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句子的比喻義

解夢佬 0

1. 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現代文閱讀中,所謂“重要的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和情感的語句;在結構層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語句;內涵豐富的語句;結構復雜的語句等。

做題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是,首先要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把語段或篇章的內容有條理地分列成若干要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結構,對“重要句子”的理解與文章的主旨結合起來,而后再做題。對于選擇性試題,要注意辨析對句子的不同解釋之間的細微差別,常見的干擾法有:用已然偷換未然,用部分代替整體,用一般偷換特殊,把相對說成絕對,把特稱說成全稱等,或者相反。

就語言、內容和形式而言,要特別注意那些“形同神異”或“形異神同”的選項。對于主觀性試題,則要注意選用精練而準確的語言對句子進行概括:對于句子的比喻義、象征義、指代義、反語義等隱含意思,則必須結合具體的文章內容,從上下文的語言環境中去概括,切忌望文生義。

具體做法如下:1、從句子的語法結構來分析[方法指點]對復雜的語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確陳述的對象,理解其修飾、限制的成分。要特別注意,定、狀、補這些修飾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揭示句子內涵的作用。

如2003年高考全國卷第9題:下列對“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自砘疃??斐傻腦幟選閉餼浠暗睦斫猓?徽?返囊幌釷牽? ),其中,要理解的句子中“災難”的定語“人類自身活動所造成”就暗示了其原因在于人類的主觀性。同時,對于復句還要注意明確其句間的關系,要善于借助句群關系來理解句子所表達的中心或重點。

[方法示例](1999年高考全國卷第17題)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一種假說,對這種假說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附第一自然段原文]有這樣一種假說:冬眠是一種高度發達的機能。冬眠的哺乳動物雖然與人類一樣都是溫血動物,但是它們在更寬范圍的調節性上獲得了進化,例如在體溫調節上,就要比非冬眠動物強。

a、在物種進化的過程中,某些哺乳運動在調節性上獲得了進化,從而具備了冬眠的功能。b、比較起人類來,冬眠的哺乳動物在更寬的范圍里發生了進化。

c、冬眠的哺乳動物比起人類來具有更強的體溫調節機制d、冬眠的哺乳動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動物之間的區別并不在于體溫是否可以調節。[解題指導]這一自然段中,“假說”后面有兩句話,注意首句中“機能”的定語“高度發達”,而后面的長句也正是說明為什麼“高度發達”,由此來看,a項理解是正確的;后句中,注意作者所表達的重點應該在轉折連詞“但是”后面,“但是”后面強調了冬眠的哺乳動物體溫調節機制要比非冬眠動物強,人類當然屬于非冬眠動物,因此,c項理解也是正確的;d項的考查重點是變換角度,不過,明確句子的語法結構仍有助于對句子的理解,要注意“在體溫調節上,就要比非冬眠動物強”的主語在前面,即“冬眠的哺乳動物”,這樣分析,再來與d項內容對照,就容易看出此項說的是句子的前提意義,即不論冬眠的哺乳動物還是非冬眠的哺乳動物都能夠調節體溫,只不過有強有弱,因此,d項理解也是正確的。

b項的錯誤則是把狀語“在更寬范圍的調節性上”偷換為“在更寬的范圍里”,屬偷換概念,這也是辨析題中常用的干擾法之一。2、從句子在語段中的地位來分析[方法指點]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語段中起著關鍵作用,在注意它本身的結構(特別是修飾、限制成分)的同時,必須考慮它在文章中所處的地位;如果說句子在文章、語段中起著總結的作用,那麼理解、解釋它時就必須從它所領起的那些內容去看,去分析;如果是起過渡、承上啟下的作用,那就要注意審視上下文段的意思;如果是起小結的作用,那麼理解、解釋時就必須從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關的信息。

總之,要抓住句子的“管轄”范圍,從句子的“管區”內尋找答案。[方法示例](2002年高考全國卷第8題)下列對“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這句話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沙塵這種天氣現象古已有之,它在全球生態平衡中起著一定的作用。

b、沙塵逐漸積聚形成沙塵暴,在全球范圍內起了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c、沙塵含有堿性,能使大氣中的酸性物質得到平衡,從而減緩酸雨的發生。

d、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環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解題指導]在梳理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結構之時,應當注意,“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這句話,呼應了第一自然段,總結了二、三自然段,所以首先必須注意四個選項是否出自要理解句子的“管轄”范圍之內。

