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在禪定中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表達自己修行自己得福報的句子

凈空法師 講1 佛法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修成,人人都可以得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修?2 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這個問題全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 有一些學佛的同修,有一個很大錯誤的觀念,認為佛菩薩靠得住,“我靠他就行了”。4 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無誰代者”,“誰”包括佛菩薩,佛菩薩也不能夠代替!我們在《楞嚴經》里面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5 阿難尊者起頭就發生一個錯誤的觀念,阿難跟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堂兄弟當中釋迦牟尼佛是老大,他是最小的小弟。6 釋迦牟尼佛也很喜歡他,也很疼愛他,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看到別的同學苦修,他對他們說:“你們要苦修,不修不能得道;我不必,到時候我大哥就會把‘道’給我。”

7 他是多聞而不用功,不肯真修,遇到摩登伽女之難,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的大哥幫不上忙,這才覺悟到修行要靠自己。8 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沒有人能代替的!9 佛法講因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眾生苦我們怎麼能代?不要說我們不能代了,佛菩薩也不能代。10 佛菩薩要能代,我們很苦,佛菩薩不代我們受苦,那佛菩薩的慈悲在哪里?11 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沒有說人可以把“道”這個東西送給你的。

12 如果能把“道”送給我們,佛菩薩都大慈大悲,何必要我們苦修?馬上送給我就好!這個東西不行。13 勉強說,福報可以送給你,智慧是沒有辦法給你的。

14 再給你講真的,你要是沒有福報,送給你福報,你消化不了,擔當不起。15 沒有福報的人,你多送他一點錢財,他馬上災難就來,他沒有那個錢財還得不到禍!錢財一來,禍害馬上跟著就來。

16 自己不修福,你要是看到福來了,那不是福,那是禍。這是我們必須要警覺的!17 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所以成佛是兩個條件,一個是福報圓滿,一個是智慧圓滿,所以佛稱作“二足尊”。

“足”就是滿足,我們今天講圓滿。佛的福德、智慧都滿足、都圓滿。

18 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實質。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學的全都是福德,沒有功德。

要修功德,才能了生死、出三界。19 我們先說什麼叫“功德”?學佛的同修這里要辨別清楚,功德跟福德不一樣,修福德容易,修功德不容易。

20 功德是什麼?功是功夫,你修行真有功夫,有功夫當然你就有收獲。21 譬如祖師們常講“持戒有功”,我們修行持戒有功,“三昧是德”,三昧就是定,所謂“因戒得定”,你持戒得定,這得定就是德。

22 持戒是功,三昧現前就是德,叫功德。修定有功,智慧開了,“因定開慧”,智慧開了,這是德。

23 福德可以與大眾共享,我有福可以跟大家共享;功德沒有辦法給別人,只有靠自己修。24 古德常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

這是要靠你自己修的。不像福德,福德是我們修的福,這可以給人共享。

25 就像《壇經》上六祖所說的“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講生死大事,修福報沒用處,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

26 要修功德,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這功德跟福德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

27 佛法是覺悟之法,你的心不覺,你的覺悟從哪里出來?絕對不是別人覺悟的,可以把它拿來當作我的,沒這個道理!28 如果這個法子行得通,我們還需要修行嗎?不要了,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把他修行的統統給我們就好。29 你們看《楞嚴經》,阿難尊者當初就是這麼一個錯誤觀念,認為佛最喜歡他,將來一定把佛法給他。

到遭魔登伽女之難才曉得,原來別人所修的沒有辦法給自己,再親密的關系也沒辦法。30 錢財可以送給別人享受,智慧、才藝你怎麼能給別人?沒法子。

所以這個東西確實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一定要靠自己修。31 你自己的心不清凈,哪來的智慧?佛菩薩、祖師大德對于經論的注解、注疏,你把它念了背起來,也能講得天花亂墜,是不是智慧?不是智慧,為什麼?你的心不明。

32 你的心不明,你講出來的東西也不明。你講的每一句話都不錯,聽眾聽起來不是味道,由此可知,清凈心是多麼重要!33 我們念佛人講清凈心,就是禪家所講“明心見性”,見性是心清凈,心不清凈見不到性。

