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名句及感悟

解夢佬 0

1.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為感悟,寫一篇文章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并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合并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范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復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并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對于學過的舊知識,你要常去溫習它,你將會有新的體會,新的發現。你收獲的就會更多,你比別人懂得的就會更多,這樣在某方面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了。

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有它的多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許你一時只能理解其中的一點,當但你經歷多了,見識豐富了,你再去看時,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體會。生活就是這樣多方面性的,當你對一句話不理解時,你是選擇遺棄它,還是深入的去思考?當你多次的去深究它的時候,你將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當我們忙完了一個階段的事情后,利用暫時的忙里偷閑,回顧曾經的點點滴滴時,才發現我們不能變成工作的奴隸,我們要學會思考和總結,要讓我們的工作充滿堅持和成長才行。

2. 論語名句解釋及感悟

論語名句解釋及感悟

1、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2、禮之用,和為貴。(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

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4、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于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10、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 與其奢侈,不如節儉;就喪事而言,與其儀式上治辦周備,不如內心真正哀傷。)

3. 論語 名句及感想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于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能。”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

這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孔子說:“(心里)默默地記住學習所得的東西,學習而又不自滿,教人又不倦怠,(這三樣)對我來說,有什麼呀?”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于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這一段講躬身實踐的重要性 。

就象這樣的

4. 論語里感悟生活的句子說幾個《論語》感悟生活的句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哈不憂貧.”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泣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泣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