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愛玲作品《傾城之戀》中經典語句賞析,要求是自己見解
流蘇是個好女兒,但她在戀愛市場上卻給人家估低了價.原因是她離過婚,再醮的對象一般都以為無非象那個姓徐的——在海關里做事,新喪的太太,丟下了五個孩子,他急等著續弦——罷了。不料柳原卻看中了她,更不料其時香港適起變亂,幸運竟使她正式成了他的妻子.從“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經濟上的安全”,流蘇從此便可“笑吟吟”的暫時把生命告個段落了.
可憐的女人呀!
其實象范柳原般的男人,又有些什麼價值呢?一個華僑的少爺,嫖賭吃喝樣樣都來,偶思螺蛤,垂憐到流蘇身上,當初還是打算自己出洋去,把她自在香港當情婦的,后來經過困難,總算良心發現扶她為妻了,讀到這里我真要替流蘇舒一口氣、假如柳原真的出國去了,一月二月而至于一年半載不回來,那時生活程度更高漲了,也許柳原留下的錢已不夠用,寫信去催又遲遲不見寄來;男人的心是靠不住的,那時她欲留在香港既不可,回到上海白公館去又吃不住哥嫂們笑話,勢非另找戶頭不可.這樣三番四次以后,她便成為蕩婦身分,要想歸正也不可期了.我知道一個離過婚的女人,求歸宿的心態總比求愛情的心來得更切.這次柳原娶了她,她總算可以安心的了,所以,雖然知道“取悅于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還是“笑吟吟”的.
作者把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寫得如此動人,便是不平凡的筆法,料想改編為劇本后也仍舊很動人的。我曾急切地打聽這個女主角是誰,據說是羅蘭,這便覺得最合適不過的了。柳原的個性有些好《飄》里的白瑞德,這類男人也可以說是“壞的”,但是他們真正談起戀愛來,卻能給女人以“美妙的刺激”.
尤其要緊的.這篇文章里充滿了蒼涼,抑郁而衰切的情調,我希望在戲劇演出時仍不會失掉它,而且更加強。這是一個懦怯的女兒,給家人逼急了才干出來的一件冒險的愛情故事,她不會燃起火把泄盡自己胸中的熱情。只會跟著生命的胡琴咿咿啞啞如泣如訴的響著,使人倍覺凄涼,然而也更會激起觀眾的憐愛之心。
2. 張愛玲的作品《傾城之戀》中有哪些經典語句和其賞析
1、一般的男人,喜歡把好女人教壞了,又喜歡感化壞的女人,使她變為好女人。
2、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
3、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4.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
5.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
6、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7、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一點賤。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
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
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
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終年75歲,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
9月30日,生前好友為她舉行了追悼會,追悼會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3.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的經典句子~~
白流蘇嫁的是當時上海灘數一數二的暴發戶唐家的少爺唐一元,這樁婚事轟動一時。老謀深算的唐老爺為了在“富”上再加一個“貴”,替兒子安排了這門封建婚姻。白流蘇想要逃離破落的白公館,不想只是從一個牢籠跳到了另一個火坑。唐老爺骨子里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舊、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后依然游手好閑、拈花惹草,白流蘇奔波于兩家的同時,還要應付丈夫的風流賬,心力交瘁。
香港淪陷,整座城市遭到轟炸。范柳原急欲回倫敦處理事務,不得不與白流蘇分離,卻因戰事而未能成行。白流蘇冒著炮火去找范柳原。面臨生死邊緣,一切世俗的束縛都褪去了,范柳原終于敞開心扉,在炮火中大聲向白流蘇求婚!
