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記憶模糊的詞
惝恍迷離 惝恍:也作:“惝況”,失意的樣子。迷離: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倒三顛四 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顛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場,瞞上不瞞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來,揀上色的與他兩套。”
顛顛倒倒 ①指神思迷糊錯亂。②指事情不順或言行無條理,不可置信。
出處:《朱子全書》卷六:“向時有一截學者貪多務得,要讀《周禮》、諸史、本朝典故,一向盡要理會,得許多沒緊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顛顛倒倒,沒頓放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彼此夙緣,顛顛倒倒,皆非偶然也。”
胡里胡涂 形容不明事理或對事物的認識模糊。
出處:魯迅《偽自由書·新藥》:“不過對于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癥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糊里糊涂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
昏昏沉沉 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樣子。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
昏頭搭腦 形容頭腦昏沉,糊里糊涂。
出處: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一回:“一個新年里,弄得昏頭搭腦,沒些清楚。”
昏頭打腦 形容頭腦昏沉,糊里糊涂。同“昏頭搭腦”。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九:“祥子幾乎沒有力量邁出大門坎去。昏頭打腦的,腳還在門坎內,借著街上的燈光,已看見了劉姑娘。”
渾渾沌沌 混雜、不分明的樣子,也指糊涂無知的樣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出處:先秦·孫武《孫子·勢》:“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渾渾噩噩 渾渾:深厚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原意是渾厚而嚴正。現形容糊里糊涂,愚昧無知。
出處: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魂不守舍 舍:住宅,比喻人的軀殼。靈魂離開了軀殼。指人之將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出處:《三國志·管輅傳》裴松之注引《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魂不守宅 指人之將死。也形容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混混沌沌 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穡艱難,混混沌沌的過日子。”
2. 想要豐富腦子里的語句
有些能力可以速成,比如去健身房鍛煉三個月就可以練出肌肉。但是內涵,不僅僅需要看的書多,懂的東西多,有時候需要用心去反省,去思考。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件事你經歷過了,但是你沒有很好的反思,下次再碰到,你處理的方式方法就不會有多大的長進。而如果你把它當做一件大事,當做一次教訓,你花了時間去思考,那麼下次你再看待類似事件的時候就不會莽撞,因為你告訴你自己,這件事我知道的,我經歷過的,我肯定會比別人沒經歷過的處理的好,然后你就會認真的去對待。
我說了這麼多,你也許覺得我說的沒用。我知道你是想問有什麼方法能讓你的詞藻變的華麗,讓你能說會道,讓你出口成章,但是朋友,搞文學的有句話:做文如做人;經商的有句話:商道即人道;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不管做什麼都要回歸到做人上來?因為只有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才能做好一切!!
不管面對什麼情況,不管做什麼事,虔誠一些,不要狂妄,更不要自卑,多看多想多聽,如果你覺得你不行,就不要急著表現,看看那些行的人怎麼做,多跟那些有內涵的接觸接觸,少個那些沒素質的人一起混,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你會改變,這種改變也許不會讓你出口成章,但是會讓每個人覺得你很成熟!
這就足夠了!
3. 形容大腦門的句子
滿子四歲,剃個光葫蘆,天靈蓋上留著個木梳背兒,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曬得全身上下就像剛從煙囪里爬出來一樣。
她大概叫瑯瑯,穿一件紅底白點小罩衣,凸額頭,塌鼻梁,一頭頂柔軟的卷發,總是不聲不響,像個沉靜的小哲學家。
她笑了,圓圓的臉就像一盤盛開的金葵花。
玲玲不到兩歲,胖墩墩的。紅撲撲的小臉蛋上,有一雙水靈靈的眼鏡。小辮兒朝天翹著,粉紅色的發帶在頭上一顛一顛的,像兩只飛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愛的,是她那張伶俐的小嘴。
寧佳音跑到跳高架的橫桿前,又腳踏地,雙臂猛擺,身體就像小燕子一樣飛過了橫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