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泰山的句子是什麼

解夢佬 0

1. 描寫泰山的語句是什麼啊

泰山--張岱 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 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盤。 危襟坐輿筍,知怖不知歡。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 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 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 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 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 地底興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銀臺 天門一長嘯 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 飄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 棄世何悠哉 其二 清曉騎白鹿 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 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 卻掩青云關 遺我鳥跡書 飄然落巖間 其字乃上古 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嘆息 從師方未還 其三 平明登日觀 舉手開云關 精神四飛揚 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 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 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 綠發雙云鬟 笑我晚學仙 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 浩蕩難追攀 其四 清齋三千日 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 眾神衛我形 云行信長風 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 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 天雞已先鳴 銀臺出倒景 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 高飛向蓬瀛 其五 日觀東北傾 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 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 去無云中跡 長松入云漢 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 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 于此煉玉液 其六 朝飲王母池 暝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 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 夜靜松風歇 仙人游碧峰 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暉 玉真連翠微 想象鸞鳳舞 飄搖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 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 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 但見五云飛 泰山泰山崛起于華北大平原東緣,凌駕于齊魯丘陵之上。主峰玉皇頂海拔1524米,如鶴立雞群,格外巍峨,大有通天拔地之勢,故被古人視為頂天立地,“直通帝座”的天柱。

滿山的蒼松翠柏更顯出它的壯美。泰山因其高,氣候垂直變化,山下為暖溫帶,山頂為中溫帶。

山上多云霧,年平均降水量達 1132毫米,而山下只有 75O毫米。這種復雜的自然現象,古人得不到科學解釋,便產生了神秘感,認為泰山是“出云播雨”、“神靈所居”的天府,因而成為人們崇拜的山神。

自秦始皇至清乾隆,在 2000多年間,先后有 13代帝王 31次到泰山封禪或祭祀,使泰山擁有“五岳獨尊”、“雄鎮天下”的至高無上地位。泰山還有悠久的宗教活動史,廣大文人學士的游覽觀賞史,學者的科學研究史以及農民起義活動史等等,從而構成了極為豐富的泰山歷史文化內容。

據歷史記載,東漢時,泰山的道教就已相當興盛,尤其是宋真宗封泰山碧霞元君,在岱頂建碧霞祠以后,更是盛極一時,至明代,達到了頂峰。佛教亦于東晉時傳入泰山,最早的寺院,就是今天泰山的靈巖寺。

泰山作為游覽審美對象的歷史,也源遠流長,詩經中就有“泰山巖巖,魯邦所瞻”的頌歌。最早在泰山留下足跡的名人當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天文學家張衡、文學家蔡邕、學者班固、馬融等,都游歷過泰山。東漢學者應劭〔sh¨o紹〕的《泰山封禪儀記》,就是現存最早的游記之一。

曹植、陸機、謝靈運、李白、杜甫、蘇東坡、徐霞客等人都是泰山風景美學的重要開拓者。泰山的文化遺跡中,尚有 1800多處碑碣和摩崖石刻,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岱廟至岱頂的登山道兩旁。

其年代,自秦漢至當代,連續兩千多年;論書體,真、草、隸、篆,無不齊備;流派,歐、趙、顏、柳,各呈風彩;內容,大多是點化名山勝景,弘揚民族精神,真是洋洋大觀,浩浩古今。自本世紀初開始,現代地質學開創了泰山自然科學的研究篇章,揭開了泰山自然發展歷史的奧秘,確認了泰山北側張夏——崮山地區的寒武系地層是我國北方寒武系地層的標準剖面。

在我國寒武系區域地層對比和國際寒武系地層對比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雄偉壯觀的泰山,數千年來,自然景觀融入了帝王封禪、宗教神話、書畫意境、詩文渲染、工匠藝術以及科學家的探索等等山水文化,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

其主景區逐漸形成三重空間一條軸線的景觀格局。所謂三重空間,一是以岱廟為中心的人間鬧市泰安城,它是封禪、游覽、朝山進香的服務基地,是古代的旅游城,二是城西南蒿里山的“陰曹地府”,三是南天門以上的仙界天府。

一條軸線是指連接這三重空間的景觀帶,主要是泰安城岱廟中軸線北延岱宗坊上至玉皇頂長達6300級(號稱7000級)的登道“天階”。通過沿途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構成一條“步步登天”雄偉壯麗的景觀序列。