注意到這一點,答案也就顯而易見了:其中,a、c、d三項基本出自原文,理解沒有錯誤,b項兩句都是以偏概全,所以應選b項。3、從句子的鄰句及語言背景來分析[方法指點]有些重要句子,要結合它所在的語段進行分析,重點是看與這個句子相鄰的上下句。

有的還必須結合中心思想來理解句意,中心思想滲透在文章的各個部分,任何一個關鍵句子都與這個中心思想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比如在分析含有修辭格的語句時,要準確理解其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性、反語的譏刺性等,這就要與文章中心和內容相結合。有的還要結合社會背景來理解句意,社會。

2. 怎樣解讀現代文比喻句的含義

面對這一類型的題目.考生往往感到茫然無措,常常憑借感覺答題,以致丟分嚴重。

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提出四種解讀方法,希望能為考生提供幫助。 一、尋找本體,解釋比喻義 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內涵。

比喻是由本體、喻體、喻詞構成的,我們可以用本體來解釋喻體,將含蓄的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 高考鏈接:根據上下文,解釋“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的含意。

(寅公《陽關古道蒼涼美)2008年高考全國卷I第15題) 相關語段:在去陽關古城的路上.只見沿途平沙千里、荒無人煙,戈壁灘與藍天相互對峙,偶爾有芨芨草、駱駝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點綴在遠處。把廣袤的戈壁灘映襯得更為荒涼。

車輪飛轉,發出沙沙的聲響,遠方地平線;隱隱約約出現了一線鋸齒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條林帶。

我們的汽車駛進林帶,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這水渠交錯、萬木爭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愛的江南水鄉。

思路演繹:這篇散文描繪了陽關古道的由來及作者游歷陽關遺址的見聞、感慨,文思雋永,意蘊深厚。本段主要寫陽關的自然風貌,“綠色的海洋”的本體就是“寬廣的綠色林帶”,“突然闖進”暗含了作者的驚喜。

結合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寬廣的綠色林帶與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產生了驚喜之感。 二、聯系語境,概括比喻義 要準確、透徹理解比喻的含意.必須把句子放到文章具體的語境中來解讀,通過對句子前后內容的分析,來弄清句子的含意,正所謂“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一般地說,所要解釋的具體句子,答案往往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考生只要稍加整合即可。 高考鏈接:根據上下文,解釋“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的含意。

(寅公《陽關古道蒼涼關)2008年高考全國卷I第15題) 相關語段:陽關.昔日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關隘.原本不過是一道關,卻被賦予了許多哲思和詩情。哲學家站在這兒宣稱。

即使人生從同一起點出發。也有不同的道路。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抽象的對立概念如此生動地寫在陽關之下。詩人站在這兒,與朋友依依不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道盡多少離愁別緒和萬般無奈。

然而,最初在陽關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學家與詩人。而是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

這陽關古道對他們來說,無異于是一道生死關.歸鄉的路成了夜晚奢 侈的夢,像陽關上的那彎月,清冷而高遠。他們在這條原本傳播文明的古道。

沖沖殺殺……于是,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他們留下的點滴感慨,震撼著無數人的心靈。

思路演繹:研讀原文第5段。你可以發現,這段文字主要寫了哲學家、詩人、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死離別的感慨,可謂凄涼悲惋。

解題時應披文入理。析文入情.在文段的大語境中去探求句子的內涵.也就是抓住語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含意。

把“他們在這條原本傳播文明的古道。沖沖殺殺”和“他們留下的點滴感慨.震撼著無數人的心靈”等句子加以整合.就可以得出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經歷,使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活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感觸,給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詩情。

三緊扣主旨。理解比喻義 文章中重要的比喻句大多是揭示文章主旨、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的語句,聯系作品的主旨來理解比喻句的含意電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解讀方法,也就是說,要在通讀全文、準確理解作者寫作意圖的情況下來解釋比喻句的含意。

相關語段: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一根白發,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了刺痛了我的眼睛。

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

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一魚尾紋。

思路演繹:作者圍繞人的成長來寫對時間的感受。作者認為,時間并不是無情地拋棄我們。

而是我們的情侶.伴隨我們走過一生。閱讀全文,考生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生易逝。

