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國演義精彩句子
1.謀事在天,成事在人2.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4.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5.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6.人中呂布,馬中赤兔1. 內事不決問昭儀,外事不決問周瑜。
突出了周瑜在東吳軍事指揮上的重要性,以及張昭在內政上的較高水平,此外,還突出反映了孫策在識人基礎上的用人之長。2.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似乎劉備稱王、孫權割據、曹操夾天子以令諸侯、關羽敗走麥城等,一切皆是天意。縱有經天緯地之才、撼山震河之勢、力挽狂瀾之術,也敵不過天意。
3. 公沉吟曰:“汝說我有三罪,欲我如何?”遼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
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約。若丞相能從,我即當卸甲;如其不允,吾寧受三罪而死。”
遼曰:“丞相寬洪大量,何所不容。愿聞三事。”
公曰:“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此段描寫關羽土山約三事的故事,所謂人無信不立,這段注重表現了關羽忠義之氣 義薄云天 4. 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迸裂,昏絕于地。
眾將救醒,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于□□之中,先擒了守臺士卒,因此不得舉火。”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兄長耶!”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大意失荊州 怒氣沖塞的情景 大意失荊州體現了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所謂驕兵必敗 關羽自恃無敵天下 藐視江東 遂中東吳陸遜詭計 后兵敗走麥城 遭俘而亡 5. 操曰:當日我與本初共同起兵之時 本初曾問我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我問之曰:‘本初意欲何為?’其答曰:‘我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勝。’而今本初已亡 不得不令人悲愴 評論: 此段描寫曹操打敗袁紹 祭奠袁紹時的感嘆 表現了曹操有過人之能 袁紹以兵力強盛 地勢優越而虎勢天下 曹操卻能任用天下的智能之士 用正道駕御他們 充分體現了曹操愛才 且智力過人的特點 也從而證明了曹操遠勝他人6. 好段-----卻說孔明回船為魯肅曰;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
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余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
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
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知地利,不知奇門,不嘵陰陽,不看圖陣,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公瑾叫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系于天,恭謹焉能害我哉。
魯肅拜服。體會-----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諸葛亮的智慧、干練、穩重、機敏。周瑜的狹隘。
魯肅的仁義長者之度躍然紙上,引人入勝。不愧大家手筆。
2. 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句子
原發布者:pdl996
三國演義里的經典之語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既生瑜何生亮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表)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1,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后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寡,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咸原為用,此德勝也(荀彧傳)2,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武帝紀)3,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賈詡傳)夏侯敦罵趙云:汝等隨劉備,如孤魂隨鬼耳!司馬微水鏡先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操謂關公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亂世,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尸而還!獻帝:誰敢殺朕?司馬昭:父親,你猜曹睿那小皇帝……(
3. 三國演義中50個的優美句子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生子當如孫仲謀"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既生瑜,何生亮"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礁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曹操。
4.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經典句子
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吾來時明白,去時不可不明白。
關羽說的,我認為最經典
關羽在掛印封金、千里尋主前所說,當時寄居曹操籬下的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陳震讓他馬上就走時,關公卻要待“辭卻曹操”然后再走。
這番話的意思是做人要有始有終,來得明白,去也要明明白白。這表明關羽做事光明磊落、“君子坦蕩蕩”的情懷禮義。
原文:
關公看書畢,大哭曰:“某非不欲尋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圖富貴而背舊盟乎?”震曰:“玄德望公甚切,公既不背舊盟,宜速往見。”關公曰:“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吾來時明白,去時不可不明白。吾今作書,煩公先達知兄長,容某辭卻曹操,奉二嫂來相見。”震曰:“倘曹操不允,為之奈何?”公曰:“吾寧死,豈肯久留于此!”震曰:“公速作回書,免致劉使君懸望。”關公寫答云:
竊聞義不負心,忠不顧死。羽自幼讀書,粗知禮義,觀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嘗不三嘆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內無積粟,外無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斷首捐軀,致負所托;故樂暫且羈身,冀圖后會。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當面辭曹公,奉二嫂歸。羽但懷異心,神人共戮。披肝瀝膽,筆楮難窮。瞻拜有期,伏惟照鑒……
——關羽暫歸曹操時,有三事之約,離開曹操,有數次辭別,不得見,又修書辭別。的確“來得明白,去得明白。”光明磊落。真可謂忠貞不二,義重如山。
5. 【三國演義中的精彩句子,段落,場面8點前回答完加分】
句子: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臺. 這一拜,報國安邦志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展雄才. 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段落: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洲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計誅逆黨,李掘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贊,各呈雄才占一方.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脅天子令諸侯,總領貌棱鎮中土.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愿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再取川,霸業王圖在天府.白帝托孤堪痛楚,嗚呼三載逝升遐.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將天補.