戰爭,摧毀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是為傾城之戀。
精彩句子:
1、精神戀愛只有一個毛病:在戀愛過程中,女人往往聽不懂男人的話。
2、流蘇覺得自己就是對聯上的一個字,虛飄飄的,不落實地。白公館有這麼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里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里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為每天都是一樣的單調與無聊。流蘇交叉著骼膊,抱住她自己的頸項。七八年一眨眼就過去了。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這里,青春是不希罕的。他們有的是青春--孩子一個個的被生出來,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紅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來,眼睛鈍了,人鈍了,下一代又生出來了。這一代便被吸到朱紅灑金的輝煌的背景里去,一點一點的淡金便是從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3、柳原倚著窗臺,伸出一只手來撐在窗格子上,擋住了她的視線,只管望著她微笑。流蘇低下頭去。柳原笑道:“你知道麼?你的特長是低頭。”流蘇抬頭笑道:“什麼?我不懂。”柳原道:“有的人善于說話,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頭的。”流蘇道:“我什麼都不會。我是頂無用的人。”柳原笑道:“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
4、范柳原在細雨迷蒙的碼頭上迎接她。他說她的綠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藥瓶。”她以為他在那里諷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醫我的藥。”她紅了臉,白了他一眼。
5、柳原嘆道:“這一炸,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蘇也愴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節麼?”他們兩人都有點神經失常,無緣無故,齊聲大笑。而且一笑便止不住。笑完了,渾身只打顫。
6、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7、柳原又道:“鬼使神差地,我們倒真的戀愛起來了!”流蘇道:“你早就說過你愛我。”柳原笑道:“那不算。我們那時候太忙著談戀愛了,哪里還有工夫戀愛?”
8、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
4. 張愛玲傾城之戀中語言藝術風格賞析
張愛玲小說的藝術特色分析 (一)、長袖善舞——高超的寫作技巧 “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
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 (《沉香屑—第一爐香》) 1、華美的語言和繽紛的意象——天才之翼 (1)、紛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寫技巧 “卷著云頭的花梨炕,冰涼的黃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
這是他所懷念的古中國…… 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樹,一樹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紋。長安靜靜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來。
她的藏青長袖旗袍上有著淺黃色的雛菊。” ( 《金鎖記》) 時至今日,我們應當承認,從五·四新文學誕生以來,就描寫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當代小說作家,很少有人像張愛玲那樣能夠以其完美圓熟的技術、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觀、犀利的觀察與豐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熾烈迸發的才情成就于文壇。
在那個墾荒與洪流的時代,許多作家的文學語言尚處在胡適之、郭沫若自五四時期創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話詩體,對創作技巧抱著鄙夷的態度,而象張愛玲這樣優美暢達、厚積薄發的文字是很少見的。應當說,張愛玲是避于我們文學發展的潮流之下,向我們展示了文學的另外一些層面的。
