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讀書中比喻論證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談讀書》中的警句論證

很多人都喜歡讀書,讀書的好處就不必說了,可自有文字以來,留下的文字記載浩如煙海,而一生人中,能看的只是極少的一點點而己,如何讀書,讀好書,似乎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 .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 登得越高, 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 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

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 提高我們的閱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于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我們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讀書是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大量的閱讀,可以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直至形成能力。

在科學發展訊速的今天,我們的讀書重點應該放在知識性、娛樂性上,而不再是強調思想改造,只有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也就是人們的人權、自由、民主的意識真正提高后,人們的道德水平必然可以得到提高,而且就不再只是口頭上的提高了。

因此我們要認真讀書! !!!

2. 培根的《談讀書》教案

[科目] 語文[年級] 初二[文件] chja47.doc[標題] 論求知[關鍵詞] 現代文/教案[內容]一、學習目的1.了解求知的重要性,掌握求知的正確方法.2.探求本文的論述思路,全面理解文章層次之間的關系.3.體會形象生動、警策有力的語言.二、文體知識本文選自《培根論人生》,有改動.有的譯本寫作“談讀書”.2.文體:隨筆.3.作者: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政治家、哲學家、語言大師,他與莎士比亞是同時代人.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出身于倫敦一個貴族家庭.其父尼古拉•培根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培根少年時即已才華出眾.12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讀書.15歲作為英國大使的隨員到法國工作.1582年成為律師,1607年任副檢查長,1613年任總檢查長,1617年任掌璽大臣,1618年被加封為大法官.在歷史上,除了培根,很少有哲學家曾擔任這麼高的官職的.1621年以后因受賄被解職.此后培根脫離了政治,專心從事學術研究著述.1621年以后因受賄被解職.此后培根脫離了政治,專心從事學術研究與著述.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大西島》、《偉大的復興》、《論說隨筆文集》、《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等.二、課文分析1.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論述求知的正確目的.作者一開頭提出三種不同類型的求知目的,接著分三層論述“消遣”“裝潢”和“增長才干”,指出求知中的三種偏向.再用比喻的方法分析求知、實驗的作用及相互關系,進而分析不同的人對待學問的不同態度,歸納出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第二部分(6—9自然段):主要論述求知的方法.指出對好書、一般的書、粗糙的書應采取不同的讀法,提倡多讀、討論和做筆記.對一般的書只須“淺嘗”、“粗知”,對好書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對粗糙的書“只讀別人的筆記摘要就行了”.最后說明讀書、討論、做筆記三種求知方法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0、11自然段):主要論述知識在塑造人格、健全精神方面的作用,鼓勵人們去求知.分別論述了六門知識在塑造人格,彌補精神缺陷方面的作用.2.寫作特點①警譬的語言,簡潔而又表意透徹.②運用了比喻、對比、舉例等多種修辭手法;運用了舉例論證、引證等多種論證方法.三、典型題講析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知識本身的真偽而修正.(1)這段文字的論點是什麼?(2)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簡析它的表達作用.講析:本題著重訓練比喻論證的方法,并體會它的作用.文中用“未經修剪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用“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學習”,鮮明地論證了本段的論點: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使論證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四、自測題1.給加點字注意(1)粗糙()炫耀()挑剔()狡黠()(2)揣摩()裝潢()消遣()塑造()2.解詞啟迪:運籌:3.閱讀語段,回答問題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潢,也可以增長才干.當你孤獨寂寞時.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物,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方能辦到.求知太慢馳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成偏執的書呆子.①第一段文字概括了().②培根的名言是“知識就是力量”與哪個句子相吻合?③求知的三種偏向是.五、自測題答案1.(1)zāo xuàn tī xiá(2)chuǎi huáng qián sù2.①開導 啟發②制定策略;籌劃.3.①求知的不同目的.②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③弛惰,自欺欺人,書呆子.。

3. 用培根《談讀書》的一句話當論點,寫一篇議論文

我愛讀書,既不是為了“黃金屋”,也不希望有“顏如玉”,只是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

首先,讀書的一大樂趣在于隨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讀書,而是書來管你。

試想,一個大書架,塞滿了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偵探、言情、武俠……看哪一種都可以,不著急。而它們對你,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那麼多古圣先賢,在靜默地等著你,為你述說他們的思想。你可以向孫子請教兵法,跟海明威談斗牛,還可以跟司馬遷談天下大事——總之,當家的是你。

慢慢的,你會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奧妙無窮,仿佛所有的知識畫卷在你的腦海中一一展現。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著歷史。

久而久之,這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感覺愈演愈烈。不變為“書癡”者鮮矣。

4. 在《談讀書》這篇短文中,作者培根在闡述談讀書時,"讀書,討論,

《談讀書》

首先說的是讀書的三種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長才.“怡情”使人即使獨處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趣,“傅彩”使人善于言辨或烘托氣氛,“長才”則使人圓觀周覽,于待人、接物、進業,更加精熟完滿.

其次,文章談如何讀書.書有好壞優劣,開卷未必有益,因此頗需區別對待: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多數只需大體瀏覽,少數則須認真閱讀、仔細消化.

再次,是說書猶鏡子,可以映照出多種人生樣態,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有明智者讀書,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將立身處世、做人之道與書本中傳遞出來的人生智慧和經驗結合起來,修飾剪裁,去留取舍,全在一心,所謂“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第四,是說書如良藥,可以療治各種心智缺陷.不同書籍,各有專能,史使人明智,詩使人靈秀,科學使人深刻,邏輯使人善辨,所以,讀書也應因人而異,正如治病理當對癥下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