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力氣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受禪臺前云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紛紛世事無窮盡,茫茫天數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場面: 30樓 張昭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 樂 此事果有之呼? 諸葛亮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張昭:進聞劉豫州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 諸葛亮曰:我觀取漢上止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不忍奪同宗之基業,顧力辭之~劉綜孺子,聽信匿言,暗自降曹~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下別有良圖,非等閑可知也. 張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了,先生自比管樂,管仲項桓公霸諸侯一曠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余城,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先生高臥隆中,抱席微坐,旦笑傲風月,今即從事豫州,當為生靈除害剿滅亂賊,且劉豫州為得先生之前上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雖三尺童蒙依畏彪虎生翼,將見漢室將興,曹室即滅,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視目以待,以為扶高天之云鬢,仰日月之光輝,拯民于水火之中,昔天下天下于衽席之上,何此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扶孤子以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也,可豫州得先生反不如起初也,管 樂之事果有之呼,愚直之言,幸悟見怪! 諸葛亮笑答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臂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米粥食之,和藥食補之,代其腹脹調和,形體漸安后,在用猛藥治之,與猛肉食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矣~若不待氣脈緩和,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向日我主兵敗于汝南,寄居劉表,兵不滿千,將不過關 張 趙而已,此正是病勢狂微之季也.新野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顯薄,豫州不過暫借此容身罷了,豈能真坐首與此,然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等輩心驚膽裂,竊畏管仲樂毅用兵未必過此~至于劉綜降曹,吾主實屬不知,且又不忍奪同宗之基業也,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縛義子民,扶老挾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席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矣大仁大義也,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祖數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呼,夫信久侍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之人,非比夸辯之徒,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則成為天下笑耳罷了.此一番語,說的張昭無一言可答. 怎麼樣?還沒有到八點哦.。
6. 【三國演義人物精彩描寫片段,急,】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多疑的人物典型.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馬超投降劉備后,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杰,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著力描畫,極盡夸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失敗”一面,給人以“仁慈”和“重義”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英雄”的真實形象.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后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后,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如此可好?)。
7. 三國演義里的經典語句
1.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如劉景生子,豚犬耳(曹操)
2.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3.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4.既生瑜,何生亮(周瑜)
5.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曹操)
6.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馬謖)
7.大丈夫當學衛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長驅數十萬眾,縱橫天下;何能作博士耶?(曹彰)
8.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親,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若懸河,舌如利劍,安能動我心哉!(周瑜)
9.張松羞辱曹操:“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克。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于潼關,奪船避箭于渭水;此皆無敵于天下也。”
10.大戰結束,魯肅進殿拜見孫權,孫權起身向他示敬,并對他說:“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魯肅搖頭說:“未也。”就座后,魯肅才說:“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更以安車軟輪征肅,始當顯耳”
11張溫問天,連出幾問都沒能難倒秦宓,最后他問:“天有姓乎”秦宓曰“豈能無姓。”“何姓”秦宓曰:“姓劉”張溫追問:“何以知之”秦宓答道:“天子姓劉,以故知之”
8. 急求三國演義中的精彩語句
三國演義》十大經典語句欣賞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后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麼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麼肉麻。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后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有人說《后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里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里,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的代名詞,也只有當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出這樣的感慨。只不過這句話過于自卑,長了諸葛志氣,滅了自己威風。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云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里趙云并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麼一句肯定,當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云跟了自己這麼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一些壓糧運草,打掃戰場,保護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麼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夸孫權還是在罵孫權。稍大了一點后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麼說沒什麼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并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以為泄露了天機。其實曹操也就是這麼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