上述特點可以說是張愛玲作品呈現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評論家所承認。 文字表達中,對意象的撲捉,精當的描寫,用比喻通感來寫情狀物以推進情節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張愛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
這其中,包融了她對生活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對作品寫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經驗和總體把握。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現。
如在《沉香屑·第二爐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寫: “……墻里的春天延燒到墻外去,滿山轟轟烈烈開著野杜鵑,那灼灼的紅色一路摧枯拉朽燒下山坡子去了。杜鵑外面,就是那濃藍的海,海里泊著白色的大船。”
這里不單是色彩的強烈對照給予觀者一種眩暈的不真實的感覺——處處是對照,各種不調和的地方背景,時代氣氛,全是硬生生地給攙揉在一起,造成一處奇幻的境界。這不是客觀性的描摹,而是以主觀意識和想像加入其中,來對作品主題和人物進行環境映襯和心理烘托,表現出主人公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時模糊的意識和恐懼的心理。
它完全是與作品融為一體,不但起了烘托,而且用于行文的轉折(這是主人公在路上的一段情景描寫),起到提示和暗示作用。做為作者初期的創作,象《沉香屑·第二爐香》這一時期的作品顯然在意象的撲捉、情景的烘托和情節的暗示上過于看重和強調,有些吵,有較重的刀爺痕跡,但另一方面,卻顯示出了作者在這一方面過人的能力。
有些描寫于細微處見精神,卻又起伏跌蕩,如虹飛碧落,給人目不瑕接之感。如《傾城之戀》中一段風的描寫: “只有那莽莽的寒風,三個不同的音階……三條駢行的灰色的龍,一直線向前飛……叫喚到后來,索性連蒼龍也沒有了,只是三條虛無的氣,真空的橋梁,通入黑暗,通入虛空的虛空。
……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墻頭,月光中閃著銀鱗。” (2)、深刻的心理刻劃和充滿靈性的通感運用 張愛玲小說對于人物的心理刻劃是非常成功的,人物的舉動,對話,背景的移換,甚至光線、氣味,都反映出心理的進展。
“每句說話都是動作,每個動作都是說話”④如《金鎖記》中童世舫與長安戀愛的一段,完全用眼光、氣味和感覺表達出了人物沉浴愛河的心理狀態: “兩人并排在公園里走著,很少說話,眼角里帶一點對方衣裙與移動著的腳,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氣,這單純而可愛的印象,便是他們的欄桿,欄桿把他們與大眾隔開了。空曠的綠地上,許多人跑著,笑著談著,可是他們走的是寂寂的綺麗的回廊——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
不說話,長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 尤其是女作家在運用通感方式進行描寫上有充滿著藝術靈性的表達能力,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如寫人的感覺: “七巧眼前仿佛掛了冰冷的珍珠簾,一陣熱風來了,把那簾子緊緊貼在她的臉上,風去了,又把簾子吸了回去,氣還是沒有透過來,風又來了,沒頭沒臉包住她——一陣涼一陣熱,她只是淌著眼淚。” (《金鎖記》) 這是一個女人情長氣短的窒息絕望。
作者把人的感受和心理狀態轉化為可以感知的行為,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再如一些形象而極具美感的比喻描寫成為文章的亮點,使作家的文字具有很強的閱讀價值,如: “晴天的風像一群鴿子鉆進他的紡綢褲褂里去,哪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子。”
(《金鎖記》) “振保覺得她完全被打敗了,得意至極,立在那里無聲的笑著,靜靜的笑從他的眼里流出來,像眼淚似的流了一臉。” ( 《紅玫瑰與白玫瑰》) 2、自己的文章——于平凡處的寫作方法 (1)、參差對照的寫作手法 “……而人生安穩的一面則有永恒的意味,雖然這種安穩是不安全的。
而且每隔多少時候就要破壞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時代……” “我寫作的題材便是這麼一個時代,我以為用參差的對照是比較適宜的。
我用這手法描寫人類在一切時代之中生活下來的記憶。而以此給予周圍的現實一個啟示。”
