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書法的文藝優美名言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書法寫的很好的名言句子

1、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

——劉熙栽《藝概》 2、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西漢學者揚雄 3、書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書雖幸免薄濁,亦但為他人寫照而已。——劉熙載《藝概》 4、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

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唐代詩人韓偓《草書屏風》 5、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孫過庭《書譜》 6、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柳公權 7、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袁昂 8、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唐代詩人杜甫《醉歌行》 9、老夫之書,本無法也。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黃庭堅《山谷文集》 10、學書則知識學可以致遠。——張彥遠 11、心正則筆正。

——北宋文學家蘇軾《書唐氏六家書后》 12、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13、體象卓然,殊今異古。

落落珠玉,飄飄纓組。倉頡之嗣。

小篆之祖。以名稱書,遺跡石鼓。

——唐代書法家張懷瓘《書斷》 14、筆下龍蛇似有神。——張懷謹 15、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托以散郁結之懷。

雖至貴不能抑其高,雖妙算不能量其力。——張懷謹 關于書法的優美句子(熱門篇) 1、字之縱橫,猶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傾欹。

2、筆須凌空,固也。然學者誤會斯語,每走入空滑一路去。

必曰氣空筆實,方能無弊。 3、唐代書法家張懷瓘。

4、離形得似,書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5、點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 6、逆筆起,最得勢。

褚河南書,都逆起,隸法也。 7、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

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 8、手與神運,藝從心得。

其志一于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終其身。 9、云鶴游天,群鴻戲海。

10、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 11、體象卓然,殊今異古。

落落珠玉,飄飄纓組。倉頡之嗣。

小篆之祖。以名稱書,遺跡石鼓。

12、凡善書畫者,未有不品學兼長,居官更講政績聲名,所以后世貴重。

2. 描寫書法的句子 句子

怎麼老有人問這個問題呢,您要的是不是下面這些?

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

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形容書法筆勢雄健灑脫。也代指揮毫寫字。

初寫黃庭:黃庭:道家經典《黃庭經》,晉人有《黃庭經》小楷書帖。舊時評論書法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的成語。后用來比喻作事恰到好處。

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那樣彎曲。

劍拔弩張:劍從鞘里拔出來了,弓也張開了。形容形勢緊張,一觸即發。后也比喻書法雄健,有氣勢。

舉例發凡:左丘明為《春秋》作傳,把《春秋》書法歸納為若干類例,加以概括的說明。后因稱分類舉例以說明一書的體例為“舉例發凡”。參“發凡起例”。

力透紙背:原指書法遒勁有力,現也用來形容詩文生動,深刻有力。

龍飛鳳舞:如龍飛騰,似鳳飛舞。原形容氣勢奔放雄壯。現多形容書法筆勢活潑,形容靈活熟練地書寫,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龍鳳造型藝術。

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的勁健生動。蘇軾《西江月·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鸞飄鳳泊: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原來形容書法瀟灑,毫無拘束。也比喻進修生夫妻離散。

鸞翔鳳翥:翥:高高地飛起。比喻書法筆勢飛動的姿態。

美女簪花:形容書法或詩文風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書法筆力強勁(相傳晉·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墨汁滲入木板有三分深),現多形容分析、描寫、議論的深刻有力。近似的詞力透紙背,形容書法根偉貼切。

鐵畫銀鉤:畫:筆畫;鉤:鉤勒。形容書法又剛勁又漂亮。

信筆涂鴉:信筆:隨便書寫。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畫。后用“信筆涂鴉”、“涂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信手涂鴉:信:聽憑,隨意;信筆:隨便書寫;涂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涂亂畫。后來用“涂鴉”或“信筆涂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也有人自稱信手涂鴉,以示謙虛的。

3. 關于書法的名句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

——揚雄《法言》▲把筆深淺,在于去紙遠近,遠者浮泛虛薄,近則瘟鋒體重。唐.盧攜《臨池訣》▲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依筆,則有力。

