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經典句子

解夢佬 0

1. 舉一例蘇東坡的詩句來說明淡是人生中最深的滋味

定風波·三月七日(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回首往事,平淡從容方為真啊

2. 關于濃與淡的素材,名言

詩人說:“白的花勝似綠的葉,濃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確,生活中有人 偏愛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歡綠葉濃酒式的熱烈;其實,也有人偏愛濃酒綠葉 般的濃重,不喜歡白花淡茶般的清淡。

有人說“白的花勝似綠的葉,濃的酒不如淡的茶。”濃與淡,似乎象征了自古以來兩種相持 不下的人生態度。有人看穿一切執念與紛擾,抱定清淡拔俗的態度;有人卻偏愛狂烈,認為 人生之精彩在于綻放之轟轟烈烈不遺余力。正如濃茶與淡酒,人們各有所好;在我,卻似乎 更加中意后者。 的確,人間世事沉浮不斷,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相較于看淡一切平心靜氣,似是自找煩惱。 當人們糾纏于欲念和執著時,沖淡的態度如同賢者平靜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一盞清茶,勝 過哀莫難忘。”清淡之好,在于善于放下。放下所愛便能放下所恨,放下所擁有便能放下所 失去。以淡然之態行走于浮世,一切煩惱便能處之泰然,不慍不怒,仿佛世外君子。 如此看來, 如白花淡茶般的清淡之態雖不失為一種自我保護, 卻也因之而帶了幾分錯失的遺 憾。 清淡故不執著, 無所謂愛恨有無, 故能自保, 可人生如是之意義何在?秉持清淡的原則, 似神仙般御風掠過人世波濤洶涌之海,確是瀟灑從容,卻也未曾體味人生百態,失之平淡。 相形之下,我更為傾心那些鐘愛濃烈的人生。我總是想起那“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他 的名字,他演的虞姬,還有他的那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都恰如一個隱喻, 埋下了一個戲癡戲里戲外的人生濃烈至極的伏筆, 也注定了他那因濃烈而癲狂的命運。 如是 濃烈, 故而敢愛敢恨; 人生或是鶯飛草長四月天,或是水深火熱荒涼谷, 都嘗試過, 體驗過, 縱然結局是悲劇,也不留遺憾。相比那種將一切故意看淡的姿態,或許這種狂烈,才可稱得 上是真正的瀟灑吧。 其實真正偏愛濃酒綠葉般的濃重之人,當其精彩盛放達于極致,反而又似歸于平淡,讓人看 不出分毫。竹林七賢看似超脫物外與世俗決裂,然阮籍窮途之哭,又何嘗不是真性情的全然 釋放和對于無拘無束的人格的熱望?還有那句“不如相忘于江湖”,言出莊子之口,我卻總 覺得這表面的平淡清凈之下藏著巨大的暗潮, 那是只有經歷過濃烈的洗禮與刺青后凝練出的 一粒智慧之朱砂。 “有一種鳥一生都在風中飛翔,累了就在風中睡覺。它一生中只有一次落在地上,就是它死 的時候。”這鳥像極了那些在人生起落之大風中極盡生之美麗的人們。在我看來,人生便該 是這樣一種態度;在極度的濃烈和絢爛之中燃盡韶華,大概是最美的一件事了。寄情于濃釅 狂烈的人生,哪怕最終歸于寂滅,都已足夠。 朝陽一模作文題目 朝陽一模作文題目 蘋果公司 logo, 蘋果公司的徽標是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這個圖案引發了 人們各種各樣的聯想。 有人說要想知道蘋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嘗嘗;有人說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事 物;有人說殘缺也是一種美;有人說原來平凡無奇的蘋果圖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創 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有人說咬第一口只是個開始…… (簡析:朝陽題目后面附的五個觀點來說,一和五會偏向于實踐,二三偏向于完 美與殘缺的辯證, 四偏向于創新, 也都是常見的作文母題, 操作起來難度并不大。 ) 石景山一模: 石景山一模 我們正身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列車速度不斷提升,電子產品快速更新,蔬菜水果催熟 上市。。。。 很多人在追求快節奏的生活,他們吃快餐,發微博,速配閃婚。。。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也引 發了種種思考;有人說我們必須加快速度,才不會被時代淘汰;有人說快,才會贏得時間, 時間就是金錢: 快,才會提高效率,效率就是生命;有人說欲速則不達,拔苗助長得不償失; 有人說放慢生活速度,讓人們找到平衡而不迷失自己;還有人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 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3.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作文

