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論學中比喻說理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孔孟論學的句子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現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孟子(公元前372——約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城)人。他是儒家學派中思(子思)孟(孟軻)學派的主要代表,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們整理的孟子言論,其間雜有弟子的話語。《孟子》現僅存“內書”七篇。

《孟子》一書,除了闡述儒家的“仁”的主張外,還提出了“義”的觀念,提出了“性本善”、“養浩然之氣”等一系列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命題。 二、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一)生字: 論語 lún 不亦說乎yu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wǎnɡ dài 不悱不發fěi 舉一隅yú 奕之為數yì 辟若掘井(pì) 流杵也chǔ (二)翻譯課文。

《孔孟論學習》參考譯文: 第一則:學過了,然后按一定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第二則:溫習舊的知識,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就可以做老師了。或“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三則:學習卻不思考就不能解決疑難問題。只思考卻不學習也不能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第五則:聰敏而又熱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

第六則:對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熱愛它,熱愛它不如發自內心地喜歡研究它。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候,不去啟發他。

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則:接受教育,注重請教,怎麼會不順利成功? 第九則: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生活在一起;誦讀《詩經》《尚書》,就好像與古人一起商討,交談。

第十則:君子遵循正確的方法以獲得很深的學問,并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確方法,所學的東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識掌握得牢固了,那麼學問積累就多;學問積累得多,就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確的方法。 第十一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一會兒曬它,一會兒冰凍它,沒有能夠生存下去的。

……現在,圍棋作為一種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學不會。一位名叫秋的圍棋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

讓他教導兩個人學習圍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從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從秋的教導,但心里卻總是想著天鵝將要飛來,想著拿弓箭來射它,雖然和另一個人一起學習,但不如另一個人學得好。

是因為這個人的智力不如另一個人嗎?答案是:不是這樣的。 第十二則:有所作為的人就像挖井一樣,井挖到九軔,還沒有泉水,便是一口廢井了。

第十三則:完全相信《尚書》上所說的道理,還不如沒有讀過《尚書》這本書。我讀《武成》,只是選擇讀其中的二三頁罷了。

仁道之君揮無敵于天下,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為不仁的人,怎麼會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來了呢? 三、文章主旨 孔孟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體現了孔子嚴謹的治學態度。

關于學習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

關于學習的內容。孔孟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

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忠誠篤厚,堅守信約。這四項內容對于自己和別人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學習的目的。孔孟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

四、重點語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解析 孔子講的學習,包括禮(包括各種儀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詩、書。孔子講學習,不是學過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時間去實習。

在學習中還要有體會,有心得,所以說不也喜悅嗎?正因為學了有體會,所以感到喜悅。學習時有朋友來共同切磋,比一個人學習好,所以說有朋友來,不也快樂嗎?這樣,孔子講的學習,不光講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實習各種技能,還要跟德育結合,提高品德教育。

學。

2. 《孔子勸學》中,比喻說理的句子,并對其中的談話技巧進行簡要分析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駕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單調的。但這篇文章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如文章開首,連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四個比喻,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收到了先聲奪人的強烈效果。值得指出的是,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這些仿佛信手拈來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會使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啟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

從形式上看,《勸學》中的比喻靈巧多樣、運用自如。闡述觀點,論證道理,有的從正面設喻(“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有的從反面設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的單獨設喻,有的連續設喻;有的同類并列,有的正反對照;有的只設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有的先設喻再引出要說的道理。總之,鋪錦列繡,無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雖多,卻無板滯生硬的感覺,相反,隨著用比的連續轉換和充分展開,形成整齊而又富于變化的句式,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生氣勃勃。

《勸學》在寫作上的再一個特點是大量運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對比。文章一開始就是一組排比:“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這樣的排比句式在文中舉不勝舉,既富于論辯色彩,又富有文學韻味,甚或有一種音樂的節奏感流動在其中。同樣,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勸學》也很有特色。如在說明學習要善于積累的道理時,作者先后以“騏驥”與“駑馬”、“朽木”與“金石”作對比,說明“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充分顯示出“不舍”對于學習的重大意義。在闡述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時,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對比,前者“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后者雖有“八跪而二螯”,卻“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襯,增強了說理的分量。

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鋪陳揚厲,說理透辟;行文簡潔,精練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僅供參考】

3. 孔孟論學中的成語與啟示

孔孟論學中的成語:

不恥下問——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的淺的人請教看作是恥辱

功虧一簣——虧:欠缺;簣:土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點沒能完成。

一暴十寒——暴,同“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專心致志——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4. 孔孟論學習中講述虛心好學的句子是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者不如 知者,知者不如樂知者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

受學重問,孰不順成

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5. 論語中有比喻修辭的所有語句

《論語》中的比喻分為明喻和隱喻,下面我列的屬于明喻。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翻譯】:孔子站在河岸上說,過去的就像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見《論語·為政》。

【解析】譬:比喻,比方。北辰:北極星。共(gōng貢):通“拱”,環繞。這幾句大意是:處理政事用恩德,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處于自己的位置不動,而群星自然環繞著它。這幾句用比喻說明:用恩德施政,有德于民,就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就像眾星圍繞著北極星一樣。可用來說明當政者施德政就會得到人民的擁戴。

3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

【解析】所謂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陽月亮暫時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樣,但最終卻掩不了太陽月亮的光輝.君子有過錯也是同樣的道理.有過錯時,就像日食月食,暫時有污點,有陰影;一旦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輝又煥發了出來,仍然不失為君子的風度.

4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解析】《論語.子張篇》我們老師是不可及的,好像天是不能通過階梯登上去一樣。

5《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解析】孔子說:"有些人外表非常嚴厲,內心卻十分怯懦,若拿小人來作比喻,就像是翻墻挖壁進入別人家里的盜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