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句子的表達效果不

解夢佬 0

1.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神態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動作有:“伸著左手,食指和中指張開,右手食指一會兒點向左手食指,一會兒點向中指”,“兩手掌立做‘推’狀”“彎起一只手指做‘敲’狀”.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神態有:“低頭沉思默想”,側頭蹙眉,眨眼凝神”.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語言有:“是‘推’好呢還是‘敲’好呢?”此處抓住賈島推敲詩句的“點睛”之處,寥寥數筆,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當時“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讓讀者與賈島一起經歷了“推敲”如醉如癡的過程,體驗了“思慮得疾苦”的心理歷程.而描寫賈島與韓愈共同“推敲”時,作者對賈島沒做更多描寫,只是說韓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訴人們:即使是像韓愈這樣的大文學家,也須經“推敲”之過程,方可作出有“韻味”的判斷.。

2. “推敲”詩句舉例

一、《泊船瓜州》中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詩人曾反復 ,先后選用了“到”、“過”、“入”、“滿”等,最后選頂為“綠”。“綠”字描述了江南綠草茸茸、生機勃勃、春意 然的景象。

二、“遙看瀑布掛前川”(《望廬山瀑布》),詩句中的“掛”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描繪出遠望瀑布的景象,“掛”字正好應驗了“遙看”,使瀑布景色分外壯觀,雖似長垂不動,卻正說明了流速之快。

三、“非六直下三千尺”中,一個“直”字讓人感受到了近看瀑布的恢弘氣勢

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題西林壁》),應該是橫看、側看、遠看、近看,從遠處往下看,從底處往上看,此句省略了五個謂語的多姿多態。五、宋祁的《玉樓春》一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個“鬧”字在我們眼前展現了一幅杏花爭艷圖,尤其是那滿山遍野的杏紅讓人目不暇接,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便原來平面的畫面有了動感,它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它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部都點染出來了。這“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

3. 詩中推敲的詩句這個不用細講,就像《題李凝幽居》一樣的.我的意思是

任翻(人名)題臺州寺壁詩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既去,有觀者,取筆改“一”為“半”字.翻(任翻)行數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則見所改字,因嘆曰:“臺州有人.”——(李東陽《麓堂詩話》) 寫的是唐代詩人任翻為改一個字,跑了數十里的故事,也很動人.“前峰月照”一定會出現“峰掩月”的情況,月光不會照遍一江流水,改為“半江水”既符合實際,又詩味含蓄.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于八尺.3.緣——因為.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后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夸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云天的氣勢吧!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游蕩的云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蘇詢門下,不是才子,就是才女,這與他的教誨當然分不開.據說有一天,蘇詢買了一幅畫,打算配一副對聯,但他把對聯擬好后,不寫中間一字,抄出來,讓兒女們去填,借此考一下他們的才學:輕風 細柳 淡月 梅花 蘇軾(東坡)文思最快,立刻填上了兩個字,使之成為:輕風搖細柳 淡月映梅花 蘇小妹說:“哥哥所填,固然不錯,但所用的詞不夠精彩.倘若用“扶”和“失”二字,不知如何?” 輕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 蘇詢問老二的看法,蘇轍贊賞小妹,說:“這是煉字,用‘扶’字,更顯得風之溫柔,用‘失’字,才有天地溶為一色,撲朔迷離詩畫意.” 蘇詢也認為小妹的好,蘇軾也很佩服小妹的才華.任翻(人名)題臺州寺壁詩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既去,有觀者,取筆改“一”為“半”字.翻(任翻)行數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則見所改字,因嘆曰:“臺州有人.”——(李東陽《麓堂詩話》) 寫的是唐代詩人任翻為改一個字,跑了數十里的故事,也很動人.“前峰月照”一定會出現“峰掩月”的情況,月光不會照遍一江流水,改為“半江水”既符合實際,又詩味含蓄.。

4. 推敲一文中的"這個樣子"對表現賈島的精神品質起什麼作用

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

開始想要用“推”字,后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于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儀衛隊的第三部分。

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

于是與賈島并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舍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為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