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鞭炮聲的比喻句子

解夢佬 0

1. 形容鞭炮聲的詞語

形容鞭炮聲的詞語:

1、劈里啪啦:同劈里啪啦,擬聲詞,形容連續不斷的爆裂、拍打的聲音。例句:過年了,外面鞭炮聲噼里啪啦響個不停。

2、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出自: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

3、響徹云霄:徹:貫通;云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像可以穿過云層,直達高空。示例:教室里學生們的情緒高漲,歌聲響徹云霄。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云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4、此起彼伏:這里起來,那里下去。形容接連不斷。出自:華而實《漢衣冠》四:“此起彼伏,似有萬人響應。”

2. 描寫放鞭炮的好句子

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單位上安排的幾天值班任務,還有與親朋們的幾次聚會,我便很少出門了。

在家里大多數時間就趴在網上,倒也自在。坐在電腦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聲,遠遠近近地傳入耳朵里,從早晨睜開眼直到深夜,就這麼時斷時續的。

在這“噼啪”的鞭炮聲中,盡管我的眼睛還盯在電腦熒屏上,可是我的思緒卻早已飛回到童年的故鄉去了…… 記得小時候,大年三十以前,父親早就把過年的鞭炮準備好了,是那種牛皮紙的,有時候是紅皮的。鞭炮的個頭比較小,形狀像一節干谷秸子,村里人都叫它“干草骨節”。

除了“干草骨節”外,還要買一兩把(一把十個)爆竹和二提腳。父親把鞭炮買回家以后,受不了我們幾個弟兄的軟磨硬纏,便從整掛鞭上拆下來一些分給我們,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著,并警告我們誰也不準動它。

可是,父親給我們兄弟分的“干草骨節”沒幾天就放完了,我們經不住誘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你一次偷幾個,我一次偷幾個,多了也怕被父親發現,他的皮帶可是怪嚇人的。

一掛鞭炮數量本來就不多,哪里還經得起這麼零打碎敲的?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親發現鞭炮已經所剩無幾了。于是父親非常震怒,瞪著眼審問我們幾個,可是我們誰也不承認。

如果不是因為大過年的,他不揍得我們鬼哭狼嚎的就怪了。父親只是罵了我們幾句出出氣,也就算了。

過年,是我們小伙伴們非常盼望也是極為開心的一段美好時光。學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大家快樂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種游戲玩耍,當然少不了放鞭炮。

你放幾個,我放幾個,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誰的鞭炮多。于是,村子里到處都能聽到鞭炮的響聲。

“干草骨節”是那種“啪!”的脆響;爆竹是那種“嗵!”的鈍響;二提腳是那種地面一聲“嗵!”天空一聲“啪!”的雙響。我們把鞭炮丟在地上放,插在墻縫里放,捏住鞭炮屁股放,用彈弓射往空中放……還不過癮,于是小伙伴們又開始發明新的玩法了,炸糞便便是其一。

那時,街道上流浪的豬狗比較多,還有牛馬也經常從街道上通過,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動物糞便很容易。把爆竹插在糞便上,然后點燃,隨著藥信“嗤嗤”聲過后就是“嗵!”地一聲爆響,一坨糞便被炸得四處紛飛,有跑得晚或者距離比較近的小伙伴往往被糞便濺一身,大家一起爆笑一陣子。

更危險的游戲是用爆竹炸酒瓶子。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點燃引信后,幾秒鐘內便“砰!”的一聲,酒瓶子頃刻間沒了蹤影,玻璃紛飛,能飛出十幾米遠開外,有時候就有小伙伴被玻璃擊傷的。

有的小伙伴把鞭炮點燃后扔在地上,引信著完后卻沒了動靜,一般人判斷是啞鞭,于是有膽子大的就過去撿拾,可是剛剛拿到了手里,鞭炮頓時炸響。“干草骨節”威力比較小,尚無大礙,但如果是爆竹的話,不把手掌炸斷了就算是萬幸了。

被炸的小伙伴捂住受傷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們便一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剛剛黑下來,有的人家就開始燃放鞭炮了。

誰家放鞭炮,門口都是聚集一群小朋友,等著搶啞鞭。鞭炮聲“噼啪”一陣子過后,硝煙尚未散盡,小伙伴們便借著熹微的暮色,彎腰躬背從一地碎鞭炮紙中尋找啞鞭,像搶錢似的。

一陣子忙亂之后,又朝下一家門口跑去。天色完全黑了下來,有的小伙伴就打著手電尋找。

這些啞鞭炮如果還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僅僅露個頭罷了,有的連個頭也見不著。燃放啞鞭需要膽量,膽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點燃,而是用根長香來點燃,如果實在點燃不著就會把鞭炮扒開,用火柴點燃火藥,“嗤!”的一聲,聽個響聲罷了。

有的啞鞭用塊石塊或者斧頭砸,也能聽到一聲爆響。 除了過年,平時鄉親們誰家娶媳婦或者蓋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須的,我們小伙伴們誰能搶個啞鞭放放就很高興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蓋新屋上梁這天。主人家都是選擇在中午這個時間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與看大戲的人數媲美了。儀式開始時,是蓋房子的木工頭和瓦工頭借著兩把梯子,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和瓦刀,兩個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一眼,點下頭,然后分別講著話同時登上梯子。

這邊說,今天是個好日子。那邊說,東家喜把房梁上。

這邊說,翻身不忘毛主席。那邊說,蓋屋不忘共產黨。

……兩個人邊說邊爬到了房梁頂端,各把早系在身邊梁上的一根繩子解下來。下面的人仰面對梁上說,點鞭了!上面說。

點鞭!于是系在房梁最頂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隨著劇烈的“噼啪”聲,就像卷簾門一樣慢慢地被兩個工頭提了上去。待鞭炮聲結束,椽子也正好被兩個人提上來,早就候在屋門外面的小伙伴們便一哄而上搶啞鞭。

但人多啞鞭少,誰能搶到個臉上就寫滿了高興。兩個工頭把頂椽子安放好后,兩個人又分別提上來一個紅布封口的葫蘆狀圓斗,里面盛了一些小餑餑(鳥首形狀的小饅頭)、大紅棗、年糕、糖果、硬分幣、干谷草屑之類的東西,兩個人開始向人群里拋撒。

下面的人亂哄哄地爭搶,場面很是熱鬧…… 現在,故鄉的除夕夜,鄉親們家家戶戶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傳統。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放鞭炮的時候,再也沒有那麼多的觀眾了。

小朋友們也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