黃庭堅《論書》▲所謂法則,懨壓.鉤揭.抵拒.導送是也。五代.李煜《書述》▲右軍用筆內懨,正鋒居多,故法度森嚴而入神;子敬用筆外拓,側鋒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豐坊《書訣》▲執筆在乎便穩,用筆在于輕健:輕則須沉,便則須澀,謂藏鋒也。清.馮武《書法正傳》▲字有藏鋒出鋒之異,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應,上下相接為佳。

宋.姜夔《續書譜》▲用筆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論書》 ▲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矣。

唐.韋續《墨藪》▲所謂千古不易者,指筆之肌理言之,非指筆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蓮《臨池管見》▲學有規矩,字有體法;不然則筆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貴在結構:一筆之法妙在起止。結構之道,尤在乎筆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

——揚雄《法言》▲把筆深淺,在于去紙遠近,遠者浮泛虛薄,近則瘟鋒體重。唐.盧攜《臨池訣》▲凡學書,欲先學用筆,,用筆之法,欲雙鉤回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依筆,則有力。

黃庭堅《論書》▲所謂法則,懨壓.鉤揭.抵拒.導送是也。五代.李煜《書述》▲右軍用筆內懨,正鋒居多,故法度森嚴而入神;子敬用筆外拓,側鋒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豐坊《書訣》▲執筆在乎便穩,用筆在于輕健:輕則須沉,便則須澀,謂藏鋒也。清.馮武《書法正傳》▲字有藏鋒出鋒之異,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應,上下相接為佳。

宋.姜夔《續書譜》▲用筆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論書》 ▲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矣。

唐.韋續《墨藪》▲所謂千古不易者,指筆之肌理言之,非指筆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蓮《臨池管見》▲學有規矩,字有體法;不然則筆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貴在結構:一筆之法妙在起止。結構之道,尤在乎筆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將能此筆正用,側用,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遒得緊,拓得開,渾身都是解數,全仗筆尖筆毫末鋒芒指使,乃為合拍。清.周星蓮《臨池管見》▲用筆之法,見于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

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藝舟雙輯》▲筆正則鋒藏,筆偃則鋒出。

宋.姜夔《續書譜》▲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古人作纂,分,真,行,草書,用筆無二,必以正鋒為主,間用側鋒取妍。

分書以下,正鋒居八,側鋒居二,纂則一毫不可測也。明.豐坊《書訣》▲古人一點一畫,皆使鋒轉筆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處乃用使轉;古人一牽一連,皆旋轉,正心著紙,無一黍米倒塌處。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字劃承接處,第一要輕捷,不著筆墨痕跡,如羚羊掛角。學者工夫精熟,自能心靈手敏。

然便捷須精熟,轉折須暗過,方知折釵股之妙。暗過處,又要留處行,行處留,乃得真快。

清.朱和羹《臨池心解》▲數畫之轉接欲折,一畫之自轉貴圓;同一轉也,若誤用之,必有病,分別行之,則合法耳。清.笪重光《書筏》▲鋒既著紙,即宜轉換:于畫下行者,管轉向上;畫上行者,管轉向下;畫左行者,管轉向右。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要使筆鋒行字畫中,如入骨既立,雖豐瘠不同,各自成體。宋.李彌孫《筠溪集》▲書之大要,可一言而盡之。

曰:筆方勢圓。方者,折法也,點畫波撇起止處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圓者,用筆盤旋空中,作勢是也,圓出臂腕,字之筋也。

清.朱履貞《學書捷要》▲圓以規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圓互用,猶陰陽互藏。

所以用筆貴圓,字形貴方。圓乃神圓,不可滯也;方乃通方,不可執也。

明.項穆《書法雅言》▲古人作書,落筆一圓便圓到底,落筆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種章法。《蘭亭》用圓,《圣教》用方,二貼為百代書法楷模,所謂規矩方圓之至也。

