互借鑒,取長補短。3. 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

(詩經 大雅 云漢) 形容做事謹慎、勤懇4.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經 大序)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 (左傳)車輪外的直木與車相互依靠,唇沒有了,牙齒就感到寒冷。

“輔”指車輪外的直木。(比喻兩者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6.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皮沒有了,毛長在哪里?“傅”通“附”附著,靠近。

(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礎,就不能存在。)7.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8.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國策)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作為后來行事的借鑒。9.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走失了羊,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失誤要后及時補救。

10.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國策)指在一個陷阱的環境里,不要過于與對手爭強好勝,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敵人。

11.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周易)仁慈的人觀察事物,看見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觀察事物,看見的是其“智”的一面。

(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1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天體運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指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13.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謙遜虛心會得到好處。

(告訴人們要謙虛不要自滿。)14.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因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步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15.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為政)一個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麼可以做人。

(做人要守信用。)16.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

17.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為政)罔,迷惘。

殆,危殆。一個人如果只學習不思考消化,則惘然一無所知;一個人如果思考而不知學習,則就更危殆不安了。

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歲時,便立志于學習之上;三十歲時,能立身處世;四十歲時,可以免于迷惑;五十歲時,已經夠領悟天命;六十歲時,就可以順從天命;七十歲時,終于能做到隨心所欲而行,且所為都符合于規矩的境界了。

(論語)19.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子路)說話要講信用,做事要有決斷。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子路)在上位者本身言行正當,即使不發號令,百姓也會跟著行動。他本身言行不正,即使發號施令,百姓不會服從。

21. 名不正,則言不順。(論語 子路)名義不正當,那麼道理也講不通。

2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衛靈公)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必有眼前的憂慮。

23.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衛靈公)君子不單憑言語推薦人,也不單憑人來廢除他的言論。

君子不因某人話說得好而重用他,也不會因為不用某人而廢棄他有益的話。24. 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衛靈公)對小事不忍耐,沒耐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衛靈公)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須先磨好工具。

(本句原意是說明實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先侍奉賢者,結交仁者。現在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利:使……鋒利。

26.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述而)勤奮學習不厭煩,教誨別人不厭倦。

27.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 述而)不到他想弄懂卻怎麼也弄不懂的時候不去啟發他;不到他想說可怎麼也說不清楚的時候不去引導他。

憤:想弄懂而還沒有弄懂的心理狀態,也就是充滿求知欲時的精神飽滿振奮狀 誹:指想用語言表達什麼意思而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言詞的狀態。28.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坦蕩蕩:心胸寬廣、開闊、容忍。

長戚戚:經常憂愁、煩惱的樣子。29.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30.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見到別人好的道德品質,就應該虛心向他學習、看齊,見到別人不好的品德表現,就應該自我反省。

(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31.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里仁》)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3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三軍:軍隊的通稱。

匹夫:夫婦相匹配,分開說則叫匹夫匹婦,所以匹夫指男子漢。3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 名人名言大全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D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E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國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

(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見古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