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佳句以及賞析

解夢佬 0

1. 清明節佳句和欣賞片段

內容:清明豐子愷 清明例行掃墓。

掃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說:“鴉啼雀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又說:“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時,清明掃墓是一件無上的樂事。

人們借佛游春,我們是“借墓游春”。清明三天,我們每天都去上墳。

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楊莊墳”。楊莊墳離鎮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須步行。

老幼都不去,我七八歲就參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擔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蠶豆,不亦樂乎。

到了墳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農家去,借一只桌子和兩只條凳來,于是陳設祭品,依次跪拜。拜過之后,自由玩耍。

有的吃甜麥塌餅,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蠶豆梗來作笛子。蠶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幾個洞,作為笛孔。

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來,裝在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發音竟也悠揚可聽。

可惜這種笛壽命不長。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響了。

祭掃完畢,茂生大伯去還桌子凳子,照例送兩個甜麥塌餅和一串粽子,作為酬謝。然后諸人一同在夕陽中回去。

楊莊墳上只有一株大松樹,臨著一個池塘。父親說這叫做“美人照鏡”。

現在,幾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還在照鏡。閉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墳”。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墳。

墳共有五六處,須用兩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輪流作主。

白天上墳,晚上吃上墳酒。這筆費用由祭田開銷。

祖宗們心計長,恐怕子孫不肖,上不起墳,叫他們變成餓鬼。因此特置幾畝祭田,租給農民。

輪到誰家主持上墳,由誰家收租。雇船辦酒之外,費用總有余裕。

因此大家高興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興,因為可以整天在鄉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飯。

船里燒出來的飯萊,滋味特別好。因為,據老人們說,家里有灶君菩薩,把飯菜的好滋味先嘗了去;而船里沒有灶君菩薩,所以船里燒出來的飯菜滋味特別好。

孩子們還有一件樂事,是搶雞蛋吃。每到一個墳上,除對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還有一只小匾,內設小魚、小肉、雞蛋,酒和香燭,是請土地爺爺吃的,叫做拜墳墓土地。

孩子們中,誰先向墳墓土地叩頭,誰先搶得雞蛋。我難得搶到,覺得這雞蛋的確比平常的好吃。

第三天上“私房墳”。我家的私房墳,又稱為旗桿墳。

去上的就是我們一家人,父母和我們姐弟數人。吃了早中飯,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蕩去。

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掃期間,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來問訊,送我們些春筍。

我們也到這庵里去玩,看見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見天日。我們終年住在那市井塵囂中的低小狹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來到鄉村田野,感覺異常新鮮,心情特別快適,好似遨游五湖四海。

因此我們把清明掃墓當作無上的樂事。清明詩詞佳句欣賞《清明》(宋)王禹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7383835曉窗分與讀書燈。《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閭門即事》(唐)張繼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郊行即事》(宋)程顥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唐)李嶠游客趨梁邸,朝光入楚臺。

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

雄風乘令節,馀吹拂輕灰。清明(宋)高菊澗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墓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阮郎歸》南國春半踏青時(唐)歐陽修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宋)歐陽修清明上已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清明日(唐)李建勛他皆攜酒尋芳去,我獨關門好靜眠。

唯有楊花似相覓,因風時復到床前。湖寺清明夜遣懷(唐)李群玉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凄然。

野云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久向饑寒拋弟妹,每因時節憶團圓。

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劉長卿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君與田蘇即舊。

2.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以及句子的賞析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里過。

在家里,吃 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肴——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范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里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里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

最后,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

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后備箱中的佳肴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

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

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范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

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

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

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肴。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

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3. 清明詩句及賞析

清 明 宋·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①,野田荒冢②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蜇③,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干載知誰是④,滿眼蓬蒿⑤共一丘。【注釋】 ①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開。

