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石油工人堅韌品格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麻煩誰給寫一片篇描寫石油工人的文章,謝謝了

寫一篇描寫石油工人的文章:

歌頌石油人的詩歌青春,生命,石油人

音樂家把青春譜成曲

乞求它可以延綿不止

文學家把生命作成詩

希望它能夠美好如意

如果青春的蓬勃朝氣是那清新的綠色

生命的熱烈奔放是那一抹紅色

我們石油人就是紅與綠的追尋者。

昔日充滿生機的黃土高原逐漸褪去它的綠色,眼前這片古老的土地已經流露出絲絲秋意。轉眼之間,告別美好的校園來到中曼7隊已經一百多天了。曾經因為工作環境而失落過;因為對工作每個環節的好奇而無知過;也因為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差距而迷茫過、恐懼過……

我很清楚作為一名石油工人,常年奔波在外,對親友的關懷只能通過電話和短信傳送。工作閑暇之時,我會經常按出一些熟悉的文字問問母親的生活情況,她也總會問我工作累不累,跟我講長大了要照顧好自己。我想在母親眼里,我始終是個長不大的孩子,但在工作中即使每天都在進步,也無法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效果。到目前為止,自己所掌握的別人也能做,自己沒有掌握的技能別人同樣也能出色地完成。這使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我知道自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成長。一個人躺在床上休息之時,我會經常回想一天的工作,但似乎每天都在重復著昨天,單調而枯燥,有時讓我厭煩。直到2014年8月8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井涌讓我感到一下子成熟了許多。三個日夜超負荷的壓井作業,讓人身心俱疲,卻感到一種幸福。我找到了自己在中曼7隊這個小集體的價值,同時也體會到了中曼鉆井人對工程品質執著的追求和敢打硬仗的鐵人作風。

也許每個人的成長都會經歷一段茫然和不知所措,但這并不是無知和幼稚,而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誠如鮮紅的蜜桔,也要經歷一段青黃與酸澀一樣,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承認并勇敢接受的事實。痛苦只不過是成長中的調味劑,快樂才是永恒的本質。在中曼7隊這個集體里,雖然沒有血緣之間的親情,但也有著勝似親人的關愛;雖然沒有城市的喧囂,卻到處洋溢著大自然的天籟;雖然沒有生活的多姿多彩,但一樣有生命價值的崇高體現。

如今曾經有過的失落、迷茫、痛苦都隨風而逝,我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成長。我堅信我會慢慢熟悉一切,逐漸成長,最終與自己的夢想相擁。

2. 描寫建筑工人高尚品質的句子

1. 偶爾在公用電話亭里,我看到他們在用很高的聲音親切地呼喊著家人,一句句的問候,是他們對家人的想念,一段段工地生活的愉快述說,是他們希望家人放心,用過分的擔心他們在外的工作。

2. 如果沒有他們一年到頭風雨無阻的辛勤工作,哪來今天漂亮、壯觀的高樓大廈,他們不應遭到鄙視,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是我們建筑工地上最可愛的人。

3. 雖然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沒有高等的文化學歷,但他們同樣有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

4. 當我們所工作、生活的這座城市溫度突破四十度高溫的情況下、當我們坐在空調間里喝著純凈水或飲料也有出汗感覺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想一想那些依然堅持在高空中作業的建筑工人們是怎樣工作著的!

5. 當我們真正去接近那些建筑工人的生活的時候,就會驚奇地發現他們在如此炎熱的工作環境下表現出來的卻不是浮躁不安,而是豁達樂觀!

6.我敬佩建筑工人們,他們是那麼服從需要,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去哪兒,他們對工作是那麼負責,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工地上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7.他們的杰作令世人贊嘆不已。這城市里一磚一瓦,這城市里一草一木,都承載著你們在烈日下的每一滴汗水。

8.是你們每天迎接第一縷晨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論三伏酷暑還是數九嚴寒,無論是風雨交加還是漫天飛雪,始終戰斗在環境衛生工作第一線!

9. 在樓外高樓,在亭外長亭,讓我們手挽手,肩并肩,豪情萬丈,血氣方剛的唱一首大江東去,把全世界勞動者的心愿送給遠方,送給明天。讓我們為明天喝彩,為五月高歌,為勞動者擊掌!

