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表達詩人志向的句子

解夢佬 0

1. 石灰吟 哪句可以表達自己理想和志向的詩句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譯文

【注釋】

⑴石灰吟:石灰贊歌。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⑵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⑶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平常,輕松。

⑷渾:全。

⑸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人間:人世間。[1]

【譯文】

(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2]

編輯本段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

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3]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2. 石灰吟這首詩抓住石灰的什麼特點,贊揚了它的什麼精神,抒發了作者

于謙(1398-1457),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詩人、政治家和軍事家.這一著七言絕句,作于明成祖永樂十三年(1415年),當時于謙只有十七歲.全詩的大意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是能夠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表面看來,這首七絕只是詠物之作,即詩人運用白描之手法,突現出石灰不怕擊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粉末奉獻給人們的特點.可是,細細推敲,卻又不難見出詩人的別具匠心——詠物,實為言志.即運用擬人和借喻等手法,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達自己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永遠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3. 詩言志于謙在巜石灰吟巜中表達了自己的節氣是什麼李賀在馬詩中表達

石灰吟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經過千萬次錘打從深山里采出來的石灰,對熊熊烈火的焚燒看得跟平常事一樣.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清白長留人間.馬詩首詩看起來是寫馬,其實是借馬來抒情,抒發詩人懷才不遇,不被統治者賞識,但又熱切期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立功業. 此篇寫良馬出自名地,而邊陲天地廣闊,正可奮勇奔馳,唯待知遇名主也.何當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割據,戰事頻頻,作者以名馬自喻,言雖然生逢用人之時,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這是李賀馬詩的基本意旨.李賀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一直懷有建功立業之心,為此,他甚至寧愿投筆從戎.但這一理想終難實現,所以他的詩中總會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憤之氣.已亥雜詩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