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愁的比喻句句子

解夢佬 0

1. 寫愁的比喻詩句

描寫愁的詩句 1、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半多。

——趙嘏 2、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3、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蝶戀花》 4、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詩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 5、蕭蕭江上荻花秋,作弄個離愁。

半竿殘日,兩行淚珠,一葉扁舟。——張孝祥《眼兒媚》 6、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

——李頎 7、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 8、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陳亮《虞美人·東風蕩飏輕云縷》 9、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浪淘沙》 10、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白居易《長相思》 11、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踏莎行》 12、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13、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14、寓思本多傷,逢春恨更長。露沾湘竹淚,花墮越梅妝。

睡怯交加夢,閑傾瀲滟觴。后庭人不到,斜月上松篁。

——唐·韋莊《春愁》 15、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 16、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 17、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1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19、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20、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21、明月高樓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22、為賦新詞強說愁。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23、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難忘。夜坐心中火,朝為鬢上霜。

不經公子夢,偏入旅人腸。借問高軒客,何鄉是醉鄉?——唐·韋莊《愁》 24、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李清照《一剪梅》 25、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烏夜啼》 26、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27、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28、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 2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相見歡》 30、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3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33、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 34、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木遮》 35、明月不知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 3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37、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38、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算子》 39、佇倚危樓風細細,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際。——晏殊《蝶戀花》 40、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41、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4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晏殊《蝶戀花》 4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44、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45、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溫庭筠《菩薩蠻》 4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47、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9、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裹朱顏瘦。——歐陽修《蝶戀花》 50、白發三千丈,緣愁似人長。

——李白《秋浦歌》 51、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落萬點愁如海。

——秦觀《千秋歲》 52、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留春住。

王觀《卜算子》 53、歌者歌未絕,愁人愁轉增。空把瑯玕枝,強挑無心燈。

——唐·施肩吾《夜愁曲》 54、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知章)。

2. 用一個比喻句來描寫自己的愁

1.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雯》

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3.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4.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唐.杜甫《夢李白》

5.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南唐.李煜《相見歡》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云》

8.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唐.杜牧《遣懷》

9.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韜玉《貧女》

10.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唐.李商隱《錦瑟》

1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1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宋.陸游《書憤》

1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煥《涼州詞》

15.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

16.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宋.李清照《聲聲慢》

17.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宋.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20.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清.黃仲則《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樂在其中——唐.楊炯《登秘書省閣詩序》

2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5.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 關于愁的詩句比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23031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李商隱《樂游原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高適《別董大二首》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楓橋夜泊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杜甫《蜀相》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杜甫《春望》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林逋《山園小梅·其一》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李商隱《錦瑟》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韋應物《滁州西澗》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為賦新詞強說愁。 ——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 陳亮《虞美人·東風蕩飏輕云縷》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4. 比喻“愁”的詩句

一處相思,兩處閑愁 李清照《一剪梅》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云,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秦觀《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

李商隱《代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填新賦強說愁。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錢惟演《玉樓春》)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木遮》) 愁腸已斷無由醉。

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

離愁漸行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江城子》)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萬俟詠《長相思》)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陸游《釵頭鳳》)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陸游《卜算子》)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摸魚兒》) 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辛棄疾《祝英臺近》)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 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姜夔《長亭怨慢》) 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史達祖《綺羅香》) 愁損翠黛雙眉,日日花闌獨憑(史達祖《雙雙燕》)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

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吳文英《唐多令》) 獨自凄涼還自遣,自制離愁(龔自珍《浪淘沙》) 一片春愁,漸吹漸起,恰似春云(蔣春霖《柳梢青》) 斷盡愁腸誰會得?哀燕聲聲(王鵬運《浪淘沙》) 愁望春歸,春歸更無緒(文廷式《祝英臺近》) 啼鳥驚魂,飛花濺淚,山河愁鎖春深。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

5. 關于愁的詩句比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李商隱《樂游原 》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高適《別董大二首》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楓橋夜泊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杜甫《蜀相》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杜甫《春望》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李商隱《錦瑟》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韋應物《滁州西澗》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為賦新詞強說愁。 ——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 陳亮《虞美人·東風蕩飏輕云縷》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