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中思索人生的句子是

解夢佬 0

1. 《定風波》表達詞人寵辱不驚,飽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什麼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歸去之后,看剛才刮風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麼雨,哪里有什麼晴。

所謂風雨,所謂晴,不過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作者在這里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哲理,歸去之后(可理解心靈的皈依),心靈進入了寧靜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風雨或陽光,哪有什麼區別呢?都微不足道。

他在此勸人既不要因風雨而擔驚受怕,也不要因陽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處之。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

“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一種寵辱不驚、勝敗兩忘、曠達瀟灑的境界,是一種“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是一種回歸自然,天人合一,寧靜超然的大徹大悟。

2. 蘇軾《定風波》中的名句

我認為名句應該算是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莫聽竹林穿葉聲,

何妨徐行且沉吟。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來時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里說的是自己心中無限的感慨。人生的風雨,官場仕途的黑暗,讓人感覺人世間的無常。但是蘇軾的心態是坦然的,誰怕?一蓑煙雨便笑看風云了。

后面描寫的是作者在一陣微冷的早春寒風吹來后,看見山頭的陽光斜照著,給酒醒后的他帶來了一陣暖意。回頭看看自己走過來的路,一片蕭瑟,迷惘處,仿佛不知不覺中就這樣的在風雨中過來了。感悟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正是如此嗎?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正是蘇軾情景交融的人生感悟,這種豁達該是我們學習的,無論如何,走到今天的蘇軾都已經不再介懷,對待大自然的變化,正如他對人生的心態一樣的,既無風雨也無晴。 什麼都不再對他造成傷害。

3. 定風波中的哲理

從《定風波》看蘇軾的人生態度

很是喜歡唐宋時期的詩人,蘇軾是其中之一。其詩詞豪邁豁達,飄逸可喜,教人以欣賞之情來看世界,對世界的不完美處能寬容。讀其作品,使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境界大為開朗可以登高望遠,飄灑自如,日常的煩惱得失都不再縈繞心頭。

對于自然的晴天與雨天,人生的順境與逆境,我們大多喜好晴天與順境,而在蘇軾的眼里,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是“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這是一種“達者”的境界,而他的以下這首〈定風波〉,是最能表達這一境界的佳作。

莫聽竹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前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蘇軾在被貶到黃州時所作,寫的是在沙湖道中遇雨。詩人表面上寫遇雨時不必慌張,“何妨吟嘯且徐行”但實際是表達一種面對人間拂逆事的哲學態度。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而只顧吟嘯徐行,不久自會雨過天晴。那時候什麼風雨,什麼暖和也都煙消云散。何況雨有雨的可以欣賞之處,何必慌慌,逃避不迭呢?

用這樣的態度面對人生,會覺得“成古欣然,敗亦可喜”。在較高的觀點來看,世間本無所謂成與敗。世間事之所以被人認為有當喜當怒當避當趨,多是由觀念所造成。實際上這邊有所得,那邊必有所失;這邊有所失,那邊必有所得。萬事皆有得失的兩面。正如莊子的“唯達者知其通為一”的道理。

正因為蘇軾豁達豪放,能夠因任自然,不以表面的成敗為喜憂,超然于世俗之外,所以他雖屢遭貶謫,但每到一處,都能欣賞到別人未曾欣賞之美,欣賞之余把自己的感悟寫成了不朽的詩文。別人認為失敗的逆境,他卻能借此暢游各地,留名嶺外,至今各地還留有他不少遺跡。

我想,像蘇軾一樣的許許多多古代詩人,他們之所以不朽,是因為他們偉大之中含平凡,平凡之中見偉大。就如他們的詩詞,文字是何等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深刻的哲理就蘊涵在這些淺易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