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表達差別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急需一些中英文化差異 的中英文句子

The balance of value between native culture and global culture must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art education, cultural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traditions can be shared by further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creat a p

全球化背景下的藝術教育,要注意到全球文化與地域文化間的價值平衡,應該通過增進理解,借鑒植根于不同文化傳統土壤中的文化經驗,支持文化差異的發展,形成多元的文化空間

They differ with each other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core concept- the unification of nature and human and separation of main body and object respectively; values- respecting morality and cherishing wisdom respectively; way of thinking-

中西抒情詩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人合一與主客二分是中西抒情詩文化核心觀念的不同;二、德與愛智是中西抒情詩文化價值觀的不同;三、覺與分析是中西抒情詩文化思維方式的不同。

2. 英語句子和漢語句子區別

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這是漢英語言最顯著的差異。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說過:“就句子的結構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由于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英譯漢試題幾乎百分之百都是長而復雜的句子,而翻譯成中文經常就成了許多短小的句子。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復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接,整個句子盡管表面上看錯綜復雜卻是一個整體。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松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系代詞,在長而復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復,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于結構相對松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3. 中英文句子結構有哪些差異,翻譯有哪些技巧

中英文這兩種不同語言的形態特點反映在句法結構上,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差異:1. 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2. 英語屬演繹性思維,漢語屬歸納性思維;3. 英語為主語顯著語言,漢語為主題顯著語言;4. 英語語序靈活多變,漢語語序相對固定。

針對這四個方面的差異,現對英漢互譯技巧分述如下:一、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 (一)表現特征 英語重形合,指的是英語講究“結構美”,強調句法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英語句子常用詞形變化、虛詞(如冠詞、介詞、連接詞)、非謂語動詞(不定式、動名詞、分詞)、從句以及獨立主格等來表現各種語法關系,結構緊湊嚴密,注重以形顯義。

因此,有人將英語的句法結構稱作為“樹型結構”,干上有枝,枝上有節,節外生枝。漢語重意合,指的是漢語講究“意境美”,幾乎可以用任何語言單位表達思想,無拘無束,揮灑自如,語法不完整、不合理也無關緊要。

漢語沒有詞形變化,沒有非謂語動詞、定語從句、獨立主格和冠詞,特別是在許多情況下省略虛詞(尤其是連接詞),它常用詞組和短句逐次排列,雖然外形上互不相連,但內含邏輯關系,注重以神統形。因此,有人將漢語的這種結構稱為“竹節結構”,像竹桿那樣一節一節的,簡練而明快。

對于英漢句法結構的差異,莊繹傳教授還曾經打過一個非常形象的比方。他說:“我感覺漢語的句子結構好比一根竹子,一節一節地連下去;而英語的句子結構好比一串葡萄,主干可能很短,累累果實附著在上面。”

請看以下例句:例1:All the prayers said the same: There was a God Who sees, Who hears, Who takes pity on man, Who contains His wrath, Who forgives sin, Who wants men to repent, Who punishes evil deeds, Who rewards good deeds in this world and — what was even more — in the other.譯文: 所有的禱告詞都說:有一個上帝,他明察秋毫,耳聽八方,慈悲為懷,寬宏大量,原宥過失,容人悔改,懲惡賞善,現世現報——尤其是——掌管來世報應。分析:原文用了八個“Who”引導的定語從句,可謂“果實累累”,而譯文化成了八個四字格詞語,簡潔工整,音韻鏗鏘,充分發揮了漢語的優勢。

例2: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譯文:When a woman is unmarried, she is to live for her father; when married, she is to live for her husband; and, as a widow, she is to live for her children. (辜鴻銘譯) 分析:原文為中國古代提倡的“三從”婦德,語言高度濃縮,可謂一字千金。

譯成英語,字數差不多是原文的三倍,加譯了副詞、連詞、代詞、介詞等,尤其必須加譯主語,就連標點符號也必須作變動。這里順帶一提,譯文中尤為精妙的是將動詞“從”譯成了“live for”,生動地傳達了中國古代婦女“為三種人而生活”——做好女兒、好妻子和好母親——的自我犧牲精神。