②冢:墳墓。 ③蟄:動物冬眠。

④是:對,正確。 ⑤蓬蒿:“茼蒿”的俗稱。

此指雜草。【翻譯】 清明時節,桃李含笑盛開,但野田荒墳卻是一片凄涼,另人哀愁的景象。

春雷驚天動地,驚醒了蟄伏的龍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長得很柔嫩。過去有個齊國人在墳墓前乞求祭品充饑,回家卻向妻妾炫耀,說富人請他喝酒。

與此相反,晉國志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干載,賢愚混雜,誰是誰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長滿野草的荒墳中。

【賞析】 詩人由清明的美麗景色想到死者,從死又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里,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寧可隱居山中。

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

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這首詩是作者觸景生情之作,用對比的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雖然詩人看到的是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 死亡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于字里行間。

這些情感與詩人一生政治的坎坷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

4. 清明節詩詞欣賞

清明節的詩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238653233。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5. 杜牧的《清明》古詩賞析

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注釋1. 斷魂:形容凄迷哀傷的心情。

2. 借問:請問。3. 遙指:遠遠地指著。

賞析 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征,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 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

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寫出了“潑火雨”的特征(清明前兩天是寒日節,舊俗要禁火三天,這時候下雨稱為“潑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斷魂”寫行路人的心境。

“斷魂”,指內心十分凄迷哀傷而并不外露的感情。這位行人為何“欲斷魂”呢?因為清明在我國古代是個大節日,照例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游春。

現在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境就更加凄迷紛亂了。 如何排遣愁緒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散心中的愁緒。

于是他問路了:“借問酒家何處有?”問誰,沒有點明。末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說明上句問的對象。

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標幟)。詩到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找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想象。

由于這首詩的廣泛流傳,“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號。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

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

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

“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

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

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

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6. (《清明》豐子愷)內容,情感,賞析句子

內容:

清明

豐子愷

清明例行掃墓。掃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說:“鴉啼雀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又說:“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時,清明掃墓是一件無上的樂事。人們借佛游春,我們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們每天都去上墳。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楊莊墳”。楊莊墳離鎮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須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歲就參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擔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蠶豆,不亦樂乎。到了墳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農家去,借一只桌子和兩只條凳來,于是陳設祭品,依次跪拜。拜過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麥塌餅,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蠶豆梗來作笛子。蠶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幾個洞,作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來,裝在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發音竟也悠揚可聽。可惜這種笛壽命不長。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響了。祭掃完畢,茂生大伯去還桌子凳子,照例送兩個甜麥塌餅和一串粽子,作為酬謝。然后諸人一同在夕陽中回去。楊莊墳上只有一株大松樹,臨著一個池塘。父親說這叫做“美人照鏡”。現在,幾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還在照鏡。閉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墳”。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墳。墳共有五六處,須用兩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輪流作主。白天上墳,晚上吃上墳酒。這筆費用由祭田開銷。祖宗們心計長,恐怕子孫不肖,上不起墳,叫他們變成餓鬼。因此特置幾畝祭田,租給農民。輪到誰家主持上墳,由誰家收租。雇船辦酒之外,費用總有余裕。因此大家高興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興,因為可以整天在鄉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飯。船里燒出來的飯萊,滋味特別好。因為,據老人們說,家里有灶君菩薩,把飯菜的好滋味先嘗了去;而船里沒有灶君菩薩,所以船里燒出來的飯菜滋味特別好。孩子們還有一件樂事,是搶雞蛋吃。每到一個墳上,除對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還有一只小匾,內設小魚、小肉、雞蛋,酒和香燭,是請土地爺爺吃的,叫做拜墳墓土地。孩子們中,誰先向墳墓土地叩頭,誰先搶得雞蛋。我難得搶到,覺得這雞蛋的確比平常的好吃。

第三天上“私房墳”。我家的私房墳,又稱為旗桿墳。去上的就是我們一家人,父母和我們姐弟數人。吃了早中飯,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蕩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掃期間,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來問訊,送我們些春筍。我們也到這庵里去玩,看見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見天日。我們終年住在那市井塵囂中的低小狹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來到鄉村田野,感覺異常新鮮,心情特別快適,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們把清明掃墓當作無上的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