蘇軾無疑是一個才子。

但年輕時的他鋒芒太露,得罪了太多的人,落難后的他品嘗到了生命的滋味,所有的朋友不敢見他,怕受到牽連,但也就在這時,他才在江邊寫出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完美詩句。 蘇軾應該感謝一次次的下放,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變成了蘇東坡,那個腳著芒鞋,手執竹杖,大呼“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他;那個年老仍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風光打獵的他;那個對著愛妻的墳墓,淚千行的他才是我們所喜愛,所敬佩的東坡居士。

蘇軾變成蘇東坡后,開始欣賞不同的東西。他一次跑到黃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個滿身刺青的壯漢,那個人把他打倒在地說:“什麼東西,你敢碰我!”他肯定是不知道這個人就是蘇東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蘇東坡就笑了起來,跑回家給馮夢得寫了封信:“自喜漸不為人知。”

過去的他是才子,風光無限,要全天下的人都認識他。可落難后的他看開了,他的生命開始有另外的一種力量。

所以,酸、甜、苦、辣、咸百味雜陳之后,最后的一個味覺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嘗過了,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飯、一塊豆腐好像沒有味道,可是這個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他在得意時,并沒有感覺到“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但不得志后的他,我們在他的詩中感受到了徐來的輕風。

“曠達”一詞仿佛是為東坡量身打造,我想官場得意時的東坡是很難將這個詞演繹的。因為他要為自己的名利奔波,或者想著怎樣去討好皇帝物極必反,東坡被下放了,卻也因為如此,他回到自我,他感受到歷史上那些名利紛爭,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

于是他放下了,回到了真正屬于他的地方,完美的詮釋了“曠達”。 我想,沒事一個自我的循環。

沒事部分富貴、貧窮的,有了自我,才有美可言。但如果這個自我是為他人而活,其感覺都不會美。

所以只有你經歷了酸、甜、苦、辣之后,才知道“淡”的可貴,才知道人生的真正味道只不過是一個“淡”字。

4. 把人生比做茶的經典句子

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確實,人生如三道茶,在沉浮后逐步歸于平淡,在輾轉中日漸達致于寧靜的境地。一切在不斷地進行中,一切又在進行中變得無所謂了。人生的味道,不是越來越濃烈,而是越過越清淡。人生的境界,便是云舒云卷過后,迎來的天高云淡。

人生如茶,三起三落,方有味道。茶一定要用熱水湯過才有味道,人生也是一樣,你一輩子很平順,味道也不會出來,一定要有三起三落,然后起的時候,象萬里飄蓬,之后才有味道出來,整個過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環節都不可。而此時,茶葉本身的好壞,就變得不是很重要了,人生其實亦如此。人生的三道茶,便是人生所必須經過的歷程。

茶道的境界與人生的境界等同。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炎涼榮辱紅塵滾滾。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茶道如人生,追求的是修身養性。一個人只有在神清氣爽,心氣平靜,知己滿足的境地中,方真能領略到茶的真味。因為茶須靜品,而酒則須熱鬧。茶之為物,其性能引導我們進入,一個默想的人生世界。

5.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蔣薰 的閱讀答案

1.文章前兩段中,蘇軾的“得意”和“落難”分別表現在哪里?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1)蘇軾變成了蘇東坡后,他覺得丑都可以是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不斷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義和特點。

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蘇軾的變化?這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麼作用?

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得意時,他被皇帝賞識,流露得意,被人嫉妒,書法漂亮、工整、華麗;落難時,他卑屈而被疏遠,開始知道生命的苦味,書法笨拙卻成極品,詩句完美。

通過對比,突出了蘇軾落難后的“苦味”,為下文敘寫蘇軾的感悟和變化作鋪墊。

(此處的對比還說不上“為表現主旨作鋪墊”)

2.(1)蘇軾落難后,開始欣賞不同的東西,他的生命開始有另外一種包容,有另外一種力量。或:蘇軾落難后,轉變了對人生世態的態度(或看法)。

(2) 蘇軾在不斷被貶斥(下放)中越來越脫離目的性的現實,不斷感悟,越來越接近回到自我。

3.含義:回到(回歸)自我。 特點:美好(精彩)、可貴、能予人平靜。

4.引用和對比。連續引用了蘇軾詞的句子,邊引邊解;對比了蘇軾感悟前后的態度和行為。借以表翠蘇軾有了“在歷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感情”的感悟,為后面歸結出回歸自我才是人生真諦(或“淡”是人生最深的味道)的主旨作鋪墊。(主旨的內容必須答出)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