(二)互譯對策探討 英譯漢時,許多詞可以用漢語的動詞來轉換;連接詞在許多情況下省略不譯,因為越是使用連接詞少的句子越是符合漢語的習慣;介詞短語、定語從句和獨立主格在不少情況下都可以譯為短語或分句。漢譯英時,注意把漢語句子中內含的邏輯關系(特別是因果關系、轉折關系、遞進關系)用英語的連接詞表達出來;注意把漢語的流水句譯成相互照應的單句;把漢語的眾多動詞分清順序或分清主次編排成英語的習慣表達,許多情況下一些表目的、原因、伴隨等的動詞譯為非謂語動詞或者名詞、介詞,等等。

例如:例3: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譯文: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分析:許多英語初學者在翻譯if從句時總離不開“如果”,或者見到when時總離不開“當”……譯文省略了假設連詞,但假設關系蘊含其中,體現出了漢語的“意境美”。例4:This was an intelligently organized and fervent meeting in a packed Town Hall, with Mr. Strong in the chair.譯文:這是一次精心組織起來的會議。

市政廳里來賓濟濟一堂,熱情洋溢,主持會議的是斯特朗先生。分析:形容詞“fervent”和“packed”分別譯成了短語“熱情洋溢”和“濟濟一堂”;獨立主格“with Mr. Strong in the chair”譯成了一個分句。

例5:不知苦中苦,哪知甜中甜?譯文:If you have never tasted the bitterness of gall, how can you know the sweetness of honey?分析:這句漢語雖然外形上沒有假設連詞,但卻內含假設關系,譯成英語時必須加連接詞。例6: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換女工,做中人的衛老婆子帶她進來了,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

(魯迅:《祝福》) 譯文:Early one winter, when my uncle's family wanted a new maid, Old Mrs. Wei the go-between brought her along. She had a white mourning band round her hair and was wearing a black skirt, blue jacket, and pale green bodice. Her age was about twenty-six, and though her face was sallow her cheeks were red. (楊憲益譯) 分析:原文只有一個句號,譯文則分為了三句話。原文里前面兩句的并列關系在譯文里變成了主從關系,將“四叔家里要換女工”譯成了由“when”引導。

4. 英語翻譯怎樣發現錯誤

最好的辦法是請英語為母語且熟悉文章內容或相關領域知識的人為你校正。

至于換詞,要慎重,不同的詞或詞組往往還是有些許差別的,尤其是可能意思相近但用在不同語境或不同類型的句子中,比如probable 比possible可能性大一些,nice to meet you 常用于初次見面,而 nice to see you ,how do you do ,用于認識的人之間打招呼 等等。翻譯一篇文章時,可以找英語的對應文章來讀,看看某個意思在這類文章中常用什麼詞。

法律,合同,公函等涉及法律責任的翻譯尤其如此。比如,翻譯學位證書,可以找英美大學的學位證對應,看看他們怎麼說。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5.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句子的區別,舉幾個例子

美語與英語在習慣用語差異

美語與英語在習慣用法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比如,英國英語在虛擬式中往往要加should,而美語大都不用。表示"有"或"沒有"的概念,英語用to have/haven't got,美語則用to have/don't have;"不得不"、"必須"做什麼,英語用to have got to do something,美語只須說to have to do something;"假期臨時工"英語用holiday jobs,美語用summer/temporary jobs;"租用計算機"英語的表達是computer hire,美語用computer rental;"從某某學校畢業",英美表達習慣也不同,"graduate"一詞,在美語里可以用于任何種類的學校,如graduate from university/school等,而在英語里,graduate僅限于大學畢業,中學畢業要用leave;當談到某家公司待遇低的時候,英語通常的表達是It was badly paid,而美語的表達則是It didn't pay very much;"我與老板相處得很好"英語的表達是I got ort very well with my boss,但美語則用got along代替句中的got on;"提高價格"英語用put up prices,美語用raise prices;"上計算機課"英語的表達是go on a computer course,美語則說take a computer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