10. 偶爾電話這頭只有了他們的應答聲,我想這是他們在細心地傾聽著家人描述家中的生活,我想這也許是家人在告訴他們家中一切都很好,讓他們在外安心的工作。

11. 偶爾在公用電話亭里,我看到他們在用很高的聲音親切地呼喊著家人,一句句的問候,是他們對家人的想念,一段段工地生活的愉快述說,是他們希望家人放心,不用過分的擔心他們在外的工作。

12. 偶爾我抬頭仰望,數十米高的腳手架上,他們的身影仿佛在半空中飛舞,只能隱約看到五顏六色的安全帽在躍動。這是他們在辛勤地工作。每一處的施工現場都能看到他們埋頭苦干的身影,這是他們對工作的盡職,對建筑事業的熱愛。

13. 鋼花的四濺、機床的轟鳴、高樓大廈上看不到原始的印記,工人,您用那堅實的臂膀拖起我們的生活。您用那扎實的工作方便了我們的便利。

14. 當你走進飯店、走進商店、走進繁華的商業區,你可知道服務的辛苦,站了一天的腿還是那樣站立。

15. 當你走進學校,你可看見知識的閃光,你可聽到書與人的交流,你可聞到老師的汗水,知識變的勞動更加的偉大無比。

3. 有關油品質的句子

結16:9 那時我用水洗你,洗凈你身上的血,又用油抹你。

結16:13 這樣,你就有金銀的妝飾,穿的是細麻衣和絲綢,并繡花衣;吃的是細面、蜂蜜,并油。你也極其美貌,發達到王后的尊榮。

太13:15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里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太25:3 愚拙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

太25:4 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里。

來1:9 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上帝,就是你的上帝,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

雅5:14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

啟6:6 我聽見在四活物中似乎有聲音說:“一錢銀子買一升麥子,一錢銀子買三升大麥;油和酒不可糟蹋。”

4. 描寫人物堅韌等品質的文章

1955年 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

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

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著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于腿的記憶。

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她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麼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得了什麼病,竟然這樣可怕?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非常難治。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 6 塊,最后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臥在床上。

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著伙伴們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上學校,終于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可是因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 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

在這個特殊的學校里,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撐著身體,抄書。

沒有人催問。沒有人檢查督促。

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的競爭,全靠著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學課本學完了。

但是很難哪,得走不少彎路,多耗費很多時間。一道算術題,她做 12遍,得出的竟是12個答案!她本來就不喜歡算術,得啦,丟開不學算了!可是不行,硬著頭皮也得學會它。

第 13次終于算對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悅也是加倍的呀。

于是,她的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的意志,還有思維能力,便隨著知識一起增長起來了。 1970年 4月,張海迪跟著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親張坦夫、母親畢江嬌,坐著一輛大卡車,來到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

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非常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

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

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書上寫著怎麼樣進針,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蘿卜上。

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后,就在自己身上(進針),我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有人問我說,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我說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針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要知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曾有醫生囑咐過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瘡,我會因為感染而死去。

我給別人當醫生,我也給自己當醫生。15歲在農村的時候,我生了褥瘡,晚上點著小油燈,對著鏡子,我把自己身上潰爛的肉剪掉——所以,現在最怕聽的就是剪刀的聲音。”

當年,張海迪作為一名待業青年,也曾有過自卑感。“1年多的時間里,我四處報名,八方寫信,常常在招工單位的門口一待就是半天。

我真想能為社會做點事,可就是沒有一個單位要我。在別人眼里,我是一個廢人。”

于是,當年,張海迪想到過自殺。 1974年 7月 14日,張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東西,寫好遺書,說自己不愿做沸騰生活的旁觀者,然后一次性吃了 30 片冬眠靈,又給自己打了6支冬眠靈。

在靜靜地躺在那兒等待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張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樓村的鄉親們,真舍不得離開他們;又想到了保爾在海淀公園自殺的情景,他也絕望過,但最終還是戰勝了懦弱和病殘,成了生活的強者。想到這些,張海迪掙扎著爬起來。

可藥物起作用了,爬不起來了。于是,她拼命地喊:“快來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經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終于蘇醒過來。

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醫生護士,她慚愧極了,對大家說:“我錯了,從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后,曾有記者問張海迪:如果你能擁有第二次生命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麼?張海迪說:“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會實現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當一個醫生,這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我 15歲時就自學醫術給鄉親們治病,但沒有機會真正穿上白大褂當一名白衣天使。” 后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

