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個運用了比喻夸張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句子怎麼寫

您好 ,比喻和夸張的句子如下;1.那個人好像一根棍子。

2.他的家鄉是一個巴掌大的小鎮 3.這幾天的天氣真是太冷,寒風吹在臉上好像刀割一樣4.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動不動扒在火堆里5.食堂開飯時,全校同學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擠成一團6.運動員像離弦的箭一般向終點跑去.7.他們說,藺相如見了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8.他們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們包圍起來.9.武松提起鐵拳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力氣只顧打.10.他的腿跟大象的腿一樣粗.11.他寫的字丑的像狗爬12.這塊地方沒有巴掌大,怎麼能蓋房子呢?13十個被鮮血浸泡的手指頭腫得變成了大熊掌14.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海15.我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16.“砰”一聲,郎平的一記重扣,激起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歡呼聲和鼓掌聲,像海濤擊岸,像山洪爆發,像飛瀑傾瀉.觀眾們蜂涌到場子里,將一束束散發著馨香的鮮花,獻給教練、領隊和姑娘們17.老師像一架永不生銹的播種機,不斷在學生們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識的種子,又像一把大笤帚,不停地把學生心田上的灰塵無情地掃去18.這個整天同鋼鐵打交道的技術員,他的心也像鋼鐵那樣!19.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20.我們要搬掉落后和貧窮這兩座大山21.媽媽對我的管教,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

2. 請分別寫一句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修辭手法的詩句并注明詩題

一、比喻。

1、例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出處:賀知章的《詠柳》。

3、釋義:綠色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里就像一把靈巧的小剪刀的溫暖春風。

4、賞析

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并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之作。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二、擬人。

1、例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2、出處: 杜甫的《春夜喜雨》。

3、釋義: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4、賞析

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

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全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三、夸張

1、例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出處: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釋義:荷葉多得像與天相接,無邊無際,一片碧綠;荷花在朝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紅艷。

4、賞析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涂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麼嬌艷、那麼明麗。

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適當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概括而又貼切。

擴展資料

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

1、比喻

比喻即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來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比喻能游刃有余地將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來,或者反之,將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來,給人以多重感觀美的享受。像這樣的比喻在古詩詞曲中不勝枚舉。

2、擬人

擬人即通過想象把物人格化,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這種修辭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同時將人的情感轉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

3、夸張

夸張即故意夸大或縮小表達對象的某種特征或品格,以增強話語的表現力。夸張可以強烈地表現作者對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態度,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從而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也可以引發人們的聯想與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質。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夸張的手法,表現了瀑布飛瀉而下的壯觀景象,飽含了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贊頌。

4、對比

對比即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如高適的《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無閑田”與“猶餓死”形成驚人的對比,揭露出尖銳的階級矛盾。

5、設問

設問即故作無疑之問,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導讀者去思索體會。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長亭送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