⑤ 上述引文是作。
5. 傾城之戀中的精彩段落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小時,然而白公捫里說:"我們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
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胡琴上的故事是應當由光艷的伶人來搬演的,長長的兩片紅胭脂夾住瓊瑤鼻,唱了、笑了,袖子擋住了嘴……然而這里只有白四爺單身坐在黑沉沉的破陽臺上,拉著胡琴。
門掩上了,堂屋里暗著,門的上端的玻璃格子里透進兩方黃色的燈光,落在青磚地上。朦朧中可以看見堂屋里順著墻高高下下堆著一排書箱,紫檀匣子,刻著綠泥款識。
正中天然幾上,玻璃罩子里,擱著琺藍自鳴鐘,機括早壞了,停了多年。兩旁垂著朱紅對聯,閃著金色壽字團花,一朵花托住一個墨汁淋漓的大字。
在微光里,一個個的字都像浮在半空中,離著紙老遠。流蘇覺得自己就是對聯上的一個字,虛飄飄的,不落實地。
白公捫有這麼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里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里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為每天都是一樣的單調與無聊。
流蘇交叉著胳膊,抱住她自己的頸項。七八年一霎眼就過去了。
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這里,青春是不希罕的。他們 有的是青春──孩子一個個的被生出來,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紅嫩的嘴,新的智慧。
一年又一年的磨下來,眼睛鈍了,人鈍了,下一代又生出來了。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紅灑金的輝煌的背景里去,一點一點的淡金便是從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流蘇蹲在地下摸著黑點蚊香,陽臺上的話聽得清清楚楚,可是她這一次卻非常的鎮靜,擦亮了洋火,眼看著它燒過去,火紅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風中搖擺著,移,移到她手指邊,她噗的一聲吹滅了它,只剩下一截紅艷的小旗桿,旗桿也枯萎了,垂下灰白蜷曲的鬼影子。她把燒焦的火柴丟在盤子里。
他愛她。這毒辣的人,他愛她,然而他待她也不過如此!她不由得心寒,撥轉身走到梳妝臺前。
十一月尾的纖月,僅僅是一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然而海上畢竟有點月意,映到窗子里來,那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鏡子。
柳原嘆道:"這一炸,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蘇也愴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節麼?"他們兩人都有點神經失常,無緣無故,齊聲大笑。
而且一笑便止不住。笑完了,渾身只打顫。
流蘇擁被坐著,聽著那悲涼的風。她確實知道淺水灣附近,灰磚砌的那一面墻,一定還屹然站在那里。
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墻頭,月光中閃著銀鱗。她仿佛做夢似的,又來到墻根下,迎面來了柳原,她終于遇見了柳原. 她突然爬到柳原身邊,隔著他的棉被,擁抱著他。
他從被窩里伸出手來握住她的手。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
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并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
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6. 張愛玲傾城之戀文學評論
我們首先說說這位作者-張愛玲,她十八歲時被父親關起來,她患了痢疾父親見死不救。
她的第一個丈夫傷了她的心,第二個丈夫在婚后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利和樂趣,堅決逼她墮胎可以說,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三個男人都是對不住她的,我覺的這樣一個聰明的女子不應該受到這樣的虧欠和辜負。這使的我得以貼近她的思想的軌跡和文字,明白她的小說何以如此悲情,更明白為什麼她最喜歡的詞是荒涼。