5. 作文石油工人的兒子

赴一場靈魂的約會一個石油人寫給兒子的信親愛的兒子:爸爸也曾倚馬千言,可給你寫信,卻一時不知從何下筆,仿佛筆有千斤重。

不知不覺,你生命的樹干上已經悄然生出了一圈淺淺的年輪,你就像一株小樹苗在全家人的悉心呵護下茁壯成長。這段時間,爸爸每次看到比你更幼小的孩子,都不禁會對生命的奇妙和時光的易逝發出慨嘆——原來我的兒子也是從這麼一點點長起來的,仿佛倏忽之間,爸爸媽媽還沒來得及記住襁褓中你肉嘟嘟的小模樣,你便悄無聲息地長大了。

一年多來,差不多每隔兩天就會有這樣一個夜晚,當你嗷嗷待哺或尋求慰藉時,媽媽卻不在身邊。原來,你的媽媽正在平凡的調度崗位上投身于西南油氣管網這個承載著國計民生的寬廣舞臺之中,為蘭成渝、蘭鄭長、蘭成三條浩浩油龍奉獻著無悔的青春。

那一刻你會害怕,會無助,但相信將來你一定會明白和理解的,你會欣喜、會驕傲,因為你的媽媽、爸爸作為光榮的西南管道人曾經為之奮斗堅守過!( 文章閱讀網: )《愛你就像愛生命》,王小波、李銀河的書信集,無與倫比的文字,等你長大后送給你。一個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愛一個人如愛生命,這不能不說是對被愛之人最極致的愛戀。

愛自己的孩子就像愛生命,這是包括爸爸媽媽在內,普天之下的父母最真摯、最無私的共識。“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這是海子在《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中的詩句,相信這詩句詮釋了天使降臨人世的那一刻每個爸爸激動的心情。你出生時,這詩句一遍遍縈繞在爸爸的腦海,不由自主,揮之不去。

把你和媽媽安頓好,爸爸便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機,編輯短信,將“那幸福的閃電”告知了所有親朋好友。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在《寶貝,寶貝》中寫道:“父母和孩子的聯系,在生物的意義上是血緣,在宗教的意義上是靈魂的約會。

在超越時空的那個世界里,這一個男人、這一個女人、這一個孩子原本都是靈魂,無所謂夫妻和親子,卻仿佛一直在相互尋找,相約了來到這個時空的世界,在一個短暫的時間里組成了一個親密的家,然后又將必不可免地彼此失散。” 每次讀及這段,爸爸的心中都會驀地充滿敬畏、感動和憂傷,進而倍感親情的珍貴。

親愛的兒子,雖然你的屬相是寓意頗好的“馬”,但爸爸媽媽并不強求你未來過上“馬到成功”的生活,只希望你能夠從小養成一些讓自己受益終身的好習慣、好品質:一是希望你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毛主席說過: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健康是人生之基,練就強健的體格,擁有旺盛的精力,有助于你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更好地迎接挑戰、搏擊風浪、克服困難。同時,體育鍛煉也有助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一個堅持體育鍛煉的人,也一定是意志堅定、嚴格自律、熱愛生活的人。

二是希望你養成堅韌不拔的品質。爸爸敬佩的劉亞洲將軍曾對他的兒子說:“孩子,一定要堅持,越堅持不住越要堅持。

黎明前最黑暗,勝利前最絕望,成功前最渺茫。”這句話爸爸記了十七年,已經成了人生信條。

人生如河,前方總會有你想不到的風浪,激流,險灘,暗礁……但,只要你夠自信,夠堅強,夠勤勉,就沒有渡不過的河,沒有邁不過的坎兒,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三是希望你養成持之以恒的品質。

做事貴在堅持不懈,一個人如果能夠長期堅持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和提升素質修養的事,比如健身、比如閱讀,比如鉆研某項技藝,比如培養正當愛好,那麼當這個人步入一定的人生階段時,他定會感到收獲匪淺并感謝自己曾經的堅持。四是希望你養成多讀書、多見聞的習慣。

著名音樂人高曉松說過:“讀萬卷書才能看得清皓月繁星,行萬里路才能回得到內心深處。”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讀書越多,才能站得越高,站得越高,才能看得越遠,相信你一定能從浩瀚的書海中找到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一個人只有見得多,才會識得廣,才會閱歷豐富,才會眼界開闊,才會對社會、對人生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生命也更多姿多彩,更有意義和趣味。

