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粽子的詩句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唐杜甫《端午日賜衣》
3:靈均死波后,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十五夜》
6: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宋楊無咎《齊天樂端午》
7: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8: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上元竹枝詞》
9: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宋蘇軾《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10: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11: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殷堯潘《端午日》
12: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13: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向時癡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懷舊》
14: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
15: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上元夜》
16: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正月十五夜》
17: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京都元夕》
18: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19: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宋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20: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唐劉禹錫《競渡曲》
21: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宋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22:高詠楚辭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文章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出自,轉載請保留此鏈接。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陳與義《臨江仙》
23: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十五夜觀燈》
24: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5: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6: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27: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宋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28:淡妝濃抹,西湖人面兩奇絕。菖蒲角黍家家節。水戲魚龍,十里畫簾揭。凌波無限生塵襪,冰肌瑩徹香羅雪。游船且莫催歸楫,遮莫黃昏,天外有新月。——宋趙長卿《醉落魄重午》
29: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汴京元夕》
30: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宋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31: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宋蘇軾《浣溪沙端午》下闋
32: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描寫粽子的詩句 35句好詞好句。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宋蘇軾《屈原塔》
33: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派悅
——宋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34: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歐陽修《魚家傲》
35: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釵頭雙荔枝。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相思十二時。——宋李石《長相思重午》
2. 誰寫過有關粽子的詩句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