我們應該熱愛、珍惜時間,讓生命在時間里充滿意義。這句話中的“它”指代上文“我”梳頭時發現的那一根白發.是那一根白發“刺痛了我的眼睛”.而“白發”代表著歲月的流逝.自然引發了作者對時間和生命的感悟。

聯系主旨,我們可以得出答案:梳下來的白發讓我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

四、體會情感。感悟比喻義 自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言簡意豐,以情動人:蘊藏著作者深厚情感的比喻句往往是文章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句子。我們必須結合語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脈搏,才能抓住比喻句的精神內核。

高考鏈接:解釋“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季羨林《馬纓花)2008年高考全國卷Ⅱ第15題) 相關語段: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我孤零零一個人住在一個很深的大院子里。從外面走進去,越走越靜,自己的腳步聲越聽越清楚,仿佛從鬧市走向深山。

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

3. 怎麼理解句子的含義

(一)理解詞語的含義:

1、設問方式:①文中某詞的含義是什麼;②怎樣理解文中某個詞語;③文中某個詞指的是什麼;文中某個詞能否替換,為什麼?

2、規范思路:

(1)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①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

②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語含義上的差別,并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了限制+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③不用或調換后,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對了,體現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3)品味詞語:

①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

②表面意義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特點)

③深層含義(聯系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情感等)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4)解釋詞語含義:

①詞的表面意思;②該詞在文中概括的意義(依據詞語所在句子的內容,依據詞語前后句述說的內容,依據相關文字的思路)③對生動形象的詞語理解要化為平易樸實(還原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設問方式: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某句話包含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觀點或態度);文中作者說“……”,對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2、規范思路:

(1)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①進行語法分析。復句抓第一層次,整體把握句意,單句抓主干明確陳述對象,抓枝葉明確內涵。②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總領句、總結句、過渡句、結尾句等)③聯系文章的寫作背景與創作意圖。④審視題干中的提示語。

(2)句子的特定含意:

①概括意義:理解具有概括意義的句子(中心句、歸結句),要分析句子本身的修飾語的意義,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釋說明或者認證這些句子的支撐句,探討其具體含意。

②哲理意義:簡練的警句所表現出來的深刻含意。

(3)句子的深層含意:比喻意義、象征意義、附加意義(雙關義)。

還有你要注意含義與含意的區別

含義:指道理、常理、常識的意義。一般是書面意思。

含意:體現出的心意、意思、想法等。較生活化

4. 如何理解詞語的含義

理解詞語的含義,需聯系詞語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透過詞語的表面義,深刻體味其內涵:理解詞的比喻義則尋找本體釋義,理解代詞義則尋找上句釋義,理解詞的引申義、臨時義、隱含義、概括義,則從整體閱讀出發,結合作者感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句釋義.“重要詞語的含義”包括這些詞語的基本義、比喻義、語境義.把握詞語的基本義要從分析詞語來源、詞類、結構入手,對概念的理解要準確判斷概念的本質屬性.理解與確認詞語的比喻義要從分析喻體與本體的相似性入手,尋找比喻的本體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分析詞語的語境義,要注意從整體閱讀理解的角度出發,將詞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去分析,在明確詞語所在的語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義、所在語段前后關系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理解語句的含義,首先抓住句子的修飾詞語去理解句子內涵.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總起句,則從句子所涉及的范圍去提取關鍵詞釋義;是總結句,則從上文去找重要信息釋義;是過渡句,則從上下文中提取關鍵信息釋義.第三,看語境找鄰近句,結合文章中心理解句意.理解并解釋句子含義從下列角度入手:1、語法分析.對復雜的單句要分清句子主干,明確陳述的對象,理解其修飾、限制的成分.對復句要明確區分其句間的關系,對句群要通過分析關系來理解句子所表達的中心或重點.2、語境分析.首先要準確判斷句子在文中或語段中的位置,理清是否為起始句、收束句、過渡句、中心句、關鍵句等.其次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聯系來確定語句的基本內容或定義.同時還應抓住作者的基本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脈絡,從整體聯系中去理解文章語句的含意.3、修辭分析.對運用修辭格的語句應從修辭本身的特點出發來分析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性,運用反問、反復的句子要分析表達的思想內容.。