五是希望你養成記錄生活的習慣。將來你會慢慢體會到,一個認真記錄生活的人,生活的時候是更用心、更敏銳、更有自己的眼光的,他從生活中獲取得更多,更是生活的主人。

我最親愛的兒子,你帶著歡樂,載著夢想,懷揣著爸爸媽媽以及所有關心你愛護你的親人的希望和期盼。前方廣闊的人生畫卷正在等待著你自己用七彩畫筆去描繪,愿正直、智慧、善良伴你左右。

爸爸媽媽將永遠愛護你,支持你!我最親愛的兒子,這個世界很大,也很精彩,紛繁的社會與現實都需要你親自去體味、去感受、去應對。無論世間有多復雜,你要相信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要相信公正會善待每一個善良的人,要相信付出一定有回報,要相信品質遠比財富更重要,要相信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相信“原則”不是虛無縹緲的一根線,要相信“輕松”和“沉重”是現實中的孿生兄弟,要相信“傳統”絕不是大人嘴里的說教。

珍惜每一刻幸福的相伴,難忘每一步成長的艱辛。

親愛的兒子,此時此刻,萬語千言都化作一句最真摯的祝福,愿你一生一世被愛包圍,平安、健康、快樂成長每一天!永遠愛你的爸爸。

6. 石油工人范介民的事跡和簡介

作方法

1、借物喻人,情感真摯

本文的題目是“駱駝賦”,主人公卻是駝工范介民,這個18歲的年輕人,充滿了對自然界中生命物質的熱愛,為了搶救國家的公共財產,他義無反顧、英勇獻身。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反復描繪了駱駝的倒下、站起來、再倒下的情景:“駱駝猝然倒地,它張著大嘴,仰天長嘯……”“隊伍行進不足十米遠時,那峰駱駝竟頑強地支撐起前蹄,毅然站立起來,邁著沉重的駝步,蹣跚地追趕著隊伍……”這里極力描寫駱駝的堅韌與頑強,其實是為后文抒發對駝工范介民及全體石油工人的贊頌之情作鋪墊。作者借贊美駱駝的堅韌頑強,歌頌了駝工范介民以及和范介民一樣勤奮工作、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我國第一代石油工人。正是這群普通的勞動者,為了解除國家石油危機,不畏艱辛,執著熱情,用自己的雙手,乃至鮮血和生命為我們的祖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

2、細節描寫,形象感人

本文作者沒有細致地刻畫人物的外貌和語言,而是通過感人的細節展示人物的美好心靈。當這峰駱駝“猝然倒地,它張著大嘴,仰天長嘯”時,駝工向隊長“苦苦哀求”,當駱駝“頑強地支撐起前蹄,毅然站立起來,邁著沉重的駝步,蹣跚地追趕著隊伍……”時,他“跪倒在地”、“緊緊地抱著隊長的雙腿”“失聲大哭”,從這些寫實的細節中,我們充分感受到駝工那金子般的善良的心,為他對駱駝的強烈愛心而感動。最令人震撼的是第20段寫駝工犧牲時的一個細節:在他的上衣兜里,“只有五元人民幣,這錢是他第一個月留下的工資,準備寄給河北老家雙目失明的老母親”。通過作者的敘述,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了他是河北人氏,不是知道他是一個極其孝順的人,更不是知道了他家還有一個雙目失明的老母親,而是我們知道了,做出如此撼動人心之事的主人公,原來是一個家境貧寒、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人物”!

3、環境描寫,烘托人物

本文的環境描寫雖然著墨不多,但緊扣主題,烘托了人物的心靈。“1954年,當第一支石油勘探隊踏入這浩瀚的‘生命禁區’時,運載物資、陪伴他們前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駱駝”,這句話不僅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和自然環境,也暗示了故事的結局。“遠處綿延起伏的阿爾金山”,“那被風沙撕裂的道道褶皺”,“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沙礫,只有沙礫……”等自然環境的描寫,不僅烘托了石油勘探隊所面臨的困境,為隊長下令舍棄駱駝的決定和范介民冒死尋找駱駝的舉動作了鋪墊,促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表現了主人公義無反顧、英勇獻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