在泰山雄偉博大的懷抱里潛藏著秀麗的桃花峪,險峻的龍角山,奇特的天生橋,幽深的靈巖寺,奧秘的后石塢、天燭峪,高曠的岱頂等。泰山具有特殊的內蘊,即自然山體之宏大,景觀形象之雄偉,賦存精神之崇高,山水文化之燦爛,名山歷史之悠久。

因而,泰山無論在帝王面前,或平民百姓心目中,都是至高無上的,凡我炎黃子孫,無不敬仰泰山精神,“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有眼不識泰山”的意識深入人心。世界上很難有第二座山像泰山那樣,幾千年來深入到整個民族億萬人的心中,并以其自然和文化融為一體的。

2. 描寫泰山的語句

十余歲時便知“有眼不識泰山”一詞,但近不惑之年仍是“有眼未識泰山”。

幾十年來,對位居五岳之首的泰山始終深存向往與崇敬之情,因而離開孔老夫子之家曲阜便滿懷不登泰山非好漢之志乘車直奔泰安市。 為了能在日出之前登上泰山,凌晨兩點我們便乘車來到登泰山的始點——岱宗坊。

雖然山下有電動纜車可乘,有人力滑竿可坐,但我還是選擇了徒步登山,借以檢驗一下自己的體質與毅力。3點40分,正值黎明前的黑暗,夜色深沉,我隨著眾多游人一起邁上了登山的第一個石階。

起初,上山的路階要比想象中的平坦得多,人們走得都很快,有些人與我一樣邊走邊數著臺階。路上很靜,除了夜風偶爾送來松濤之聲外,能聽到只有同行人登山的腳步聲、微微的喘息與竊竊的私語聲。

過了壺天閣以后,山勢漸陡,回頭望去,遠處的泰安市萬家燈火,五彩繽紛。向上看,夜色中朦朧可見的泰山,像無邊無際的城墻橫在眼前,大有與地同大、與天齊高之感。

走著走著,原來擁成幾個方陣同行的游人漸漸拉開了距離,步輕腿快的竄到了前面,心跳腳軟的不斷停步喘歇。路邊上,抬滑竿的山里人三三兩兩地散坐著,兩眼緊盯著那些一步三喘的登山人,大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之勢。

越往上,同行的人越稀疏,越顯得寂靜,此時此地不由讓人想起了“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詩句。氣喘之中早已忘記踏過的石階究竟有多少,問同行人也皆笑曰只知其累不知其許多了,無奈只好放棄數一數泰山到底有多少級臺階的念頭。

登至對松亭時,天色微明,雖有云霧籠罩,但山勢仍依稀可辨,盡管山路更加險峻,好在已非“睜目盲行”,便再鼓起勇氣,直登南天門。站在門亭之下抬腕看表:5點25分,從岱宗坊登至南天門耗時1小時45分。

初秋的泰山充滿寒意,再加上登山之時汗透衣衫,被山風一吹不禁直打冷戰。好在善做生意的泰山后生在此開設了一個個專門承租棉大衣的鋪店,便不顧新舊,擠租了一件穿在身上隨人流登上了泰山的最高點——觀日峰。

此時觀日峰的“觀日長廊”已密密麻麻地站滿了靜待日出的游人,二、三千人十有八九身著草綠色仿棉軍大衣,面東而立,真像一支列隊待敵的“綠色軍團”。此時,眾人都懷著一個共同的心愿——盼望那輪雖幾乎天天可見但在此地尚未見過的太陽早點躍出地平線。

那種等待與企盼的焦急,絕不亞于在產房外踱步徘徊的父親急盼嬰兒哇哇墜地、母子平安時的心情。 站在觀日峰,舉目四望周圍云霧環繞的群峰,果然是“一覽眾山小”,遠山近嶺皆入眼低,仿佛唯我獨尊。

遙望東方,天際中幾抹灰色的浮云中露出薄紗般光潔、柔和的晨白,而且不斷升騰、擴大,上部漸漸泛出了淡淡的紅色,使剛才還很灰暗的云霧變成了白色。隨著那紅色越來越深、范圍越來越大,把整個東方都變成濃濃的紅色。

