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經典玄妙語錄

解夢佬 0

1. 描寫太極的語句

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發。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勁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勁在于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于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練剛柔不如練柔勁,練柔勁不如練松軟,練松軟不如練輕靈,練輕靈又不如虛無。虛無的氣勢,才是太極拳最上層的功夫。其主要的練法,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意貫指,日積月累,內勁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動,胯為底盤,務須中正,以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領動于四肢,尚須以神氣相配,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否則非太極拳功夫。

山人運動祝拳友身體康健,運動暢快~

2. 功夫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誰人打得太極拳

這是包租公的一句臺詞,演繹者是元華 。

太極拳的由來:

太極拳的創始,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在抗日戰爭之前,全國各地的太極拳家無不尊張三豐為祖師。

其原因是,張三豐創建了武當派,創始了內家拳。太極拳作為內家拳之首,尊稱張三豐為祖師,是一種自然歸屬。 張三豐創立的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從道教經書中汲取了精華,引申而來。

張三豐所創立的拳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注重內功和陰陽變化,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這些特征無不與道家的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三寶修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相吻合,內以養生,外以卻惡,可以說是留給后世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另一種說法,太極拳創自陳王廷。此種說法出自顧留馨、唐豪先生對太極拳的考證和《太極拳研究》。他們考陳王廷創太極拳依據有兩點:一是有陳氏后人所撰有祖先的打油詩《悶來時造拳》五字。二是有陳王廷留有一篇《拳經總歌》。據考這篇陳氏《拳經總歌》并非陳氏所獨有。山西洪洞通背拳《拳經總論》除幾個別字外,其它內容完全相同。

溯源形成,太極拳是極富中國傳統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態。太極是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學思想之一,太極拳基于太極陰陽之理念,用意念統領全身,通過入靜放松、以意導氣、以氣催形的反復習練,以進入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的境界,達到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目的。

元末明初,武當道人張三豐開中國“內家拳”之先河。其后發展出“太極十三勢”,為太極拳的原型,后發展成為武當太極拳。

太極拳基本內容包括太極養生理論、太極拳拳術套路、太極拳器械套路、太極推手以及太極拳輔助訓練法。其拳術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單刀、雙刀、單劍、雙劍、單锏、雙锏、槍、大桿和青龍偃月刀等。

3. 太極拳搞笑好記的全程步句

一個西瓜圓又圓(雙手在胸前作太極抱球動作), 劈它一刀成兩半(一只手作扶西瓜狀,另一只手作刀狀綿綿地向下劈)。

你一半來(雙手左捋)他一半(右捋), 給你你不要(雙掌略蓄勁向左前推), 給他他不收(雙掌略蓄勁向右前推), + 那就不給(雙掌微快回收) 把兩人攆走(野馬分鬃) 他們不走你走(倒攆猴) 走啦,一揮手,傷自尊(白鶴亮翅) 不買西瓜別纏我,緩慢糾纏様(翻身撇身錘) 兩人纏我賴皮,手慢動作左右揮動(左右打虎) 看我厲害,轉頭緩步拍蒼蠅狀(回身撲面掌) 拍死了,手抱西瓜狀+奧特曼十字手+廣播操準備運動的站立(抱虎歸山、十字手、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