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是什麼呢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以后這種問題就直接去查百度百科啦。
2. 泊船瓜洲是()代詩人()寫的,這首詩的名句是(),表達了詩人(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韻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離南京也只隔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麼時候照我回到家鄉呢?【賞析】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3. 泊船瓜洲這首古詩中借景的句子是什麼
《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的,《泊船瓜洲》詩中傳誦千古的名句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
從字面上看,該詩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譯文
(對面的)京口和(這里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在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麼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鐘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非黑白顛倒的官場,體現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很有余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在修辭上的錘煉。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4. 泊船瓜洲這首詩的內容是什麼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3. 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
4.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5. 數重:幾座。
6. 綠:本是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有“吹綠了”的意思。
7. 何時:什麼時候。
8. 還:回歸,回到故土
9.一水:指長江
10.間:間隔
11.隔:只隔著
譯詩 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
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啊,你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
賞析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北宋詩人。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省)人。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文,又稱王文公。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這首七絕即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了詩人此番出來做官的無奈和欲急切回歸江寧的愿望。頭兩句記敘北上的行程。詩人前往京城,卻偏偏回首江寧,表現不愿赴任的復雜心理。
其中“綠”字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修飾,把吹改為綠,為的是生動。 據洪邁《容齋隨筆》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真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實詩人不僅僅在煉字,也是在煉意,這才符合詩的情境。
本詩是“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的著名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