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豈能盡人如意,但求不愧于心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亦作】“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吾心”
【釋義】
1.哪能完全依照他人的意愿,只求不愧對自己的內心。
2.如何能做到盡善盡美,稱心如意呢?不過是在捫心自問的時候,沒有什麼慚愧之處。
【出處】劉伯溫自勉:“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現代詮釋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自古以來為人崇尚,很多名人都引以為座右銘(如林則徐、鄒韜奮等),也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于室中,以激勵自己。古代君子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觀點,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有人選擇“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憂愁無止盡的翻轉,用酒精來殺死悲憤,用尼古丁來煙熏真實,以無用的姿態來彌補過失,要知道這些東西非但不能使人清醒,而且只能暴露一個人的本性。
人生在世,豈能事事如意!我們不能把過往和過失拉住,時光不能重來,坦然面對,捫心自問“我有沒有做,我有沒有做好,我有沒有做錯?”。“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威嚴;我們可以不永恒,但我們真誠,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們努力”,人生在世,美在盡力。
2. 人生不如意,豈能暴己之
人生如果沒經歷過挫折,怎麼能夠顯露出自己所知道的(即顯露出自己的不足)?
這兩句出自唐代劉禹錫《學阮公體》其一。
【原詩】
少年負志氣,信道不從時。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
【翻譯】
我年輕時就有著遠大的抱負,信奉正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只說法度如繩絲毫不能茍且,哪知道搞陰謀的人卑鄙惡毒?
百戰百勝不一定能認清對手,多次折臂卻可以學到些醫術。一個人如果沒經過什麼波折,怎麼能夠顯露出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