34 這句佛號,就是我們修清凈心的方法。我們拿佛號來修清凈心。

35 心地有一分清凈,與佛法就有一分相應,兩分清凈就兩分相應。心清凈,看經、看注這才真正能理解,才真正能懂得它的意思。

36 《開經偈》講“愿解如來真實義”,這個“愿”是清凈心才能夠理解。37 培養清凈心沒有別的方法,下手要專一。

連儒家都講“惟精惟一”,它講精、一。38 佛法也是如此,《彌陀經》特別主張“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果,“一心不亂”也是因,因果同時,這個妙!這一點希望同學們要特別的注意。39 由此可知,我們每天二六時中,以真誠心、清凈心、恭敬心,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三寶都具足。

40 過去李老師在世的時候,有一次他在中興大會堂講經,公開宣布他生死自在,那時他只有七十五歲。他可以做得到,我們也可以做得到,要有這個念頭才行。

41 他能做,我們也能做,他七十五歲可以做到,我們六十五歲就應該做到了,所謂“后來居上”,。

2. 形容開悟的詩句

1.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神秀示法詩)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示法詩)3.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

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開悟詩)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

已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文偃詩)5.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

肝膽此時俱破裂,一聲江上待郎來。(分庵主開悟詩)6.焰里寒冰結,楊花九月飛。

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本寂詩)7.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靈云志勤開悟詩)8.山前一片閑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

(五祖清演開悟詩)9.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

(神贊蜂子投窗詩)10.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精時一片當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虛舟普度墨梅詩)11.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草吹盡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悉。

(程顥題淮南寺詩)12.巖上桃花開,花從何處來?靈支才一見,回首舞三臺。(覺海法因庵主開悟詩)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列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寒山吾心詩)14.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劉長卿送上人詩)15.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

相打長伏弱,到死不入縣。(王梵志我有詩)16.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守安南臺靜坐詩)17.六祖當年不丈夫,倩人書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無信,卻受他家一缽盂。(悟新詩)18.山縣蕭條早放衙,蓮塘無主自開花。

三叉路口炊煙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詩)19.他人騎大馬,我獨騎驢子。

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王楚志他人詩)20.一樹春風有兩般,南枝身曖北枝寒。

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了元詩)21.祖師遺下一只履,千古萬古播人耳。

空自肩擔跣足行,何曾踏著自家底。(五祖演云詩)22.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寒山詩)23.獨坐清談久亦勞,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喚不起,猛虎一聲山月高。(俞紫芝詩)24.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寒山詩)25.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詩)26.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見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問取人間老斫輪。(黃庭堅題子瞻墨竹詩)27.亭亭菊一枝,高標矗晚節。

云何殷紅色,殉道應流血。(弘一詠菊)28.嶺上白云舒復卷,天邊皓月去還來。

低頭卻入茅檐下,不覺呵呵笑幾回。(白云端禪師詩)29.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幾回過。(朱放題竹林寺詩)30.眾星羅列夜明珠,巖點孤燈月未治。

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寒山眾星詩)31.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王梵志禪詩)32.步步穿籬入境幽,松高柏老幾人游;花開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風對碧流。

(牛仙客沼寺詩)33.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詩)34.終南最佳處,禪誦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煙泛泬寥。

(司空圖牛頭詩)35.為愛尋光紙上鉆,不能透處幾多般。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半生被眼瞞。

(守端蠅子透窗詩)36.君不見,三界之中紛擾,只為天明不了絕。一念不生心澄然。

無去無來不生滅。(拾得詩)37.自笑老夫筯力敗,偏戀松巖愛獨游。

可嘆往年至今日,任運還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詩)38.不是風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絕追尋。

白云本自無遺跡,飛落斷崖深更深。(草堂清禪師詩)39.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德誠船居寓意詩)40.不是風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瑯玝。

明時不用論公道,自在閑人正眼看。(圓通仙禪師詩)41.玉在池中蓮出水,污染不能絕方比。

大家如是苦承當,洞庭一夜秋風起。(佛印玄禪師詩)42.七百僧中選一人,本來無物便相親。

夜傳衣缽曹溪去,鐵樹開花二月春。(草堂清禪師詩)43.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希運詩)44.盧陵米價逐年新,道聽虛傳未必真。

