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白楊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的白楊的特點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的白楊的特點: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講白楊在戈壁灘惡劣的環境下堅韌頑強生長,阻擋風沙,它們象征了守衛祖國邊疆的戰士,由物及人,以物喻人,贊美白楊的同時也在贊美保衛邊疆的戰士,借以表達父親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邊疆的心愿。我們要學習白楊那種肯犧牲自己,來保護別人的偉大精神。

2. 五下第3課《白楊》

3 白楊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

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

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扎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車窗外的白楊——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父親心中的白楊——就是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作者的人物描寫非常傳神,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孩子天真爛漫,父親嚴肅而又不失親切。

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體現感情的波瀾。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①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段話是全文體現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樣的關聯詞語,一氣呵成地刻畫了戈壁上的白楊樹。

一方面描述了白楊樹外在的特點,高大挺秀,能頂住任何自然災害,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茁壯成長;一方面表現了白楊樹的精神:一是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二是不怕困難,堅強執著。這正是邊疆建設者身上特有的奉獻精神,聽從祖國安排,無怨無悔地扎根邊疆,無私奉獻地建設邊疆。

這是人與樹的神似處,也是以物喻人的連接點。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這是一個設問句。表白,解釋說明。

一個“也”字,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在托物言志。

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他的表白正是無數邊疆建設者身上令人肅然起敬的奉獻精神。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在課文的結尾處,作者再一次通過父親神情的變化,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爸爸自己已扎根邊疆,獻身邊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經受鍛煉,成為建設邊疆的棟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輩的西部開拓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博大胸懷。

(2)對詞語的理解。渾黃一體:都是渾濁的黃色,分不出界限。

文中指戈壁自然環境惡劣,沒山沒水沒人煙,只有漫天黃沙,連天和地的界限也無法分清。高大挺秀:高大筆直,挺拔秀麗超出一般。

文中用來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楊樹,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仍能夠長得如此高大,令人贊嘆。二、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三、教學建議1.有條件的可讓學生在課前了解新疆建設者,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建設新疆的其他人員。

還可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文藝作品,觀看有關影視資料、圖片等,了解當時的艱苦生活和勞動環境,感受建設者們開發西部時的豪情壯志。2.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

可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并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為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后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征意義。

3.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可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并反復研讀;然后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為一的。

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