猛然,像是一雙巨手拉開了天邊上的帷幕,比紅色的云霧更火紅、更光亮、更鮮艷的太陽露出了一條邊弧,并緩緩上升。四周的云霧似乎忍受不了她那光茫的照射而淡化、隱退,而太陽則以更勃發的生機迅速上升,并很快掙脫云霧的纏繞、夜色的擠壓而躍出地平線。

不知是視覺的偏差還是光線反射的結果,在這輪巨大的“火球”躍出地平線的一剎那,圓弧的底部好似拖著一根系在地平線上的粗大紅線,隨著“火球”不斷上升,那根紅線也越來越細直至扯斷,使太陽終于露出了她圓圓的、紅紅的臉盤,光芒映紅了天地江河、映紅了山峰樹木、映紅了觀日峰上的你我他……。 此時我領悟到為什麼人們都以能登上泰山觀日出為幸事與自豪,因為泰山日出的確是一幅難得賞見的絕妙圖畫。

我在平原、在江邊、在湖畔曾數次觀賞過旭日東升,但與臨泰山絕頂觀日出東方,不論氣勢、色彩和心境都迥然不同,如果把在平原上、江湖邊觀賞到的日出比喻為溫柔多情的少女,那麼,在泰山觀賞到的日出就是婀娜多姿的天仙,其美、其艷、其妙你怎樣形容都不過分。 觀罷日出奇景收眼四望,但見朝霞映照下的泰山,群峰起伏,云霧如海,濤涌波浮,九曲十八盤的石階小路似戲水游龍,在峰巒間若隱若現。

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南天門緩步下山,我這個走慣了平路坦途的人簡直比蹣跚學步的孩童強不了許多。

登山之時,一是天黑路暗不知其險,二是逞一時之勇不覺其難,只恨不能“一步登天”早抵山頂。下山之際,陡峭如天梯的山路之險盡收眼底,險峻之處雖有鐵欄相護仍不免心虛冒汗。

飽嘗了“上山容易下山難”的滋味,待一步一石階地挨至回馬嶺,一段舉目可望的路程已累得腳痛腿軟。喘歇中從幾個挑山工身上受到啟發,只見他們不論上下,行走的路線都是“之”字形——從山路石階的一側起步斜行上下,行走了十余個臺階就到了山路的另一側,再轉身仍斜行十余個臺階又到了山路的那一側。

初見時不解其意但仿之一試,不但身體容易保持平衡,而且也沒有“挫腳”之痛,這一“偷”來之藝使下山之難容易了許多。 歸途的路上,我還領略了泰山的另一景觀——碑刻。

記不得一本什麼書中曾贊譽泰山碑刻為華夏名山之最,堪稱中國歷史長卷的縮影,早在夏商時代就有70多個君王到泰山封禪。

3. 描寫泰山的句子

登岳

【元】張養浩

風云一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句,滿空笙鶴下高寒。

天門銘

【元】杜仁杰

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齊人杜仁杰,于是乎銘之:

元氣裂,兩儀具。五岳峙,真形露。

惟岱宗,儼箕鋸。仰彌高,屹天柱。

浩千劫,空來去。誰為鑿,起天慮。

匪斤斧,乃祝祖。一竅開,達底處。

十八盤,盤千步。薺初吐,抱圍樹。

日車昃,慘曦馭。六龍頹,莽回顧。

躇此往,嘉無數。無懷下,兵刑措。

七十君,接鑾輅。圣道熄,彝倫斁。

揖讓歇,篡奪屢。忽焉闔,梗無路。

象緯森,敕訶護。朝百靈,由茲戶。

金璀璨,朱間布。九龍蹲,萬無怖。

我欲叩,閽者怒。辟何時,坦如故。

對冕旒,獲控槊。豁蒙蔽,泄塵霧。

刮政疵,剔民蠹。上得情,下安作。

額血殫,帝聰悟。崖不磨,蒼壁豎。

刻我銘,期孔固。垂萬世,正王度。

紀夢

【元】徐世隆

我夢天倪子,同登日觀峰。

骨強清似鶴,步健老猶龍。

方外無官府,堂中有岱宗。

仙閭真福地,杖屨會相從。

送天倪子還泰山

【元】徐世隆

九十行年發未華,道人風骨飽煙霞。

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閭第一家。

牛膝藥靈斟美醞,兔毫盞凈啜芳芽。

隱居自愛陶宏景,莫作山中宰相夸。

泰山喜雨

【元】張志純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間。

高臥今何在,東山似此山。

題桃花峪

【元】張志純

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

桃源知不遠,浮出落花紅。

游靈巖題壁

【元】趙文昌

路人藤陰石徑涼,馬頭遙認贊公房。

兜羅天近云煙濕,婆律風清草木香。

紅鶴飛來山隱隱,玄猿啼罷月蒼蒼。

窮探自是平生病,拄杖真須到上方。

4. 描寫泰山的句子和詞語

(1).山名。在 山東省 中部。古稱東岳,為五岳之一。也稱 岱宗 、岱山 、岱岳 、泰岱 。主峰 玉皇頂 在 泰安市 北。古代帝王常在 泰山 舉行封禪大典。《詩·魯頌·閟宮》:“ 泰山 巖巖, 魯 邦所詹。”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泰山 為東岳,在 泰山 博縣 西北。 岱宗 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檢之事焉。”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曉登 泰山 道,行行入煙霏。” 劉白羽 《日出》:“登 泰山 看日出,這是從幼小時起,就對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2).山名。即 沂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虛縣 泰山 …… 泰山 即 東小泰山 也。”

(3).比喻重大的或有價值的事物。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漢 揚雄 《解嘲》:“夫 蕭 規 曹 隨, 留侯 畫策, 陳平 出奇,功若 泰山 ,響若坻頹。”《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我與你情似 泰山 ,恩同 東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識 泰山 。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 清 劉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豈驚奇,及其既沒,泣涕追思, 泰山 喬岳,忽然崩摧。”參見“ 泰山北斗 ”、“ 泰山其頹 ”。

(5).比喻安定穩固。 漢 枚乘 《七發》:“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蘇洵 《遠慮》:“蓋天下雖有 泰山 之勢,而圣人常以累卵為心。”

5. 贊美泰山的句子是什麼

贊美泰山的句子:

泰山真美啊!勤勞的人民又給泰山增添了不少景觀。泰山,我們民族的驕傲,在人民的智慧與創造中會變得更加雄偉壯觀!

泰山真高呀!高得快插破天了,好像一根立足天地之間的石柱;泰山真險呀!山勢陡峭,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泰山真奇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雕刻成神態各異的面孔。

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幾千年來,無數文人雅士紛至沓來,給泰山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與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岳之首”,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登泰山,猶如登長城一樣成為了許多中國人民的夢想。

泰山用樹木青草作衣裙,用朵朵白云作頭巾,用清澈的山泉洗臉用縷縷紅霞作胭脂打扮的雄偉壯麗。我愛你泰山!

泰山以其古老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了世界的一座大寶庫。

6. 比喻泰山的詩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杜甫《望岳》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 杜甫《望岳》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 杜甫《望岳》

山映斜陽天接水。 ——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 許渾《金陵懷古》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 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

扶搖九萬里,未可誣齊諧。 —— 賈魯《登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 —— 李白《游泰山》

對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亂峰相倚。 —— 黃庭堅《醉蓬萊》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 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 —— 李白《從軍行》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 蘇軾《念奴嬌·中秋》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 李白《游泰山》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 李白《游泰山》

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 —— 賈魯《登泰山》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 李白《游泰山》

對山河百二,淚痕沾血。 —— 張瓊英《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7. 描寫泰山的句子

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

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泰山景區分麓、幽、妙、奧、曠五區,其中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一段,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稱為妙區;泰山之陰為后石塢,此處林木蒼郁,花草茂盛,素有奧區之譽;曠區位于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這里坦途綠蔭,溪深谷幽。

于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 泰山的名勝古跡眾多,主要的景點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關帝廟、紅門宮、斗母宮、經石峪、五松亭、碧霞祠、仙人橋、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等,其中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被譽為岱頂四大奇觀。

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

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云海碧波的壯麗景色。春秋兩季較溫和,平均氣溫10℃,但春季風沙較大。

秋天則風雨較少,晴天較多,秋高氣爽,萬里無云,為登山觀日出的黃金季節。冬季雖天氣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機會較多。

最佳旅游時間:游泰山,4月~11月為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為最佳。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

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云海奇觀,若遇上日出云海就更幸運。

黃金周期間泰山人太多,不過泰山上的纜車和盤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確實做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