《傾城之戀》給我們的整體的感覺是她的作品沒有多少觸及到社會的現實問題,或許這是她的一個弱項,又或者作為一個中國傳統的女人,她是不喜歡政治的,所以在表面許多社會深度方面的東西上面,她并沒有做的很好,且看《傾城之戀》中多余戰爭一個描寫的環節給人的感覺絕對是很粗糙的,只不過我們喜歡“得魚忘,得意忘言”的感覺,所以并不很在乎這一點,《傾城之戀》中流蘇與柳原的戀情本身的完美性在我看來似乎就已經落如俗套,既然要表現人物本身的戀愛中的思考,那麼為什麼要到最后也是一個沒有劃好的圓呢?我的一個感覺是沒有劃好的圓比劃好的更具有一種難得的吸引力,就像莎士比亞的悲劇比喜劇更具有影響力一樣,但是看起來我們是無法求全責任的,更何況對于張愛玲這樣的作者,我也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根本夠不上多少資格評論她的作品,只是有感而發。翻譯家傅協這樣概括《傾城之戀》的故事,一個“破落戶”家的離婚女人,被窮酸兄嫂的冷嘲熱瘋攆出娘家,跟一個飽經世故狡猾的老留學生談戀愛,正要陷在泥里時一悠揚突然震動世界的變故把她救出來,得以一個平凡的歸宿,《傾城之戀》給人家印象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寶塔,令我覺的精彩的一段是流蘇到了上海之后,與柳原的那幾場交鋒,互相揣測對方的心意,尤其是那一夜,柳原撥了流蘇房里的電話,對她說那些話及他們爭吵的內容,流蘇想到的是現實表達她想忽然內柳原結婚的意愿,但柳原的出發點是情感的,兩方所思所想根本就是互相的,這場談話將不歡而散,兩人也因為這次的談話了解到,流蘇想柳原跟她結婚,而柳原卻只想流蘇做他的情夫。
了解到這一點流蘇激怒回上海白家,在這場比賽中,從游戲般的戀愛升華成真正的感情,并且結婚,有了完美的結局,在這紛亂的時代她沒有被擊倒。在風雨中立起了身子,在《傾城之戀》的愛情與我們現代的感覺不同,但又很相似,不同的是現代的女人不會像以前的人那樣麻煩,那樣的曖昧。
相同的是現代的人一樣會害怕輸給他人,如果不是那場大戰令雙方看到自己是多麼愛對方,他們的故事會怎樣的,當天地都好象不再存在的時候只是對方還在,又或者連對方也不在的時候,還計較什麼輸贏呢?流蘇是個好女人,但她在戀愛市場上卻給人家低估了價,原因是她離婚,幸運的是使她正式成為了他的妻子,從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經濟上的安全流蘇從此便可笑吟吟的暫時把生命告個段落,可憐的女人。作者把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寫的是如此的動人,便是不平凡的筆伐,料想改編成劇本后仍舊動人,我曾急切地打聽這個女主角是誰,據說是羅蘭便覺的最合適不過了,尤其要緊的這篇文章里充滿了蒼涼,憂郁而哀切的情調,我希望在戲劇演出時仍舊不會失掉它,而且更加強,這是一個膽怯的女子給人家逼急了才干出來的冒險的愛情故事,不會燃起自己心中的熱情,只會跟著生命的胡琴咿啞的響聲,使人倍覺凄涼,然而也更會激起觀眾的憐愛之心。
張愛玲的這篇小說無論如何是結構和語言取勝,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對于愛情的這引自《詩經》的描述:“死聲契闊,于子相悅,斥子之手,于子偕老》”。
7. 張愛玲傾城之戀文學評論
《傾城之戀》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卻是在講述一段不美的愛情,題目表面上流淌著的詩意,在故事中被男女主人公之間的算計和現實沖得蕩然無存。
白流蘇所要的無非是“經濟上的安全”和一張長期的飯票,而范柳原的計劃是要流蘇做情婦而不是妻子。他們不但有各自的打算,還非常清楚對方的想法,范柳原直接了當的對流蘇說:“我犯不著花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約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對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許你不在乎,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白流蘇對此也很明白,“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只是希望流蘇“自動地投到他的懷里去”,做他的一個情婦。
這哪里有一點點的浪漫氣息,分明是一場因自私而畸形的交易,露骨的交易,也是一次愛情的戰爭。這場交易從一開始就是明顯的男人占主動和支配地位,但戰爭的到來卻改變了一切,香港的淪陷成全了流蘇,使她成為贏家,由“二奶”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妻。
一場真實的戰爭打亂了愛情戰爭的秩序,在真正的戰爭面前,愛情的交易停止,愛情的戰爭也熄火了,當一切都要失去的時候,人與人的交流才變的真誠,彼此之間的愛情才除去了交易的色彩,相嚅以沫、生死相依,隆隆的炮火聲中兩人之間沒有了精刮的算計,反倒是拋卻了自己全身心的念著對方,“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在什麼都有的時候對愛情挑三揀四,甚至游戲愛情;在一切都沒有了,生命也受到威脅的時候,卻無私的愛了起來,張愛玲真是把人看透了。