▲以轉束言之,則內方而外圓;以筆質言之,則骨方而肉圓。此是一定之理。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柔潤則肥瘦皆圓,硬燥則長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達于形質,圓扁在形質而本于性情。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契出之。

圓筆用佼,方筆用翻,圓筆不佼則痿,方筆不翻則滯。近代.康有為《廣藝舟雙輯》▲用筆尖如落鋒勢,無一毫如尖鋒勢,意況生舉,爽爽若神,為一字,須數體俱入。

晉.王羲之《論書》▲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

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

4. 關于練書法的名言警句

●書肇于自然(漢·蔡邕)

●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唐·張懷謹)

●學書則知識學可以致遠(唐·張彥遠)

●玄妙之意,出于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間;豈常情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唐·張懷謹)

●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托以散郁結之懷。雖至貴不能抑其高,

雖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張懷謹)

●字不可重筆,話不可亂傳

●寫字如畫狗,越描越丑

●字怕練,馬怕騎

●字無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練

●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宋·米芾)

●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唐·孫過庭)

●筆禿千管,墨磨萬錠(宋·蘇軾)

●引筆奮力,若鴻鵠高飛,邈邈翩翩(晉·衛恒)

●婉若銀鉤,源若驚鸞(晉·索靖)

●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晉書)

●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南北朝·蕭衍)

●云鶴游天,群鴻戲海(南北朝·蕭衍)

●龍威虎振,劍拔弩張(南北朝·袁昂)

●體象卓然,殊今異古。落落珠玉,飄飄纓組(唐·張懷聲)

●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唐·李嗣真)

●筆下龍蛇似有神(唐·張懷謹)

●揮毫落筆如云煙(唐·杜甫)

●時時只見龍蛇走(唐·李白)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唐·韓渥)

5. 形容書法寫得好的句子

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

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形容書法筆勢雄健灑脫。也代指揮毫寫字。

初寫黃庭:黃庭:道家經典《黃庭經》,晉人有《黃庭經》小楷書帖。舊時評論書法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的成語。后用來比喻作事恰到好處。

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那樣彎曲。

劍拔弩張:劍從鞘里拔出來了,弓也張開了。形容形勢緊張,一觸即發。后也比喻書法雄健,有氣勢。

舉例發凡:左丘明為《春秋》作傳,把《春秋》書法歸納為若干類例,加以概括的說明。后因稱分類舉例以說明一書的體例為“舉例發凡”。參“發凡起例”。

力透紙背:原指書法遒勁有力,現也用來形容詩文生動,深刻有力。

龍飛鳳舞:如龍飛騰,似鳳飛舞。原形容氣勢奔放雄壯。現多形容書法筆勢活潑,形容靈活熟練地書寫,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龍鳳造型藝術。

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的勁健生動。蘇軾《西江月

6. 關于書法的名人名言

蔣和:布白有三;字中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初學分布,皆須停勻;既知停勻則求變化,斜正疏密錯落其間。

陳繹: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則肥,提飛則瘦。 王羲之:分均點畫,遠近相須,播布研精,調和筆墨;鋒纖往來,疏密相附。

項穆:人之于書,得心應手,千形萬狀不過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書宜長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陽得宜,剛柔互濟,猶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

張懷瑾:偃仰向背;謂兩字并為一字,須求點畫上下偃仰有離合之勢。

王羲之:二字合為一體,重不宜長,單不宜小,復不宜大,密勝乎疏,短勝乎長。

衛夫人: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豎畫如萬歲枯藤;撇畫如陸斷犀象;捺畫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鈞弩發;橫折如勁弩筋節;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

7. 關于書法的名人名言

書,心畫也。

〔中〕揚雄:《法言?問神》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

〔中〕康有為:《廣藝舟雙揖?綴法》書法,就其現象而言,它是一門借助于漢字,追求運動、節奏、張力,有著無窮變化的點畫線條形式及其遞進組合態勢的抽象藝術。〔中〕叢文俊:《書法意象批評釋名》喜即氣和而宇舒,怒則氣粗而宇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

