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愁像什麼 比喻句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正如鄉愁這首詩一樣的含有情意。
郵票是一種意象,詩中的船票、郵票、墳墓等都是意象,都寄予了思鄉情懷。 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關之思。
表現鄉愁的詩: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種意象前修飾的詞如下: 形容詞——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 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 數量詞——一枚、一張、一方、一灣 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這些詞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微小、簡單、切實、容易逾越。 在詩中都反映出被海峽分割的思念家鄉的情誼,從小到大,隨著詩人的成長,指代鄉愁的事物不斷變化,但,實質都是對土地、對大陸、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無法忘懷的感情。
2. 鄉愁全詩采用了什麼(三個)的修辭手法
鄉愁全詩采用了排比、比喻、對偶三個的修辭手法
《鄉愁》是一首非常有內涵的詩.
從詩的格式而言,明顯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借用排比加強語勢和表現力,
使那濃濃的鄉愁流溢至每位讀者的心中.
鄉愁的不同形態,明顯是一種移情,
將對家人,對母親,對祖國大陸的感情轉移但郵票,
船票,墳墓和淺淺的海峽。
前兩者是聯系彼此感情的物,而后兩者則是隔斷彼此的物,
在作者心中思念是無法被現實的距離,生死的距離和統治政府的不同所阻隔。
如果說比喻,則是最后一句中的祖國大陸比做母親。
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托在給家人的書信里,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于是將鄉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后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于是作者就將愁緒比喻為墳墓;現在,由于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臺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大同的強烈望。
此外還有對偶。
3. 鄉愁的仿寫3句
鄉愁是
老屋門前的小河
輕淌著
兒時不盡的歡樂
鄉愁是
庭樹秋葉的飛落
一池秋水
映著殘荷身影的零落
鄉愁是
一燈如豆的冬夜
母親的慈愛
落在棉衣細細的針腳
鄉愁是
離家遠行的日子
無奈的父親
看我遠去
永遠的駐足
鄉愁是
君問歸期未有期
游子心頭
永遠疼痛的觸足
4. 把鄉愁比喻成水詩句
鄉 愁余光中小時候 后來啊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這頭 我/在外頭母親/在那頭 母親/在里頭長大后 而現在鄉愁/是—張/窄窄的/船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大陸/在那頭鄉愁海里浪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小時候讀靜夜思,只感覺它朗朗上口,由于與故鄉沒有距離,加上少年不知愁滋味,也只能僅僅從字面上理解它的含義。異鄉漂泊多年之后,才逐漸領悟詩中隱含的濃郁鄉愁。