我們看到的所謂“傾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因相貌或儀態而產生的忘忽一切的愛情,卻成了表述香港這座城市淪陷的狀態。從這個詞被恢復意義這點來看,張愛玲對現代愛情(相對而言)的描寫本質上是對傳統愛情尤其是傳奇故事的顛覆。
女人即使有了“傾國傾城”的美貌,也未必有使男人為之傾城的魅力,或者說,在現實社會中,很難有對女人的美產生“傾城”感的男人,甚至從來就不曾有過,“傳奇里的傾城傾國的人大抵如此”,全篇尾句正是這種思想的點睛之處。是啊,傳奇里的故事往往很美,美的如同巧奪天工的藝術品,讓我們艷羨,但這些傳奇真的是愛情的樣板嗎?未必。
傳奇故事中的愛情本是我們所向往的完美境界,但經過若干年的加工美化,尤其是被歷朝歷代統治者當作政治工具之后,其中的人物已經“面目全非”了,逐漸被神話,神一般都是完美的,這就更反襯出我們凡人的弱點和現實生活的平庸無味,正是基于對人們這種平凡的世俗狀態的認識,小說才自始至終的在為本應成為傳奇的故事進行改造或者說是還原,一切都符合日常生活的規律和邏輯,一切都是普通人應該做的應該想的,從而消除了神話傳奇的絕對性、純粹性和崇高性,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張愛玲的愛情故事中更多的是看到世俗的功利與算計。 不可否認的是,相對于純粹的高尚的愛情,功利與算計更符合我們普通人的思維與行事邏輯,雖然我們都不愿承認。
所以,張愛玲筆下刻畫的人物更多的是平常人,寫的都是些“庸人俗事”,在這里沒有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愛情,也不曾追問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講的盡是瑣碎的生命、混沌的煩惱,這些人和事雖然很俗,但卻很能勾起我們的共鳴,因為作為普通人,生活就是這樣混亂的、易變的、現實的、隨意的,在這些“庸人俗事”中,我們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平凡生命的卑微可憐,悲喜不自知,“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當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時候,卻突然失語,因為那分明是我們自己的表演。 流蘇和柳原未嘗不想追求純粹的愛情,當流蘇聽到柳原說“這堵墻,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墻。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墻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時,一定會產生不顧一切去愛的想法,但作為普通人,生活更像是一種綜合的協調,很難享受到那種純粹的東西,更多的是在多種因素中尋找所謂的平衡。
年近30且離了婚,在娘家受盡欺辱的白流蘇在愛情上不可能再有少女般的情懷,能從“這一代便被吸到朱紅灑金里的輝煌的背景里去,一點點的淡金便是從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的灰暗的家庭中拼殺出來,逃離開嗜著她的青春和生命的上海,已經耗掉了她所有的精力,對于愛情已經沒有了夢想和憧憬,“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眾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凈她胸中這一口惡氣”。愛情就是為了結婚,結婚就是為了有一張長期的飯票。
這是非常現實的想法,在這種討價還價的愛情背后,是普通人生活的主旋律,言情作品中轟轟烈烈、瀟瀟灑灑基本不會落在我們頭上,即便“有這個賊心,也沒那個賊膽”,這就是為什麼如今戀愛的雙方更多的是考慮工作、住房、存款等現實的經濟問題,愛情逐漸被商業化,更像一場交易。是啊,作為老百姓你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沒有了經濟基礎,精神層面上的愛情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甚至是不切實際,一如小說中那蒼白、模糊的月光。
8. 張愛玲傾城之戀文學評論
我們首先說說這位作者-張愛玲,她十八歲時被父親關起來,她患了痢疾父親見死不救。她的第一個丈夫傷了她的心,第二個丈夫在婚后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利和樂趣,堅決逼她墮胎可以說,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三個男人都是對不住她的,我覺的這樣一個聰明的女子不應該受到這樣的虧欠和辜負。這使的我得以貼近她的思想的軌跡和文字,明白她的小說何以如此悲情,更明白為什麼她最喜歡的詞是荒涼。