情有重輕,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中〕陳繹曾:《翰林要訣?變法》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

〔中〕蔡邕:《九勢》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中〕蔡邕:《九勢》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欲,便以為姿。

〔中〕孫過庭:《書譜》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中〕蘇軾:《論書》字畫本自同工,字貴寫,畫亦貴寫。

以書法透入于畫,而畫無不妙;以畫法參入于書,而書無不神。〔中〕周星蓮:《臨池管見》作字惟有用筆與結字。

用筆在使盡筆勢,然須收縱有度;結字在得其真態,然須映帶勻美。〔中〕馮班:《鈍吟書要》書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質。

〔中〕包世臣:《藝舟雙揖?答三子問》書以筆為質,以墨為文。〔中〕劉熙載:《藝概?書概》書之要,統于“骨氣”二字。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書要兼備陰陽二氣。大凡沈著屈郁,陰也;奇拔豪達,陽也。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寫字者,寫志也。〔中〕劉熙載:《藝概?書概》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作書能養氣,亦能的助氣。〔中〕周星蓮:《臨池管見》書道,亦足以恢擴才情,醞釀學問也。

〔中〕周星蓮:《臨池管見》善書。書與畫殊途同歸也。

〔中〕朱和羹:《臨池心解》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奇跡,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中〕沈尹默:《歷代名家學書經驗談輯要釋義》中國書法從很早開始便成就為一門最為普及的藝術,一門最引人入勝的藝術;而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又成就為一門獨特的、高級的藝術。

〔中〕陳廷佑:《中國書法美學?國粹論》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中〕衛夫人:《筆陣圖》用筆須手腕輕虛。

〔中〕虞世南:《筆髓論?指意》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

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中〕李世民:《筆法訣》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

〔中〕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所加也。〔中〕韓方明:《授筆要說》用筆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筆死矣。

〔中〕林蘊:《撥鐙序》虛掌實指,指不入掌,東西上下,何所閡焉!〔中〕林蘊:《撥鐙序》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中〕蘇軾:《論書》知書不在于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

〔中〕蘇軾:《論書》執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中〕姜夔:《續書譜?用筆》雙鉤懸腕,讓左側右,虛掌實指,意前筆后。〔中〕豐坊:《書訣》大字運上腕,小字運下腕,不使肉襯于紙,則運筆如飛。

〔中〕豐坊:《書訣》懸腕則筆勢無限,否則構而難運。〔中〕徐渭:《筆玄要旨》執筆欲死,運筆欲活。

指欲死,腕欲活。〔中〕王澍:《論書剩語?執筆》臂、腕、指三者功夫齊到,方能成書。

〔中〕朱履貞:《書學捷要》臂肘一懸,則周身之力自至矣。〔中〕朱履貞:《書學捷要》中鋒腕力尚矣,然腕力之運行,全在肘力左右之,非怒筆木強之謂。

〔中〕朱和羹:《臨池心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中〕蔡邕:《九勢》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中〕蔡邕:《九勢》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有,至回左亦爾。〔中〕蔡邕:《九勢》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中〕蔡邕:《九勢》護尾,點畫勢盡,力收之。〔中〕蔡邕:《九勢》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

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中〕蔡邕:《衍極》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

〔中〕衛夫人:《筆陣圖》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中〕王羲之:《書論》每書欲十遲五急,十由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

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中〕王羲之:《書論》粗不為重,細不為輕。

纖微向背,毫發死生。〔中〕王僧虔:《筆意贊》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

〔中〕歐陽詢:《傳授訣》太緩而無筋,太急而無骨。〔中〕虞世南:《筆髓論?指意》一畫之間,變起伏于峰抄;一點之內,殊衄挫于豪芒。

〔中〕孫過庭:《書譜》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滯則不遒。

然而真以轉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勁,不可不知也。〔中〕姜夔:《續書譜?真書》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壁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