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中用比喻作結抒情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木蘭詩的最后四句用的是什麼修辭手法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一段附文,是對木蘭的贊詞.以妙趣橫生的比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謹慎、機敏做了謳歌和贊美.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雄兔腳撲朔”等四句該如何理解?第一,應該先明確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前兩句寫兔子在靜臥時外在行為舉止區別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別出雄雌;而當兔子一起奔跑時,就難以分辨出性別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在戰場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難了.第二,應該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比喻句結束全詩.首先,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釋了“火伴”們的驚訝,同時也是對讀者必然產生的疑問做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將這四句話看做是木蘭對“火伴”的回答.從這四句俏皮風趣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木蘭富有機趣智慧而又充滿自豪的神態表情,還有什麼能比這四句話更有趣巧妙呢?真是個錦心繡口的木蘭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來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這一機巧的比喻,使全詩為之增色,錦上添花.。

2. 翻譯木蘭詩1、2、3段翻譯完整、清楚

原文 唧唧①/復唧唧,木蘭/當戶織②.不聞/機杼聲③,惟④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⑤,問女/何所憶⑥.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⑦,可汗⑧/大點兵,軍書/十二卷⑨,卷卷/有/爺名⑩.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⑾,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⑿,南市/買/轡頭⒀,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⒁.旦⒂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⒃/鳴啾啾⒄. 萬里/赴戎機⒅,關山/度若飛⒆.朔氣/傳金柝⒇,寒光/照鐵衣(Ⅰ).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Ⅱ)/坐明堂.策勛/十二轉Ⅲ,賞賜/百千強(Ⅳ).可汗/問所欲(Ⅴ),木蘭/不用(Ⅵ)/尚書郎(Ⅶ);愿馳/千里足(Ⅷ),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Ⅸ)/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Ⅹ);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Ⅺ)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Ⅻ),對鏡/帖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唧唧唧唧,木蘭在對著門在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姑娘的嘆息聲. 問木蘭在想什麼,在思念什麼呢?木蘭沒有想什麼,也沒有思念什麼.昨夜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很多卷,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 木蘭跑遍東南西北市去購買駿馬,鞍韉,轡頭和長鞭.早晨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早晨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幸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麼,木蘭不愿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返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家里)打開東西閣樓的門,坐一坐東西閣樓的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打開窗戶,對著鏡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在額上貼好頭上的金片(舊時女子的裝飾物).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瞇著.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注釋 ① 唧唧(j ī j ī):織布機的聲音. ②當戶織 :對著門織布. ③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杼:織布梭(suō)子. ④惟:只. ⑤何所思:想什麼. ⑥何所憶:思念. ⑦ 軍帖:軍中的文告. ⑧可汗(kè hán)大點兵:皇上大規模地征兵.可汗,我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⑨ 軍書十二卷:征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⑩ 爺:和下文的“阿爺”同,都指父親. ⑾ 愿為市鞍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⑿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⒀轡(pèi):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 ⒁ 濺濺(jiān jiān):水流聲. ⒂旦:早晨. ⒃胡騎(jì):胡人的戰馬. 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⒄ 啾啾(jiū jiū):馬叫的聲音. ⒅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戰爭. ⒆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過. ⒇朔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古時軍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Ⅰ) 鐵衣:鎧(kǎi)甲,古時軍人穿的護身符裝. (Ⅱ)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Ⅲ)策勛十二轉: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十二轉為表示多數,非確指 (Ⅳ)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的財物.強,有余. (Ⅴ)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Ⅵ)不用:不愿做. (Ⅶ)上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Ⅷ) 愿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 (Ⅸ)郭:外城. (Ⅹ)扶將:扶持. (Ⅺ)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Ⅻ) 著:通“著”,穿. 一云鬢(bìn):像云那樣的鬢發,形容好看的頭發. 二 帖花黃:貼,“帖”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三.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動彈.迷離,瞇著眼. 四.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字詞句: A.字音:機杼〔zhù〕 鞍韉〔ān jiān〕 轡〔pèi〕頭 鳴濺濺〔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

3. 《木蘭詩》篇最后兩段中,用生動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詩的主旨的句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里收錄了兩首《木蘭詩》,一首是古辭,一首是韋元甫的詩。我們這里要談的是《木蘭詩》古辭。

這首《古辭》是經過后代文人潤飾的,比如“萬里赴戎機”六句,對仗精工、詞語遒麗,純屬律調,當是文人的手筆。又如“策勛十二轉”是唐代制度。

《樂府詩集》和《詩紀》還引到陳朝和尚智匠《古今樂錄》的話,說“木蘭不知名,浙江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韋元甫續附入。”韋元甫是唐朝人,死于大歷六年,《古今樂錄》不可能提到他,所引顯然是唐朝人竄入的文字。