5. 怎樣解讀現代文比喻句的含義

面對這一類型的題目.考生往往感到茫然無措,常常憑借感覺答題,以致丟分嚴重。

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提出四種解讀方法,希望能為考生提供幫助。 一、尋找本體,解釋比喻義 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內涵。

比喻是由本體、喻體、喻詞構成的,我們可以用本體來解釋喻體,將含蓄的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 高考鏈接:根據上下文,解釋“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的含意。

(寅公《陽關古道蒼涼美)2008年高考全國卷I第15題) 相關語段:在去陽關古城的路上.只見沿途平沙千里、荒無人煙,戈壁灘與藍天相互對峙,偶爾有芨芨草、駱駝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點綴在遠處。把廣袤的戈壁灘映襯得更為荒涼。

車輪飛轉,發出沙沙的聲響,遠方地平線;隱隱約約出現了一線鋸齒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條林帶。

我們的汽車駛進林帶,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這水渠交錯、萬木爭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愛的江南水鄉。

思路演繹:這篇散文描繪了陽關古道的由來及作者游歷陽關遺址的見聞、感慨,文思雋永,意蘊深厚。本段主要寫陽關的自然風貌,“綠色的海洋”的本體就是“寬廣的綠色林帶”,“突然闖進”暗含了作者的驚喜。

結合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寬廣的綠色林帶與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產生了驚喜之感。 二、聯系語境,概括比喻義 要準確、透徹理解比喻的含意.必須把句子放到文章具體的語境中來解讀,通過對句子前后內容的分析,來弄清句子的含意,正所謂“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一般地說,所要解釋的具體句子,答案往往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考生只要稍加整合即可。 高考鏈接:根據上下文,解釋“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的含意。

(寅公《陽關古道蒼涼關)2008年高考全國卷I第15題) 相關語段:陽關.昔日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關隘.原本不過是一道關,卻被賦予了許多哲思和詩情。哲學家站在這兒宣稱。

即使人生從同一起點出發。也有不同的道路。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抽象的對立概念如此生動地寫在陽關之下。詩人站在這兒,與朋友依依不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道盡多少離愁別緒和萬般無奈。

然而,最初在陽關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學家與詩人。而是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

這陽關古道對他們來說,無異于是一道生死關.歸鄉的路成了夜晚奢 侈的夢,像陽關上的那彎月,清冷而高遠。他們在這條原本傳播文明的古道。

沖沖殺殺……于是,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他們留下的點滴感慨,震撼著無數人的心靈。

思路演繹:研讀原文第5段。你可以發現,這段文字主要寫了哲學家、詩人、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死離別的感慨,可謂凄涼悲惋。

解題時應披文入理。析文入情.在文段的大語境中去探求句子的內涵.也就是抓住語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含意。

把“他們在這條原本傳播文明的古道。沖沖殺殺”和“他們留下的點滴感慨.震撼著無數人的心靈”等句子加以整合.就可以得出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經歷,使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活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感觸,給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詩情。

三緊扣主旨。理解比喻義 文章中重要的比喻句大多是揭示文章主旨、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的語句,聯系作品的主旨來理解比喻句的含意電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解讀方法,也就是說,要在通讀全文、準確理解作者寫作意圖的情況下來解釋比喻句的含意。

相關語段: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一根白發,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了刺痛了我的眼睛。

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

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一魚尾紋。

思路演繹:作者圍繞人的成長來寫對時間的感受。作者認為,時間并不是無情地拋棄我們。

而是我們的情侶.伴隨我們走過一生。閱讀全文,考生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生易逝。

我們應該熱愛、珍惜時間,讓生命在時間里充滿意義。這句話中的“它”指代上文“我”梳頭時發現的那一根白發.是那一根白發“刺痛了我的眼睛”.而“白發”代表著歲月的流逝.自然引發了作者對時間和生命的感悟。

聯系主旨,我們可以得出答案:梳下來的白發讓我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

四、體會情感。感悟比喻義 自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言簡意豐,以情動人:蘊藏著作者深厚情感的比喻句往往是文章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句子。我們必須結合語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脈搏,才能抓住比喻句的精神內核。

高考鏈接:解釋“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季羨林《馬纓花)2008年高考全國卷Ⅱ第15題) 相關語段: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我孤零零一個人住在一個很深的大院子里。從外面走進去,越走越靜,自己的腳步聲越聽越清楚,仿佛從鬧市走向深山。

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