鄉愁,是游子對故園的思念,是游子對故人的離愁。這種思念、這種離愁在夜闌人靜、孤獨寂寞的時候尤為清晰和真切。
每當明月升起的時候,我深深地懷念親愛的故鄉,愿天上的明月隔著千里傳遞我對故鄉的思念。月亮也就因了離愁因了思念而被注入人類深沉的情感,月圓的時候思念也圓,月缺的時候思念也缺。
那一輪皎潔的月啊,化作一行行深情的詩、一首首動人的曲,寄托人們那無限的鄉愁!當自己在青藏高原看見天邊動人心魄的月,便真正明了,月是故鄉明,分明只是鄉愁給故鄉明月賦予的魅力。在余光中眼里,鄉愁是一枚枚飽含時代特征的郵票,是一封封散發著溫馨的信箋。
在我心里,鄉愁還是一首皎潔的詩 — 一首沐浴月亮的清輝,掛著思念的淚,在心底低聲吟誦的小詩。故園16年的青蔥歲月與異鄉20多年的漂泊里程,凝聚成綿長濃郁的鄉愁。
四處漂泊的我,仿佛就是天上飄飛的風箏,那根無形而又堅韌的絲線就是根植在心底的鄉愁,握住這根絲線的,是母親那布滿老繭的手和故鄉那連綿起伏的山巒。鄉愁就像陳年美酒,離鄉的年歲越久遠,鄉愁的滋味就越純濃。
年輕時代,離家的時候幾乎沒有依依不舍情,還以為自己情感淡漠、沒心沒肺。時光荏苒,尤其是為人母之后,對故鄉的思念、對親人的離愁就總是在他鄉的季節變換、風霜雨雪、清風朗月的牽引下繞滿心房。
多少個月華如銀清風吹拂的夜晚,不論自己身處白雪飄飄的北國還是花香四季的南方,總會遙望天邊的明月,懷念亦幻亦真、如夢如煙的故鄉。我知道母親一定也和我一樣,思念著遠方的女兒,那明月分明就像母親殷殷的眼神;故鄉山谷里的野百合一定也在牽掛異鄉的游子,那清風中分明夾帶著百合的清香和微笑。
鄉愁如夢如歌。夜深人靜的時候,純濃的鄉愁時常化作一簾馨香的夢,在夢里,我插上了翅膀,飛回了久別的小山城,山青青,水漣漣,炊煙裊裊入畫廊,捧一口清溪水,甜透了心房……如今,離開故鄉開滿杜鵑花的山那麼久遠,但山上的花草樹木,山腳下清清的溪水構成一幅和諧自然的風景畫,總是那麼真切地展現在我眼前。
鄉愁在游子的心底扎了根發了芽長成了參天大樹……不老的鄉愁啊,一篇小文又豈能道得清、寫得完?揮揮手轉身遠走不去看親人淚流微風吹動裊裊炊煙把鄉愁布滿心間遙望窗外的蔚藍已幻化成淡淡的遠山多雨的黃昏街頭哆嗦成一只淋濕的小鳥夜晚銀月高掛是否從家鄉的山頭爬到游子的身邊如親人殷切的祁盼心已飄回故鄉身幻化成樹樁鄉愁則是年輪一圈又一圈。
.終日奔波,客居異鄉,已多年之久,兒時似乎急切渴望出走,也許那時的家不是太憂愁,只記的那呂家的包子,老悶的粥,至今頗有回味。
記的在外多年,畫了很多的家鄉的小道,每次似乎不是畫畫卻只是為解那淡淡的鄉愁,畫多了家就近了,心也清了,像是少有的一種空靈,每次和朋友聊起故鄉,都無型之中多了幾絲懷舊,也許這就是戀鄉情節,可似乎每個人都要極力掩飾這種哀愁,似乎是為了證明自己在他鄉的堅強和那謹留的思鄉,。
大約是在暑假吧,也是偶然的一天自己想往日一樣一人在畫室畫畫,照舊一杯苦丁,一首佛曲,畫著平靜的畫,畫著畫這,我突然在想也許把它畫完之后,它就會和其他的畫一樣,被一個陌生人買走,他也許會把它帶到一個我再也看不到的地方,也許那里會是空蕩蕩。
看這自己的工作室,一個空空的大倉庫,也許此時我也是空空的,遠處長江上的汽笛還在響,我卻很想問他們你們從那里來,又要到那離去那。
朋友的腳步聲打破我的思考,是小山,我的一個畫友,一個像詩人一樣的朋友,畫的很好,很完美,我沒招呼他,之倒了杯苦丁給他,他和我一樣對茶有著鐘愛,我們沒說話只是看著我的畫默默的喝著茶,這是我們一慣的做法,他突然站了起來說他要回家,然后就徑直離去,快到門口是回頭對我說‘你好像幾年沒回家了把’。
就頭也不回的離去了我猛然一楞,是在說我嗎,是啊我確實好幾年沒回去了,手中剛拿起的畫也自己滑落了,我近視發瘋般的跑了出去,去那,我在想,應該是回家把,我到了漢中門,售票員溫和的問我去那,我近乎本能的用了多年未說的豐縣話說豐縣,當時自己都一楞,我真的要回家了。
在家呆了十幾天就回來了去了所有我兒時去的地方,臨走只時朋友送我,在上車時朋友突然說你怎摸留淚了,我似乎說也許是進了沙子把,可感覺告訴我沒風,車已遠去,淚不由自主的掉下來,我始終不明白為何這次走比兒時的離去要傷感那,后來一個朋友說也許是人大了奔泊累了把此時已是十月十八日晚快近黎明,我還在畫著安靜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