我們不能根據這些話就斷定《古辭》產生于唐朝。 這首膾炙人口的《木蘭詩》應該是北朝民歌。

余冠英先生認為這詩的時代不會產生于“五胡亂華”以前,也不會產生在陳以后,“因為陳代人智匠所編的《古今樂錄》已經提到這詩的題目了。最可能的情形是事和詩都產生在后魏,因為后魏與‘蠕蠕’(即柔然)的戰爭和詩中的地名相合。”

(見《樂計詩選》) 詩先從木蘭嘆息寫起,是為引出發問,再由木蘭作答,帶起木蘭代父從軍本事。這個開頭,有北朝民歌套語的痕跡。

如《折楊柳枝歌》說:“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木蘭詩》“唧唧復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這首則作“敕敕何力力”。

余冠英先生認為“敕敕”、“唧唧”、“力力”都是嘆息聲。“當戶織”三字看出木蘭勞動婦女的本色。

但“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她停機不織,在那里嘆息。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兩首詩的開頭都一樣,而且都提到“所思”、“所憶”。

如果“所思”、“所憶”泛指所想的事情,那木蘭明明想著“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為什麼她又說“女亦無所思”呢?可見“所思”、“所憶”當有特殊的含決。對照《折楊柳枝歌》,“所思”、“所憶”應該指女子所思念的情人。

這種用法在漢樂府就有了,《古鐃歌》十八曲中《有所思》一篇,“所思”就指詩中女主人所思念的人,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所思也指情人。至于“問女何所思”,究竟是誰在問?我們說,不一定有什麼人問,當然,也可看做是歌者的口氣,因為它是口頭傳唱的民歌嘛!這種設為發問,目的是引出木蘭的自述,她是為父親被征而發愁。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終于她下了決心,希望家里為她“市鞍馬”,她要替父出征。 置辦鞍馬,寫到東、西、南、北四市,似乎每市買一件東西,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然而這樣寫,卻使人看到出征前繁忙準備、精心挑選,為木蘭烘托行色。然后寫出征。

通過“旦辭”、“暮宿”、“黃河”、“黑山”,見其迤邐行軍、艱苦轉戰;又透過“不聞”、“但聞”的重復詞語,可以想見木蘭的離鄉思親之情。這又是把敘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典型例子。

從“萬里赴戎機”至“壯士十年歸”,這六句雖然是文人的增飾,卻極概括精練。前二句總括行軍,中二句月夜宿營,末二句寫戰爭結束。

“百戰死”三字,內涵極豐,它概括了多少次的戰斗!而“壯士十年歸”不但對得工穩,還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只一句就轉到木蘭凱旋還朝。真是要言不煩,何等筆力! 從“歸來見天子”至“送兒還故鄉”,這里說木蘭還朝,天子論功行賞,策勛至于十二轉,賞賜比百千還要超過,極言木蘭功大。

大概天子還要給她尚書郎做,她拒絕了,所以有“木蘭不用尚書郎”的話。她不想做官,表現木蘭普通勞動者的本色。

這里附帶要說明的是“送兒還故鄉”一句“兒”字的含意。總觀全篇,木蘭自稱多用“女”,或直稱“木蘭”,對其姊,自稱“妹”,對其弟,自稱“姊”,這里卻自稱“兒”。

因為她這時仍是未卸戎裝的“男性戰士”。這個稱謂也體現了民歌的特點。

老百姓見皇帝,往往自稱“草民”,不象官員那樣稱“臣”。 從“爺娘聞女來”至“安能辯我是雄雌?”寫木蘭得勝還鄉,全家人都高興地迎接。

爺娘相扶出郭、阿姊理妝、阿弟殺豬宰羊,準備為阿姊洗塵,都是寫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分和特點,充滿了節日般的歡樂。然后掉轉筆頭寫木蘭。

她回到自己闊別了十二年的小屋,梳妝打扮,重新開始了女孩兒的生活,這對她是那樣新鮮而又那樣親切。這樣寫,也是為下文“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作鋪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這是民歌的復沓句法,“東閣”、“西閣”是為有變化,象《詩經》里重童疊句的換字一樣。我們不可拘泥字面,機械理解。

下面“出門看火伴”幾句,木蘭恢復了舊時妝束,但在伙伴眼里,她卻是以新面目出現。這一戲劇性的場面,有很深的內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一語道破天機,人們不覺聯想到這位女英雄十二年中隱瞞性別代父從軍的艱苦經歷,而為之嗟嘆不已。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有人認為這兩句是互文。就是說,雄兔、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二者沒有區別。

但末二句又說“兩兔傍地走”時,“安能辯我是雄雌”。看來“腳撲朔”、“眼迷離”確是雄兔、雌兔的區別,所以才有末二句。

據生物學家的解釋,將雄兔懸空提。