大意不須歧路問,高低宜見本來人。(黃龍慧面禪師詩)45.荷衣松食住深云,蓋是當年錯見人。

埋沒一生心即佛,萬年千載不成塵。(楚云南禪師詩)46.師資緣會有來由,明鏡非占語暗投。

壞卻少林窮活計,櫓聲搖月過滄洲。(蘿廬禪師詩)47.萬境萬機俱寢息,一知一見盡消融。

閑閑兩耳全無用,坐到晨雞與暮鐘。(石屋山居詩)48.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時枙子香。(石屋山居詩)49.白云深處擁雷峰,幾樹寒梅帶雪紅。

齋罷垂垂渾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鐘。(曼殊住西湖白云禪院作此詩)50.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

鳥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孫覿楓橋三絕詩)51.殘年不復徙他幫,長與兩禪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無數落天窗。(陳與義與智老天經夜坐詩)52.云痕變滅一興亡,鈴語沉沉碣草荒。

立馬城陰高處望,塔尖留得古斜陽。(何振貸鐵塔詩)53.鳥舍。

3. 疑問,關于壇經中的句子

心要空,要寂靜,這一點非常重要。

「亦無虛空之量」,虛空之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中不可以有虛空這樣的度量。 【隍無對,良久,問曰:師嗣誰耶?策云:我師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為禪定?策云: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

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玄策這麼一問,智隍禪師無詞可對。隔了很久,他說:「禪師,你的老師是誰?」玄策說:「我的老師是曹溪六祖。

」智隍說:「六祖以何為禪定?」玄策說:「我的老師所講,妙湛圓寂,體用如如。」妙湛,如《楞嚴經》說的「妙湛總持不動尊」,「妙湛」二字是形容法身。

法身無相,湛然常寂,無作無為,遍一切處,不生不滅,所以才能體用如如,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就相上來說,「五陰本空,六塵非有」。

這是教我們了解,體是真實的,相是虛妄的,真如理體不礙虛妄的相用。如果我們真正體會到五陰本空,人我執自然打破,煩惱障可以斷除;了解六塵非有,法我執可破,所知障可以除掉。

「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真心理體本來沒有出,哪有什麼入?入出是相對而說,有出才有入,有入才有出;有定才有亂,亂了才有定。

如果是真如本性,出入、定亂都加不上,這叫常定,這叫大定。 「禪性無住,離住禪寂」。

禪的性,本來就沒有所謂「止住」,因此,不可以有住于禪寂這個念頭,有住于禪寂這個念頭就錯了。「禪性無生,離生禪想」。

真正的禪,禪就是我們的真心理體,如六祖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若有一個禪的寂靜,有這麼一個享受、感受,你心里有一物,有禪寂;若你心里有「我現在已經得禪定,我已經在定中境界」,這也是錯誤的。

為什麼?真心不生不滅。因此,你生了一個「禪」的念頭,這個念頭是妄念;你享受到禪的清凈寂滅,這個清凈寂滅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都是真如本性里面的染污。

「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心要空,要寂靜,這一點非常重要。

「亦無虛空之量」,虛空之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中不可以有虛空這樣的度量。

4. 形容“修行”的詩句有哪些

1、《菩提偈》

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譯文: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凈,哪里會有什麼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

干凈,哪里會染上什麼塵埃?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

有一物, 哪里會染上什麼塵埃?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

想?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2、《離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倉促地由花

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

的你。

3、《送贊律師歸嵩山》

唐代:清江

禪客歸心急,山深定易安。清貧修道苦,孝友別家難。

雪路侵溪轉,花宮映岳看。到時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譯文:

禪客歸山心情急,山深禪定易得安。清貧生涯修道苦,孝友情牽別家難。

雪路迢遙隨溪轉,花宮山岳相映看。到山仰望暮時塔,松月向人送夜寒。

4、《夢舊》

唐代:白居易

別來老大苦修道,煉得離心成死灰。 平生憶念消磨盡,昨夜因何入夢來。

譯文:

不要來苦苦修行,修行完心已經成了灰燼一般。今生的回憶全都沒有,昨晚為何到夢中。

5、《題弟侄書堂》

唐代: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譯文:

雖然住的屋子簡陋但知識卻沒有變少,我還是與往常一樣,盡管外面已經戰亂紛紛。故鄉雖

然在打仗,可是弟侄還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臺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年輕時候的

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5. 形容修行的詩句有哪些

客路感秋寄明準上人

(白居易)

日暮天地冷,雨霽山河清。

長風從西來,草木凝秋聲。

已感歲倏忽,復傷物凋零。

孰能不慘凄,天時牽人情。

借問空門子,何法易修行?

