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古鎮老街在上海浦東區東面,在長江入海口的南邊,之前的時候叫做八團,因為臨近東海,有500多年的建城歷史,名字叫做老街,實際上范圍比較廣泛,不僅是一條街道。
明朝初年就屬于比較大的古鎮,這里鹽商云集、帆檣林立,在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的時候為了防止倭寇朝廷在八團鎮建筑城堡,叫做川沙堡。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川沙堡修筑城墻和護城河,就變成了川沙城,在清朝嘉慶十年(1805年)成立了川沙撫民廳,是浦東新區范圍內最早設立的縣級政區。
辛亥革命之后改稱川沙縣,隸屬松江府,川沙近五百年的歷史,在上海歷史上是一個比較久遠的文化重鎮,有建于清道光年間保存完好的“內史第”,是清代著名金石學家、書畫鑒賞家沈書鏞祖上建設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
“內史第”還和中國近現代民主主義教育家黃炎培聯系在一起,也是近代宋氏家族的發祥地,宋慶齡、宋子文皆出生于此,“內史第”老屋同時與很多的歷史名人聯系在一起。
川沙公園在古鎮的外圍,是川沙鎮的一個重要游覽景點,里面有宏偉的仿武漢黃鶴樓建筑鶴鳴樓。
川沙古鎮老街并不是指一條街,面是由新川路以北下圖所示的南、中、北三條市街組成。
“內史第”的西面就是古鎮的南市街,南市街是條南北走向的老街,不遠的位置就是一個石制牌坊,西面有“彪炳千秋”四字,而東面西東兩面均懸“恩榮”匾,是“禦倭功賜”四字,西東兩面均懸“恩榮”匾。
西邊的橫梁上面是“明嘉靖末為禦倭有功而賜金綺冠帶誥贈奉政大夫喬鏜建”,是一座功德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