《傾城之戀》給我們的整體的感覺是她的作品沒有多少觸及到社會的現實問題,或許這是她的一個弱項,又或者作為一個中國傳統的女人,她是不喜歡政治的,所以在表面許多社會深度方面的東西上面,她并沒有做的很好,且看《傾城之戀》中多余戰爭一個描寫的環節給人的感覺絕對是很粗糙的,只不過我們喜歡“得魚忘,得意忘言”的感覺,所以并不很在乎這一點,《傾城之戀》中流蘇與柳原的戀情本身的完美性在我看來似乎就已經落如俗套,既然要表現人物本身的戀愛中的思考,那麼為什麼要到最后也是一個沒有劃好的圓呢?我的一個感覺是沒有劃好的圓比劃好的更具有一種難得的吸引力,就像莎士比亞的悲劇比喜劇更具有影響力一樣,但是看起來我們是無法求全責任的,更何況對于張愛玲這樣的作者,我也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根本夠不上多少資格評論她的作品,只是有感而發。
翻譯家傅協這樣概括《傾城之戀》的故事,一個“破落戶”家的離婚女人,被窮酸兄嫂的冷嘲熱瘋攆出娘家,跟一個飽經世故狡猾的老留學生談戀愛,正要陷在泥里時一悠揚突然震動世界的變故把她救出來,得以一個平凡的歸宿,《傾城之戀》給人家印象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寶塔,令我覺的精彩的一段是流蘇到了上海之后,與柳原的那幾場交鋒,互相揣測對方的心意,尤其是那一夜,柳原撥了流蘇房里的電話,對她說那些話及他們爭吵的內容,流蘇想到的是現實表達她想忽然內柳原結婚的意愿,但柳原的出發點是情感的,兩方所思所想根本就是互相的,這場談話將不歡而散,兩人也因為這次的談話了解到,流蘇想柳原跟她結婚,而柳原卻只想流蘇做他的情夫。了解到這一點流蘇激怒回上海白家,在這場比賽中,從游戲般的戀愛升華成真正的感情,并且結婚,有了完美的結局,在這紛亂的時代她沒有被擊倒。在風雨中立起了身子,在《傾城之戀》的愛情與我們現代的感覺不同,但又很相似,不同的是現代的女人不會像以前的人那樣麻煩,那樣的曖昧。相同的是現代的人一樣會害怕輸給他人,如果不是那場大戰令雙方看到自己是多麼愛對方,他們的故事會怎樣的,當天地都好象不再存在的時候只是對方還在,又或者連對方也不在的時候,還計較什麼輸贏呢?流蘇是個好女人,但她在戀愛市場上卻給人家低估了價,原因是她離婚,幸運的是使她正式成為了他的妻子,從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經濟上的安全流蘇從此便可笑吟吟的暫時把生命告個段落,可憐的女人。
作者把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寫的是如此的動人,便是不平凡的筆伐,料想改編成劇本后仍舊動人,我曾急切地打聽這個女主角是誰,據說是羅蘭便覺的最合適不過了,尤其要緊的這篇文章里充滿了蒼涼,憂郁而哀切的情調,我希望在戲劇演出時仍舊不會失掉它,而且更加強,這是一個膽怯的女子給人家逼急了才干出來的冒險的愛情故事,不會燃起自己心中的熱情,只會跟著生命的胡琴咿啞的響聲,使人倍覺凄涼,然而也更會激起觀眾的憐愛之心。
張愛玲的這篇小說無論如何是結構和語言取勝,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對于愛情的這引自《詩經》的描述:“死聲契闊,于子相悅,斥子之手,于子偕老》”
9. 傾城之戀歌詞賞析
陽臺搭著紫藤花架 半壁斜陽爬
誰又拉起胡琴咿咿呀呀
紅胭脂映著白月牙 歲月起風沙
油紙傘外雨還在下
只是一個自私的女人 只是一個自私的男人
別再計算愛的代價 都已經淪落在天涯
只是一個平凡的女人 只是一個平凡的男人
別再計較愛的真假 都不過一剎那
世紀末的高樓大廈 遠眺著煙花
冬夜里的人群嘻嘻哈哈
石頭森林孤獨水塔 霓虹開不出花
地鐵呼嘯說不出話
只是一群自私的女人
只是一群自私的男人(自私的男人)
都在計算愛的代價
都一起淪落在天涯
只是一群平凡的女人(突然聽到警報在拉 炸斷故事尾巴)
只是一群平凡的男人(哭著哭著睡了風也暗啞)
都再計較愛的真假(整個城市瞬間傾塌 為了成全她)
都不過一剎那
陽臺搭著紫藤花架 半壁斜陽爬
誰又拉起胡琴咿咿呀呀
紅胭脂映著白月牙 歲月起風沙
油紙傘外雨還在下
我自個覺得開始那段紫藤花和半壁斜陽在原文中只不過是一閃而過的背景描寫,拉胡琴的是白方算計奚落白流蘇的娘家大哥,紅胭脂、白月牙這樣淡雅景色在小說開頭的凄慘苦悶的基調下尋不見絲毫蹤影。可見這里只是作詞之人可以的美化和營造浪漫。不過后面所說的平凡和自私都很切合小說主題,有一種自嘲的悲涼。
張愛玲自己也說:“《傾城之戀》里從腐朽的家庭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并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結婚并不使他變為圣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是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