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老婦的句子

解夢佬 0

1. 形容老婦的句子

鶴發童顏: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返老還童:扭轉;還:回復原來的狀態。扭轉衰老,回復童年。形容老年人恢復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現形容老年人恢復了青春與活力,精力異常旺盛。

老當益壯:老:老年;當:應該;益:更加;壯:強壯,雄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豪壯。

寶刀未老 :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年。

年老體衰 :指身體體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余力不足

老態龍鐘: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龍鐘 行動不靈便的樣子。

老氣橫秋: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耄耋之年:耄耋: 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

暮景殘光 :景:能“影”,日光。指夕陽殘照。比喻風燭殘年,余日無多。

年老體衰:指身體體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余力不足

外貌句子:

1.她一臉慈愛滄桑,年輕時烏黑的頭發已有如嚴冬初雪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根根銀發,半遮半掩,若隱若現。臉上條條皺文,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

2.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頭發梳得十分認真,沒有一絲凌亂。可那一根根銀絲一般的白發還是在黑發中清晰可見。微微下陷的眼窩里,一雙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3.白發蒼蒼的鄰居張奶奶拄著拐杖,臉上笑得像一朵綻開的菊花。她瞇起眼睛翻來覆去地看著玉云姐那張錄取通知書,好像手里捧的不是錄取通知書,而是一件稀罕的寶物。

4.張奶奶拉著玉云姐的手,用昏花的眼睛把她從頭望到腳,又從腳望到頭。望著望著,她那眼里的淚水便順著皺紋的溝道,,一串一串地落下來。

5.

李大爺個子不高,頭發花白,飽風霜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留下的皺紋。那雙溫和的眼睛總是閃爍著慈祥的光芒。

2. 形容老者的句子

【成語】

鶴發童顏: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返老還童:扭轉;還:回復原來的狀態。扭轉衰老,回復童年。形容老年人恢復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現形容老年人恢復了青春與活力,精力異常旺盛。

老當益壯:老:老年;當:應該;益:更加;壯:強壯,雄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豪壯。

寶刀未老 :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年。

年老體衰 :指身體體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余力不足

老態龍鐘: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龍鐘 行動不靈便的樣子。

老氣橫秋: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耄耋之年:耄耋: 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

暮景殘光 :景:能“影”,日光。指夕陽殘照。比喻風燭殘年,余日無多。

年老體衰:指身體體力跟不上,或者比喻心有余力不足

【詩句】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3. 比喻老人的詞語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扎成兩結于頭頂把頭發扎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

借指幼年。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

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

“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后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9歲 九齡:為9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后,就把頭發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

“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在頭頂。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16歲 二八:為16歲。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

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

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

《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

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于按干支紀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