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語中表示歡迎的句子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詞目】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讀音】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yì lè hū 【釋義】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愉快嗎?現在這句話經常被用以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也表示老朋友見面很開心。 【出處】《論語·學而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說】“說”(音同月)通假:悅,指愉快,高興。“慍”是指生氣,發怒,怨恨,心里不滿。
君子:這里指道德上很有修養的人。 注:講的是有學習樂趣,而且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并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2. 論語中的句子
1、【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運用】 當有人不言行一致,空談浮言,心口不一時,可以用這句話去形容。
2、【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運用】 在人們的思想信仰開始發生動搖、傳統觀念已經在人們的頭腦中出現危機時,要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3、【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
【運用】 統治者嚴肅認真地辦理國家各方面事務,恪守信用;節約用度,愛護官吏;役使百姓應注意不誤農時等。 4、【原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運用】 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而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則擺在第二位。 5、【原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
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運用】 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好壞,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實行“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道德。
6、【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運用】 作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從外表上應當給人以莊重大方、威嚴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穩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 7、【原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運用】 通過祭祀之禮,可以寄托和培養個人對父母和先祖盡孝的情感。
8、【原文】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譯文】 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聞這個國家的政事。
(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溫良恭儉讓,所以才得到這樣的資格,(這種資格也可以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許與別人的求法不同吧?” 【運用】 “讓”是在功名利權上先人后己,在職責義務上先己后人。9、【原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 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運用】 一個人當父親死后,三年內都不能改變他父親所制定的那一套規矩,這就是盡孝了。
10、【原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譯文】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
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運用】 上一等級的人,以自己的禮儀節文顯示其威風;下一等級的人,則懷著畏懼的心情唯命是從。11、【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譯文】 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于義,(符合于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于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運用】 不符合于禮的話絕不能講,講了就不是“信”的態度;不符合于禮的事絕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態度。
12、【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運用】 作為君子應該克制追求物質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