使我忘得心,不教煩惱生。

送張山人歸嵩陽

(白居易)

黃昏慘慘天微雪,修行坊西鼓聲絕。

張生馬瘦衣且單,夜扣柴門與我別。

愧君冒寒來別我,為君沽酒張燈火。

酒酣火暖與君言,何事入關又出關?

答云前年偶下山,四十余月客長安。

長安古來名利地,空手無金行路難。

朝游九城陌,肥馬輕車欺殺客。

暮宿五侯門,殘茶冷酒愁殺人。

春明門,門前便是嵩山路。

幸有云泉容此身,明日辭君且歸去。

群西亭偶詠

(白居易)

常愛西亭面北林,公私塵事不能侵。

共閑作伴無如鶴,與老相宜只有琴。

莫遣是非分作界,須教吏隱合為心。

可憐此道人皆見,但要修行功用深。

酬夢得以予五月長齋延僧徒絕賓友見戲十韻

(白居易)

賓客懶逢迎,翛然池館清。

檐閑空燕語,林靜未蟬鳴。

葷血還休食,杯觴亦罷傾。

三春多放逸,五月暫修行。

香印朝煙細,紗燈夕焰明。

交游諸長老,師事古先生。

禪后心彌寂,齋來體更輕。

不唯忘肉味,兼擬滅風情。

蒙以聲聞待,難將戲論爭。

虛空若有佛,靈運恐先成。

水調歌頭

(葛長庚)

有一修行法,不用問師傅。

教君只是,饑來吃飯困來眠。

何必移精運氣,也莫行功打坐,但去凈心田。終日無思慮,便是活神仙。

不憨癡,不狡詐,不風顛。隨緣飲啄,算來命也付之天。

萬事不由計較,造物主張得好,凡百任天然。

世味只如此,拼做幾千年。

6. 關于佛法的句子

關于佛家的句子有很多,以下為摘自《金剛經》、《六祖壇經》以及《心經》的部分經文。

如下:1、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金剛經》大意: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心里并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絕沒有這個觀念。

2、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大意: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里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家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

3、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金剛經》大意:是叫我們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

譬如說要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后說救濟了某一個人,那是住相布施。4、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金剛經》大意: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大意: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

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6、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金剛經》大意:你講空也不對,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7、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金剛經》大意: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一切不是法呢!8、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金剛經》大意: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經上啊!世間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實人生分開。9、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金剛經》大意:如來所說法,你也不可抓住!你聽了他老人家的話,認為這樣就對,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當了說得出來的,表達得出來的,已經不是它了。10、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金剛經》大意: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認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師,乃至到了華嚴境界,連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對了一點。11、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剛經》大意: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認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你已經著相了,說得好聽是著相了,不好聽是著魔了。

12、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大意:真正的清凈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他說真正的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13、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金剛經》大意:佛告訴你,這個世界一個一個灰塵,一粒一粒灰塵,一個分子一個分子,組合攏來,構成了一個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爛了,分析了,本來就是空的,沒有世界的存在。

14、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金剛經》大意: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則為非住。——《金剛經》大意:若心有住,可以訓練意識專一,比較能夠寧靜,但是認為這個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為非住,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16、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金剛經》大意: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進一步說,不但無我,也無人,也無眾生。17、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金剛經》大意:佛說法是真實的,不說假話,說的是老實話,實實在在,是什麼樣子就說什麼樣子。18、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金剛經》大意:無實,沒有個東西;無虛,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剛經的中心重點,這里已經全部點出來了。

19、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金剛經》大意:世間一切法,都是佛法,沒有哪一點法不是佛法隨時隨地的任何一顆灰塵,清凈的地方,臟的地方,處處佛在現前,這就是如來。

20、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大意:真正的佛法,并沒有個固定的東西,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是錯了。

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身體都沒有了,連感覺都沒有了,所以五蘊皆空,連光也沒有,色相也沒有,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21、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剛經》大意:什麼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這是一個觀念問題,觀念說有一個法就有了,觀念說空就空了。

22、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金剛經》大意:空靈的,廣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金剛經》大意:學佛的第一步,學到身見忘掉了要真正內在身心皆亡,達到無我才對但是有了一個人無我,還有一個法在喔!最后要法無我到了法無我,叫做人法二無我,到達了就成佛。

最后連空也空,空也不存在。24、如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