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字體特點是端正平穩,放縱流動,行書在書寫的時候點畫的主要寫法是露鋒入紙,字體以歟側代替平整,比較復雜的筆畫變的更加的簡單省略,點畫之間的呼應是用勾、挑、牽絲來進行加強的,用圓轉的筆畫代替了方折的筆畫。
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行書的出現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辨識度低產生的一種字體,行書在書寫的時候和隸書、楷書、草書有一定的區別,寫起來的時候更像是楷書的變體。
行書起源于東漢末年,到魏初的時候出現變異,鐘(繇)、胡(昭)二家主要是以行書為主。
之后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王獻之創作了《鴨頭丸帖》,顏真卿創作“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作“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等,都是行書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學習行書要先找合適的字帖,先觀帖,之后再臨摹字帖,掌握字帖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先從簡單的筆畫開始練習,之后再學習部首的寫法,最后練習整體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